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下)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9-11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下)

56、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57、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58、一位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

59、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同:“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换言之,是忽视了人的卓越性。因为卓越通常只能表现在某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表现在个别的几个方面。

60、因此,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那么他只有受到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结果是即完不成任务,又缺乏有效性。用人时老是坚持客观上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或过多地强调别人的弱点,那纵然算不上是滥用,起码也是误用。

61、如果管理者不在用人之前先顺自己“他能做些什么”,那可以肯定他的下属绝难有贡献,这就等于他已经事先对下属的不称职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这样的管理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正“苛求的上司”(实际上懂得用人的上司大部分都是“苛求”的上司),总是先发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苛求”他能做些什么。

62、因为管理者往往以为他们首要的任务不在于因人设事,而在于因事用人。所以,通常是先有了某一个职位,再物色人选来出任该职位。这样的步骤,往往引人走入歧途,物色的对象,往往只是一位“最不至于出差错”的人选――也就是“仅合乎最低要求”的人选。其结果,自然难免都是平平庸庸的人选了。

63、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这分亲密的关系。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挑选人才,而应当看他们能干些什么,看他们的工作表现,绝不能看他们是否顺从自己。因此,为了确保能够选用适当的人选,管理者应该与直接的同事或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64、现在我要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究竟该怎样用人,才不致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呢?大致说来,不外有下面四个原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职位必须由人来担任,是人都可能犯错。因此,他们绝不会设计一个“不可能达成”的职位,换言之,不会设计一个“常人”不可能胜任的职位。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置得合情合理。用人所长的第二个原则是:职位的要求要,而涵盖要广。这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然而,许多大型组织的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它们的职位设计过于具体,看起来似乎非要经过“特殊设计”和“特殊加工”的人选,才能达成职位的要求。一位年轻的知识工作者,应该趁早做自我检讨:“就我的能力来看,我在这个组织中担任这个工作,是不是最适合?”但是,如果他初任的职位涵盖太小,工作太简单,同时这职位又正是不需要经验,不能考验他能做什么的,那么他根本就无法做这样的自我检讨了,当然也更无从回答了。年轻的知识工作者的职位涵盖范围太窄,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他自请离职,便是很快地变成了“老油条”。第三个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佬,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总有他自己的一套与众不同的考评方式。第四个有效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所短。西方谚语说:“仆从眼中无英雄。与英雄接近的人,总能发现英雄的缺点。但仆从眼中所见英雄的缺点,无害其为英雄,更无害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呼风换雨。”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这应该是一条用人的铁律。不管别人以什么理由反对,说“少不了他”,说“调到别处恐怕也不能接收”,说“他年纪太轻了”,或者说“他在第一线的经验不够,所以不宜调任”,都不必理会。要知道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一个职位需要最适当的人选,也是因为用人应着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后来马歇尔将军认识到(别人也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学到这一点):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堵注。但是,只要能抓住某些人的长处是什么,这至少是合理的赌注。

65、用人之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也是知识工作者和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66、要是上司能发挥之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

67、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些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些什么,那就不必追究了。

68、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读者型”和“听者型”。此外也有读者型和听者型兼而有之的。我们面对“读者型”的人侃侃而谈,那就徒费口舌,因为他只能在读过之后才能“听”得进去。同样,我们面对听者型的人递送一册厚厚的报告书,那就是徒费笔墨,因为他只能“听”了之后才能掌握要点。正因为人有上述的各种类型,所以要了解上司的长处,并发挥其长处,需要有一个过程。它所涉及到的,与其说是“提什么建议”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如何提出这一建议”。

69、要使上司有效并不难。问题只在于应了解上司的长处,知道上司能做什么。只在于重视上司的长处,使其弱点不产生影响。协助上司发挥其所长,是促使管理者有效的最好方法。

70、我们只要注意认识我们的下属,观察我们的上司,多问“此人能做什么”,而不必问“此人不能做什么”,最后我们肯定能养成重视人之所长及善用人之所长的态度。久而久之,我们也能以同样的问题来问自己了。

71、在一个组织中,有效性的每一面,都是“机会的开发,问题的消失”。尤其是对人,这一点更是特别重要。有效的管理者,把每一个人都视为可以开发的机会,包括他本人在内。他知道唯有长处才能产生成果,而抓住弱点则只能造成令人头痛的问题。纵然没有弱点,也不能产生什么成果。而且,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任何一个团体,其行事标准都取决于领导人的表现。所以,有效的管理者会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所长上。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下)

72、提高领导人的水平容易,但提高全体人员的水平很难。所以,他一定要找出有条件做出突出贡献,并能起带头作用的人才,赋予他们领导人的地位,把他们安置到能“制定目标”并能创造成绩的位置上。这就要求管理者能重视人的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当然,如果缺点足以阻碍其长处的发挥,则另当别论。

