分享

中秋

 沧海@一声笑 2014-09-09
                                                              中秋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的月,似玉盘、像冰轮、如明镜,高悬空中,清辉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它,并将自己的离情别恨、思辨哲理隐含其中。
        李白就是一位月光诗人,他一生所写的与月有关的诗多达320余首,其中,他举杯邀月的潇洒姿态,早已在历代诗人心中定格成一座雕像。花间置一壶酒,和志同道合者对酌,“一杯一杯复一杯”,那是何等的乐趣。可眼下却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喝闷酒。于是他灵机一动,举杯邀起明月来。原本“无相亲”的落落寡欢,一下子跳跃到“对影成三人”的喜悦。特别是当他酒至半酣,渐入佳境时,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迭出。他醉眼向上,只见空中的月亮似正随着他的歌唱徘徊起舞;再低头向下,只见地上的身影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变幻不定。如果说美酒使诗人忘却人间的烦恼,那么明月则给他带来心灵的抚慰。因为诗人的气质天性,是注定要以寂寞潦倒为伴的,所以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他引为一生的知己。透过这番“月下独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真乃活脱脱的“谪仙”也。
       有“相亲”又如何呢?玉盘无声,溢流清寒;兄弟团聚,把酒言欢。苏轼和弟弟子由异地相逢,少不得乘此良宵,尽情游乐。可月是暂满还亏,人是会难别易,过了今宵,兄弟俩又将分别,诗人不能不慨叹“此生此夜不长好”。由于诗人长期外放,屡屡迁徙,所以他又不能不担忧,明年将会漂泊到何处。“不长好”“明年何处”正寓含了诗人行踪飘忽、寄魂篱下之感。但诗人并没有被昨天的烦恼和明天的忧虑所压迫,他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占主流的,他深切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如此,自己经受的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不应有恨”是告诫,是劝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祈盼,是祝福。何其豁达的胸襟,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升贬沉浮,一切的一切都在这明月中化为乌有。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代李峤在《中秋夜》告诉我们:世上的人与事是千差万别,就如这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是风雨交加。所以在这皎皎中秋夜,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景象,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观照:飞黄腾达者自是踌躇满志,把酒对月,一切都很圆满;失意落魄者不免心灰意冷,凭栏望月,无端陡生怅恨。但孬也罢,好也罢,不如效仿李白苏轼,洒脱豁达点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