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自然之“象”到心灵之“象”——黄国铭山水画艺术述评

 红豆居士 2014-09-12
从自然之“象”到心灵之“象”
——黄国铭山水画艺术述评
2014-09-10 00:20金融投资报      稿件来源:作者系诗人、青年学者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黄国铭作品

    俞剑望
   真正的艺术家首先应该是善于思索的人。在与四川西部画院院长黄国铭先生的历次交往中,我进而感悟到,黄先生是一位极具睿智哲思的画家。他以敢于担当的执著开创精神,在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作品之后,也获得了自身对山水画“南北结合”的理解。他的作品尽力继承传统山水画之优点(尤其是对宋画的写实性传统和元画“苍笔”、“润墨”的笔墨表现技法)的同时,巧妙的融合西方绘画的色彩元素,并吸收现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刘海粟绘画艺术之精髓,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固有程式,创造出一大批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蕴含着新时代精神的现代山水画。这些作品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山水画的气象与境界,尽显独树一帜的绘画格体,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全新的借鉴。
   黄国铭在他的山水画艺术追求中的持续努力,得益于他对山水画艺术的现代发展抱以坚定的理想和自身所具备的高度思想境界。他甚至传统的丰厚,但更觉得创新的重要,他在精研传统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情怀来表达对现代生活之感受,追求艺术的全新面貌。在“大时代”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中,黄国铭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统一,更加促使他的山水画艺术深融思想之张力,“是一种根植于传统的兼收并蓄”。他的山水画之作以表现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为最高境界,展现的是一方丰厚而深邃的视界,以博大雄浑为美学基调透溢出时代精神品格,以笔墨语言的抒情性彰显了形象的“典雅与瑰丽”,显出了“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的时代个性,风格上应是一种刚柔并济之美。
   创立一种怎样的图式是一个画家首先亟需思考的问题,黄国铭深黯此道。在一开始的创作中,他以“蜀地山川”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而这些对象最终给黄国铭融合“南北山水”的可能,大西南的“天府之国”既蕴含着“北派”山水的阳刚之势,又渗透了“南派”山水的温婉与细腻。我们不难发现,黄国铭以“师造化、重丘壑、尚气势”作为造境的审美取向,强调丘壑的情节与可读性的画境,画面上所布置的树木、竹林、山体、峰峦、路径、舟桥、房舍、标志性建筑物、瀑流、溪涧、烟霭等物象提供了一个个可居可游的真实环境,紧紧的维系着山水的审美精神以及“林泉之志”。他努力地在走向自然与表现自然、感受生活与寻找自我的沉潜往复中穿梭,更不断地强调山水的“卧游”、“场神”之功能,无论是进行“巴山蜀水”系列创作,还是《河山万里图》抑或是“赣州红色题材经典”之创作,总是进行着大量的实地写生。然而,他的这种对“造化”的深刻体悟,也是紧紧的维系在山水精神与绘画品格的本体中进行的,作品的个人风格样式则又仅仅是潜融于这一宏大的造镜理念之中的,与新时代中强调自我价值体系的实现颇为暗合,禁不住令人叫绝。同时,黄国铭在山水造境的视觉效果与表现方式上的情意与气息的高度统一,把“如此多娇”的江山幻化成一帧帧笔墨雄飞的艺术佳构,进而完成了“祖国河山”大好形势的“精神性”图式的建构。
   黄国铭深知笔墨的表达对于山水精神面貌的决定性意义。在对传统的笔墨程式、技法和风格的研习中,他似乎更倾心于元人对山水画的表现方法,追求走“笔笔见意”的路数。如果说传统古法中的“笔墨”之法是山水造型的有效途径的话,我以为,黄国铭运用的则是“苍笔”、“润墨”之法。他的行笔如行云流水,重在落于实处,用生动的笔线与笔点一层层塑造丘壑,在线与点的交织中构成山水的骨架,使作品拥有深厚、雄浑之视觉元素,彰显出内在的刚健精神,但他在对内在的山石结构表现上则是运用丰富的墨法进行反复皴染,再统一贯之于墨色沿山体石面敷染,这样一来,似乎使得表现的山石又含有紧劲连绵的抒情笔意。正是这种“苍笔”、“润墨”的表现技法,极大地丰富了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黄国铭尤其精于对树木的描绘,在他的笔下,杂树首先以线造型画出,再用墨色点染出主体叶面,安排枝叶大体关系,用稍浓的色墨补充完善,最后染上一层层颜色,增强画面层次感与厚重感,显得扎实稳健而又秀美清爽,这是他极为敏感于大自然的生机气息,在“苍润”的气息表达上做细致的文章使然。尤其在处理山水丘壑和流云的关系上,用“苍润”的笔墨使画面充满了生动之气的,把握住了中国画“实”与“虚”的语言特征,精心调整出了每幅作品不同的意味,让人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他笔下的“人间瑶池”之中,陶醉于他迷离的“笔墨”造出来的精彩世界里而忘乎所以。所有这些属于形式技法的探索,也都表明黄国铭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笔墨语言上的猝发状态。
   记得陈佩秋先生说过:“今天的中国画,在用色方面,根据形神兼备地描绘对象的原则,应该向西方绘画学习,尤其是印象派的色彩,是从大自然的写生观察和体会而来的,所以清新亮丽而生动”。黄国铭显然是一位驾驭色彩的高手,他的山水画以青绿或朱砂作为主色调,并间有大量的墨色渲染。从“纵向”的对传统继承来看,他的画是对中国画青绿山水的继承和发展,从“横向”对西画的借鉴来看,他在画中有适当的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的用色技巧,在整体控制上追求色彩的现代性表现(除了传统的“破墨”、“撞色”、还有现代的“喷洒”等特技)。也可以这样说:黄国铭站在彩墨的边界之上将传统与现代二者的艺术形式特征内在地通融在一起,他用色的经验在于处理画面的色墨与空白之关系,继而将彩墨语言转换成了“实与虚”的关系语言。当然,黄国铭在对于这种表现形式的转换中,自然而然的保留了传统山水画墨色关系的大开大合,使得他笔下的山水形象在“青光幽幽”中“朦胧而逼真”地迷幻呈现,同时画面以墨色的浓淡营造而出水墨氤氲的迷离感觉,让人置身于辽远的“桃源”仙境里,“把本是清脆的明丽笼罩在时有时无的色幻之中”了。尤其是继承张大千与刘海粟等现代大师的泼墨泼彩技法,更令他的山水画流泻出一股股激荡豪迈之气,摇曳多姿的艺术质地诞生了一种种无边无际的“大美”之境界。 (作者系诗人、青年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