73、总而言之,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就像圣经中那段“塔南特预言”所说的一样,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7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75、管理者越是想做重大的贡献,越是需要有更长的“整块时间”。管理者越是想将繁忙纷杂转化为成就,越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越是需要较长的连续的时间。 

76、一位管理者越想发挥长处,就越感到应在重大问题上,集中一切可用的长处。这是获得成果的唯一办法。

77、有些人一事无成,而实际上他们却做的很吃力。第一,他们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务所需的时间。第二,一般的管理者总喜欢赶工――而赶工的结果,总不免使进度更加落后。第三,一般的管理者喜欢同时着手几件要事,结果对每一件事,他们都无法获得足够的最低整块时间。只要任何一件事情受阻,全部的事情也都跟着受阻了。

78、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人总是人,有谁能够预见未来?昨天的决策和行动,不管当时看起来如何勇敢、如何睿智,都有可能形成今天的困难和危机,甚至被证明是愚蠢的行动。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换句话说,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才智,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

79、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超出成功的有效期以外。尤其危险的是,有些活动本应该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却没能产生效果。过去的成功和活动,往往演变成“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并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80、尤其重要的是: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这对控制组织的“膨胀”是非常必要的。

81、当然,有人会想到另聘新人来负责新工作,但这太冒险了。老实说,做一项新工作,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倘若再另聘新人来做,就更是赌上加赌了。我们都亲眼见过许多人在其他单位工作成绩非常卓越,而转到我们的单位工作时却一败涂地。这类教训实在应该记取。

82、要“出新”,必从“推陈”着手。任何一个组织,都不缺乏新的创意。所以,严格说来,我们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意”,所缺乏的只是创意的执行。

83、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

84、以下是几条可帮助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每条都与勇气密切相关:

85、重未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8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他们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为例行性什么问题为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

87、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他们知道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在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88、决策的五个要素:(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睦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89、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换言之,没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

90、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的问题。

91、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一项事实是:暂时性的事物往往具有永久性。

92、有效的管理者实际上没有做太多决策的必要。他既已经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的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法律越复杂,律师越无能”。

93、一位管理者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疏懒和无效的人。

94、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

95、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下)

96、在军队里,长官发了命令,总得亲自检查命令的执行,至少也得派遣代表去检查,而不会坐在总部等候报告。这不是军人不信任下属,而是经验告诉他们,“报告或沟通”不一定靠得住。

97、卓有成效的决策者都知道,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开始的。所谓见解,乃是“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但是确定什么才是事实,必须先确定相关的标准,尤其是有关的衡量标准。决策有效与否,这是关键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

98、有效的决策人通常必先假定传统的衡量方法并非适当的衡量方法。否则的话,他就用不着做决策了,他只略做简单的调整就可以了。传统的衡量方法反映的是昨天的决策。我们之所以需要一项新决策,正表示过去的衡量方法已不适于今天了。

99、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适当的一种。

100、为什么该有反面意见,主要有三项理由。第一,惟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惟一能突破这一陷阱,使决策者不致成为某方面的俘虏的办法,就在于引起争辩、掌握实据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面意见。第二,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如果在决策过程中原有若干方案可供选择,则决策者进可攻、退可守,有多方思考和比较的余地。最后第三个理由,是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像力。当然,纯粹为了某一问题去找答案,并不一定非有想像力不可,只有解决数学问题才最需要想像力。但是一位管理者处理问题时,不管是政治、经常、社会,还是军事,通常总是“不确定性”极高,就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开创新的局面。

101、有效的管理者绝不认为某一行动方向为“是”,其他行动方向均为“非”。他也绝不坚持己见,以自己为“是”,以他人为“非”。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会先找出为什么各人有不同的意见。

102、身为管理者,不管他本身刻意求好之心如何迫切,也不管他如何自信看出了别人的错误,只要他打算做一项正确的决策,就会将了解“对方”作为他探求“另一方案”的方法。

103、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有时候不做任何改变,事情也不会出问题。

104、我们通常所做的决策,大部分都介于必须做决策与可以不做决策这两者之间。我人碰到的问题,大多数并不是“随他去吧,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也不至于严重到不做新决策便将无可救药的程度。我们的问题,通常多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如何做真正的变革和创新。当然,这类问题还是颇值得我们重视的。

105、所以,开刀或不开刀,不能只开一半。同样地,有效的决策者,会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而不会只采取一半行动。只采取一半行动才是不折不扣的错误,是一项绝对不符合最起码的要求,和不符合边界条件的错误。

106、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第二步是管理者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个步骤,基本上是一种行为的态度问题。

107、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训练更为重要。管理者必须增进其知识与技巧,必须养成各种新的工作习惯,同时也必须放弃旧的工作习惯。

108、当一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因为管理者与其他千千万万一样,都是做他自己应做的工作。即使已成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109、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110、管理者的工作卓有成效,这肯定是卓有成效的机构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而管理者的有效性本身,就是对组织发展最重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