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医诊疾记一百二十六(久治不愈的浑身酸痛)就是脾胃阴亏导致的心火不能被吸收后传送于肾,而是 被格在中焦脾胃的上方,胸腔部位。这样胸腔反而非常热。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他们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4-09-11

 

观医诊疾记一百二十六(久治不愈的浑身酸痛)

也是在半个多月前,有一个贵州的女孩子,千里迢迢来找吴老师。

这个女孩才二十多岁,还在上学,可是得了一个浑身僵硬酸痛的毛病,晚上疼痛更加严重,几乎睡眠中都会痛醒,无法正常休息。先是在贵州和云南治疗,无效后当地推荐她去北京的大医院,找知名的专家来看。

可是到了北京,做了各种检查,可是治疗依然是无效。这时北京的一位医生对这个女孩说,你去济南找一个吴老师,他按照阴阳五行来调理身体,尤其善于根据时令气候来调整,去找他试试吧,北京这边应该是没什么希望了。

于是,这个女孩又来到了济南。见了吴老师,拿出很厚一摞病历以及检查结果。吴老师大体翻看了一下,就放在一边。根据脉象和各种表现,吴老师也断定这是一个伏火。

所 谓伏火,也就是在体内有一个热气团,热量很高,能把周围肌肤中的水分给蒸发掉,造成筋腱缺水收缩,僵硬。而这个热气团刚开始时能蒸发掉周围肌肤组织中的水 分,所以当时会经常出汗。当周围肌肤组织中水分不足时,就变成了干热,汗会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就没有汗出来。而随之而来的是肌肤筋腱缺水越来越重,于是机 体变得僵硬,气血不通而疼痛难忍。

由于内部火热,外部肌肤反而由于阴血不足,导致内部热量无法传递到肌肤表面,所以表面来看反而是一种怕冷的表现,这就给人一种假象,以为是寒证,以至于有些医生看到怕冷就用热药调理,结果不但无效,反而症状逐日加重。

白天气机升散,内部的热气团压力就低,热能相对少一些,所以白天症状轻一些。晚上气机敛降,内部热气团压力增高,温度相对更高,因此晚上症状表现就更明显一些。

当前调理,便是要打破这个热气团,将郁积的这些热邪散出去。吴老师以升降散合上甘草生地,说今天吃上药晚上应该就会出一身汗,汗后症状应该就能减轻。

果然,女孩服药后,当天晚上出了很多汗,但疼痛随机减轻,晚上就能睡觉了。如此调理半月左右,女孩感觉已经减轻了很多,加上学业的压力,便要回去。无奈吴老师以上方作为散剂,让她带回去服用。但愿她早日痊愈。

 

阴虚火旺发展为外寒内火

(2014-09-11 09:54:33)
标签:

健康

分类: 古典理论

阴虚火旺发展为外寒内火

从人体来讲,以水火立极,则火为阳为热,水为阴为寒。正常的人体,水火平衡。由于水火平衡,则火受水制约而不热,水受火的制约而不寒,反而化为暖气温暖周身。于是周身温暖滋润,内外表里温暖如一,是曰平人。

如果人体水火失衡,以火盛水亏来讲,火盛则内部热胜,内部热胜则火蒸动体内真水,化为汗液外出。由于汗液外出,能带出多余的热量,因此虽然汗出但仍能保持机体温度均一。但此时自身真水不断受热的蒸腾而外出,于是真阴亏损逐步加重。

当 人体真阴逐步亏损,而体内火邪并没有逐步消失的时候,这个火邪就形成了一个热气团。包围着热气团的人体组织由于先前以汗出的方式损耗了大量真阴,于是这部 分组织含水量逐步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已经无法形成汗液外出。这部分组织就会因为缺水而开始收缩,变得致密。这样,内部的热气团就被包围在中间,由于 郁的缘故,内部的热邪会越来越重。而外部的组织就包围的越来越紧。好比气球,你内部的压力越大,这个球向里收缩的反压力就会越大,这样就形成了中心极热的 现象。

而周围的组织由于缺水,不能化为水气外出传导热量,这样中心的热量就无法带出。从而机体表面反而是一种暖气不足的状态,暖气不足,则表现为恶寒怕风怕冷。这就是大热似寒的现象。而由于内部热重,这种情况一般会表现的毛孔粗大,甚至皮肤黑气很重,表现为焦枯色。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调整,则全身的津液都会逐步匮乏,全身的肌肉和筋腱都会逐步由于失水而变得僵硬,活动不变,或许所谓的强直渐冻症等就是这样形成。

