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蒙蔽的教育

 谢楚军 2014-09-11
 我研究经济学,自我感觉数学基础还勉强,即使在数学知识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依然有信心自学新的数学领域,可是英语就让我头痛了。 

        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片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决定。我明白,要进入经济学的前沿,英语已经成了我的“最短的那块木片”。

        没办法,又得把丢了多年的英语捡起来。就在上周,我到书店买了一本林语堂先生的中英文对照的《吾国与吾民》,想一方面欣赏文学作品,一方面装模作样地学英语。
 
        几天下来,英语丝毫不见长进,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畅销书甚至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论文,其精髓好多是在《吾国与吾民》中克隆的。例子我就不举了,因为我的目的不是要让现在的一些著名作家或学者的斯文扫地。我的感想是我们的教育曾经太受蒙蔽了,这是特别值得反思的。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先生1935年赴美国用英文写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为该书作序,连美国的书评家也感叹不管是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与吾民》就足够了。可见这本书的震撼力!

         然而,如此经典的作品我到现在才看到。记得我第一次听说林语堂是在高中的时候,鲁迅先生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提到了林语堂,并且是批判的口气,老师讲课时也是跟着课本上一起批判。我们当时还是青少年,一心一意地应付高考,哪里有什么心思去想林语堂是个什么人呢?哪里有心思去鉴赏什么文学呢?上语文课的目的无非不过是想提高《语文》高考分数,所以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既然是鲁迅先生批判了的,老师也跟着批判了,只怕不是一个好家伙。这么简单地一想,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就淡出了我的视线十多年。

        曾经淡出人们视线的大师还有很多。例如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我中学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的名字被冠以“反动文人”的标签,在《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的章节也只提到了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没有提到胡适,于是我就认为这家伙只怕真的很反动,也是十多年没有关注这位文化大师。

        例如竺可桢,早些年只知道他是著名的气象学家,我读初中时还有一篇课文介绍他,仅仅是作为科学家介绍的。十多年后,我才知道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在民国时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十多年(1936-1949),把浙江大学办得红红火火,使浙大跻身于一流大学的行列。看到这个事迹,我认为,竺先生的教育家光环不在蔡元培先生之下。

        好像是著名作家郁达夫说的,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精英,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这个民族不是没有自己的精英,而是一种受蒙蔽的教育让不少民族的精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好在现在慢慢地揭开这层面纱,许多精英人物不断地活灵活现地介绍在人们面前。一个民族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历史上的精英人物,才能走出精英人物缺乏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