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综述(1/9) 2014-09-11 08:57
城南古后河绿廊全景图
创卫让生活更美好 □记者曹素萍文 这里,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她精致、秀美; 这里,是我们用心呵护的幸福家园,她干净、整洁。 漫步街头,你会发现,如今的吉安城,道路变得越来越整洁,休闲绿地越来越多,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明显好转……这些变化,折射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高蹈阔步。 创卫为民全民创卫 为谁创卫?创卫为谁?其中蕴含着决策者对城市未来发展怎样的思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处处存在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天天感觉好心情,人人具有好身体,让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感到自豪、感到希望、感到力量。”在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明确了创卫的立足点。 2009年,我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作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定,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的市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出台了《吉安市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等10多个整治工作方案。建设、城管、教育、环保、卫生等职能部门纷纷下移重心,排找存在问题,排出整改时序,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用创卫标准倒逼创建进度。各街道、园区、办事处成立了相应的创卫组织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卫组织领导体系。 更多的普通市民参与进来。在社区,经常性开展“健康社区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活动,积极开展卫生检查、卫生评比和除“四害”、健康教育及创卫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城市街头、车站、广场、大型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都设有健教宣传栏,以健康、活跃、丰富的宣传内容引导规范市民行为;走上街头、在十字路口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的志愿者,周五“义务劳动日”活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机关工作人员……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普通市民主动清扫垃圾、清除牛皮癣的行动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各类店铺,打开店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店内店前卫生。“作为普通市民,自己虽出不了大力,但做好门前三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乱放就是对创卫的支持。”吉州区阳明东路一店铺老板如是说。 夯实基础美了城市 如今,不少市民发现,很多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社区环境比以前清爽多了,地面比以前干净多了,卫生死角不见了;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车辆停放变有序了,交通违章现象变少了;城市建筑立面大变样了,店招店牌整洁有序了,断头路少了……我市坚持集中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综合整治“脏乱差”,美化了城市环境,优化了城市秩序。 消除“脏”源。加大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力度,主次干道实行全天候动态保洁。并新建了吉福路垃圾压缩转运站,杜绝垃圾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新建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24座,环卫设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完好率达到100%;购置果皮箱5300多个,“门前三包”垃圾桶3.3万只;建设了占地面积255亩的樟山垃圾处理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2%;建设了吉安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疗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集中治“乱”。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不符合设置规划、影响市容环境的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进行全面清理,拆除设置不规范广告牌300多块,清除非法小广告22万处,对城市“牛皮癣”进行集中清除,重点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人车混行、违章行驶等突出问题,加强对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夜市排档、店外出摊的巡查和管理,对城北菜市场、青石街菜市场等20个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全力治“差”。加大对各类建筑工地的管理力度,工地按规范进行围栏施工,建筑材料和施工作业不占道,运土车辆及时冲洗、保持整洁,强化建筑工地的宿舍卫生、食堂卫生和校园周边环境等整治工作;商务、市场管理、城管、卫生、环保、交警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搬迁占道经营的建材市场、工程机械市场,规范整合钢材市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经营秩序,制定长效跟踪管理机制,防止反弹和反复。 打造亮点提升品质 穿行在市区街道、公园、社区的各个角落,你会惊讶地发现,即时在那些很少有人走的狭窄小巷里,都看不到一处暴露性垃圾。如今,在老城区的小区里,尽管道路等设施没有新城区那么宽敞,但各个角落都是干干净净的。 近年来我市每年都会安排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成了井冈山大道、吉州大道、青原大道、沿江路、阳明路等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工程,贯通了广场西路、鹭洲西路,延伸阳明西路、吉福路,极大地改善了城区道路交通状况,拉大了城市框架,增强了城市功能;完成了城南、城北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整治,主次干道临街700多栋楼房全面完成立面改造;完成了152个无物业小区和小街小巷改造。 在中心城区大力推进“高品质公园+生态绿廊(街头小游园)+郊野公园”布局,充分彰显“城在水中,水在绿中,水城相映,绿环水绕”的山水生态魅力。投入7亿元建设了占地3250亩的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相继建成了滨江公园、市民广场公园、滨江内湖公园、正气广场、人民广场等14个品质较高的城市公园;大投入建设城市绿廊,启动建设古后河绿廊和螺湖湾湿地绿道工程;坚持见缝插绿,在老城区街头巷尾整合了80多块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基本做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对居民住宅区、菜市场、绿化带、垃圾中转站、公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下水道、池塘以及大型公共场所进行消杀,灭蚊、灭蝇、灭蟑;把加强食品卫生工作作为市政府重要工作来抓,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不断加大对公共场所监督整治力度,狠抓了“六小”行业专项整治;加强了对饮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 创卫真正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高了素质,创出了新生活!当下,近60万吉安城区居民正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契机,努力描绘一幅美丽新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