这种外寒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内部热胜,而不是真正的寒证。所以调整这种情况,便要处理掉内部的这些郁热。如果辩证错误,以为是阳虚寒证,以温阳之药调整,则必然无效,甚至加重。


脾胃怕凉的机理与调理原则

(2014-04-15 10:47:12)
标签:

健康

分类: 古典理论

脾胃怕凉的机理与调理原则

健康的人体对外在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气温低一点不怕,气温高一点也不要紧。如果气温低了,马上就觉得冷,气温高了,立即就汗出,受不了,这就不是一个 健康的身体。这个状况和温室的花朵有点象,在温室里,花朵争奇斗艳,一旦出了温室,遇到不同的环境,马上枯萎死掉,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传统医学讲,阳不虚不怕冷,阴不虚不怕热。阳气就是暖气,阳气足的人,寒气来了,他阳气旺,完全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寒气的影响;阴气足的人,遇到炎热的气候,也不怕,不是热吗,我阴气足,完全不受影响。

不正常的表现就是阳虚怕冷,阴虚怕热。阳气不足,遇到寒凉,不能抵抗而难受;阴气不足,遇到炎热不能抵抗而长病。所以只要把阴阳都充实起来,阴阳之气都充足,自然便有对寒热的抵抗力。

正常的人体,阴阳之气充足,但不会表现为阴阳相争,而是很融恰的融为一体,身体温暖,不凉不热。这一点,从沿海地带很容易看出来,沿海地区,阴阳之气都很 充足。夏天别的地方很热,海边很凉爽,为什么,多余的热被海水吸收了,贮存起来了,不会形成热灾;到了冬天,别的地方很冷,海边相对还比较温暖,因为水把 夏天所吸收的热能释放出来了。这样,沿海地带是阴阳之气都比较充足的地方,所以人受影响,也很机灵,有灵气,很有头脑,所以沿海地带是最发达的地方。

西北沙漠则不同,夏天则极热,冬天则极寒,生命力接近于无,只有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才能生存。这就是对寒热的气候没有能力去平衡。

人的脾胃也是如此,假如一个健康的脾胃,遇到极强的寒凉之气,受到寒凉的侵犯,好比水都结冰了,这叫实寒,实寒怎么调理,要用热药,加热,使寒冰再化为 水。这样病邪去掉,也没有伤到脾胃。假如是虚寒,虚寒就是这个水不够了,没有吸收充足的热,总体的热能不足,但并没有受到寒冷的影响,此时也会感觉脾胃怕 凉,如果此时再用热药,热药下去,脾胃马上变暖,但由于脾胃没有充足的阴气,也就是水本来不足,又烧了一把火,虽然是暖和了,但水反而又损失了很多,如此 反复,终于到了脾胃阴亏的程度,阴亏也就是从海边变成了沙漠。

当脾胃的环境从海边变成沙漠的时候,抵抗力就变的非常不足,吃点凉的马上就难受,就要老吃热的,这样脾胃之阴一步步损耗。最后就一点凉东西都不能吃。脾胃 变成了沙漠,当太阳照临的时候,这个热能就不能被吸收,反而形成热空气上腾,充塞到上空。在人体来讲,就是脾胃阴亏导致的心火不能被吸收后传送于肾,而是 被格在中焦脾胃的上方,胸腔部位。这样胸腔反而非常热。

所以你看看很多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他们说自己是上热下寒的体质,多少年了,都治不好。有些用泻心汤之类的可能暂时有 效,但不久就复原。很多人真的心灰意冷。从理论上讲,芩连降上焦之火,干姜党参温暖中焦,挺对症啊,为什么不能彻底好呢?还是因为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含 藏这个火,于是随后这个火就又飘上去了。

所以关键要讲脾胃之阴养足了。反而要用天冬、麦冬、甚至石膏类的甘寒之品来恢复中土之阴,也好比是给沙漠化的土壤浇水。刚开始,水土不固,药物不能完全吸 收,会有拉肚子的表现,随之慢慢水土完固,阴气充足,则自然上面不热,下边不凉,三焦暖融融,春风和煦,这才是健康的人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