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玉簪的鉴定

 鹰隼2000 2014-09-11


簪,是古人插定发髻和连冠于发的用具、饰品,其有时亦具备仪礼之功用。簪,本名为“笄”,秦汉以来方改称簪。簪通常由簪首(或帽、头)和针状簪体组成,其中簪体有单股、双股之别,双股者又叫作“钗”。簪的制作材料丰富,有竹木、角骨牙、玉石、琉璃、金属、陶瓷等质地。本系列拟对历代玉簪的特征进行总结,从而梳理出古代玉簪的发展演变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簪的别称较多,为行文统一,下面均称簪,玉簪既包括整器为玉质的簪,也涵盖簪首为玉,但簪体为其他质料的簪。

新石器时代晚期

从现发表的考古资料看,最早的玉簪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此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石峡文化、石家河文化诸遗存中都发现了玉簪(其中包括一些功用不确的类簪针形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簪首部形态虽简洁,但地域特色较鲜明,如仰韶文化的“T”字形簪首,龙山文化的镂空簪首,石家河文化的鹰形簪首等,这反映出各考古学文化的差异性;簪体皆单股,多作细长圆柱形、棱柱形,末端尖收。总体而言,此期玉簪形制简单,首部在整个玉簪中的装饰作用尚未特别突出,玉簪数量也较少,可谓玉簪发展的初萌阶段。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陶寺文化 石家河文化

石峡文化 商周时期

自商代晚期开始,玉笄数量显著增多,仅殷墟妇好墓就出土玉簪二十余件;而且出现了钗,即双股簪。除钗之外的玉簪,依据首部形态之差异,大致区分为两类:即简化类、动物形类。前者作细长针状,簪首无复杂装饰,偶见凸榫,器表常琢有凸弦纹,其应是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簪的传承;而动物形类玉簪则是商代晚期的新增形式,其题材多为抽象夸张的鹦鹉(或凤鸟)形象,簪首扁平、较大,明显宽于簪体,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简化类

动物形类

考古出土的西周时期玉簪较少,迄今所见者,形制颇简单,状同商代晚期的简化类玉簪。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玉簪首部的装饰作用进一步突出,形态趋于复杂。玉簪表面多雕琢有此期流行的纹饰,诸如龙首纹、勾云纹等,且开始出现、流行簪首簪体分作两件的形式。

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属春秋晚期前段,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簪:青玉质。簪首、簪体分作两件,簪首呈螺钉形,上粗下细,顶面中部下凹,上琢不减地浮雕龙首纹纹,下端界以綯索纹两周,綯索纹间雕双钩宽线云纹。簪体细长若针形,表面琢三周不减地浮雕龙首纹,且间以两周竖弦纹。长16、直径0.90-1.9厘米。

战国玉簪如山西长治分水岭270号战国早期墓所出者:簪首青玉质,簪体为白色,簪首镂雕蟠螭纹。长15厘米。

两汉魏晋时期

汉代玉簪的首部多镂雕蟠螭纹、凤鸟纹、卷云纹,簪体表面以“游丝毛雕”琢出稀疏但流畅的卷云纹。典型器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一件玉簪:青玉质。簪首透雕凤鸟卷云纹,上涂有朱砂。簪身线刻卷云纹。残长19.2、宽1.6、厚0.5厘米。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簪较少,大多形制简单,素面无装饰。可参考青海西宁市南滩砖瓦厂出土的一件:白玉质。四棱柱长棒形,簪首大而浑圆,簪体末端尖收,光素无纹。长10、宽0.6、厚0.5厘米。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是玉簪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常见者有三类:

其一,针形,素面,为承袭前期的传统形式。

其二,双股簪体,即钗。

其三,簪首玉质,薄片状,轮廓类三角形,一端尖收,簪体通常为金属。

1.唐代

2.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玉簪首部的装饰作用更加突出,其一扫过去抽象化、神秘化的陈迹,大多面向自然,取材于生活,题材以花鸟居多。表现手法上,大量吸收了同期其他艺术形式。尤其唐代,大量采用整齐的细密阴线,线条刚劲有力、纹丝不乱,线的长度以及线线之间的距离皆恰到好处,合乎审美。五代时期,开始熟练运用高超的镂雕技法雕琢玉簪的首部。

宋代

宋代玉簪形制较唐、五代时期更加丰富,其主要变化集中在簪首。之前的花鸟形簪首仍然延续,但写实性更强,具有文人画般清丽特色,且透雕(即单层)镂雕形式更加复杂、繁密,足见工艺之进步;龙首簪及立体动物形簪开始出现。此期玉钗端部两转角大多圆钝,与前朝方折之态有异。

元代

元代玉簪受宋代影响甚大,但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一,透雕形式虽不及宋代繁复,但技法娴熟,镂空部位规整、流畅,且初现立体镂空形态;其二,在花叶、动物雕琢上,擅长深刀重刻,从而凸显了较强的立体感;其三,暴露部位大多抛光精细,呈现玻璃光,但细节之处整修较少。如成都利民巷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镂雕缠枝花纹玉簪首,以及石家庄后太保村出土的元代玉凤首金簪。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手工业比较发达的时期,簪钗制作精美,式样繁多,但逐渐摆脱宋元形神兼备的写实风格,简括潦草之做工已日趋盛行。

明代玉簪大致可以区分为七个型式:

其一,簪首呈蘑菇头形,簪体呈细棒状,或素面,或浮雕纹饰。

其二,簪首立体镂雕花鸟纹饰,簪体呈细棒状,或素面,或浮雕纹饰。

其三,簪首扁平,镂雕龙、凤、童子等吉祥图案。

其四,细棒状,整器雕琢作竹形。

其五,簪身较宽,器身扁弧,簪首雕琢吉祥图案,簪体或光素或镂雕纹饰。(出现于明末)

其六,玉簪两端尖收,整器弧曲作桥形。(出现于明末) 其七,玉簪镶嵌珠宝,以及搭配金银装饰。

清代玉簪基本承袭了前期的各种式样,但也出现了特有的型式,其中首部作微翘圆弧状,主体为扁长直条形的“扁方”,为清代满族贵族妇女的首饰,佩戴时安插于旗髻之内。此外,耳勺形玉簪亦在本期广泛流行。在玉料上,除传统的和田玉、岫玉外,清代开始大量选用翡翠制作玉簪。

清代玉簪大致可以区分为八个型式:

其一,簪身较宽,器身扁弧,簪首雕琢吉祥图案,簪体或光素或镂雕纹饰。


其二,玉簪两端尖收,整器弧曲作桥形,表面或镂雕纹饰。

其三,龙首簪。 其四,扁方,簪体或素面,或镂雕繁密纹样。

其五,立体扁方。 其六,耳勺形簪。

其七,玉簪为如意状。

其八,簪首为螺钮形。


1.何锋:《玉簪琐谈》,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文物鉴定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

2.施俊:《论古代玉簪饰的发展演变》,《文物春秋》2013年4期。





了解古玉鉴定内部资料内容,请点击左下角按钮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