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如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考

 指间飞歌 2014-09-12

关于如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考

万州区科协 姚世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科学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现结合万州区科协近年农村科普工作,就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农村科普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较低。近年来,万州加大了对农村群众的文化教育和科普宣传投入。但由于基层农民受教育年限比较短,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他们对现代高科技知识的认知,造成农民普遍对利用科学致富的积极性不高,其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随着这几年城市化的发展,有文化、有能力、会经营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经商、打工、定居,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留守人员,即基层干部戏称的“386199部队”,这部分人大都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甚至还有部分是半文盲。
(二)农民的科学意识淡薄。科学意识就是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基层农民大多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善于利用各种传媒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对农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了解不多。以农业生产为例,长期以来,农民主要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获得耕种技术,习惯于传统的耕种模式,对新兴技术持观望、甚至排斥的心理——笔者在万州一山区乡镇参加三进三同调研时,曾经遇到过类似事例,当地农户对区农委科技人员推广的新型插秧方法普遍持怀疑态度,拒不接受,认为他们自先辈代代相传的插秧技术才是正确的。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这种短视的行为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科技培训不尽合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地方财政部门在对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很多地方并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培训机构和区级学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培训中,过多的侧重于围绕养殖业、种植业进行培训,对农民创业、就业技能的培训缺乏创新,对于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而言,难以学到见效快、适合自己的实用技能。此外,在培训的方式上,目前万州大部分的农民科技培训大多集中在乡镇会议室或者村社活动中心以“开大课”的形式进行,少部分在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指导,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很多人觉得不方便,就不愿意参加。
二、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议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科协协调,具体指导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制定工作规则,科学制定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组织协调相关措施的实施,督促检查工作的进展,不断推动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经费,保证投入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需超前投入长抓不懈的战略性任务,投入长,任务重,见效慢。因此,各部门以及乡镇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各级科普教育、培训的资金及时落实,做到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载体,普及科学知识
1.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作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不断促进农村科普体系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农民,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惠农政策。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可以解决农村科普设施和投入的问题,又可以健全基层科普组织,较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科教需求。要切实利用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一载体,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奖补资金,切实加强“站栏员”服务体系建设,把科教要素引向农村,配置科普设备、图书,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扎实开展科普活动,促进农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2.发挥好农技协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重要的社会组织,是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要积极推动“农技协+合作社”、“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农技协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农技协通过科普视频讲座、现场技能培训、科技示范、技术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积极带动广大会员和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增强他们利用科技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意识,促进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四)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到位
充分发挥各自科普资源的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一是建设高素质的农村科普工作者队伍。农村科普队伍是农村科普知识直接传播和宣传着,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直接抓手。当前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区级学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到农村科普工作者服务队,另一方面要动员大学生村官作为科普志愿者加入科普工作服务队。二是区科协、区级学会要积极编撰针对农村、农民的适用技术手册、科普小读物,免费送发基层农村,及时向农民传递政策信息和科普动态,介绍种植养殖技术,宣传科技带头典型。三是利用农村科普专题活动,并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农广校的作用,扎实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分期分批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实现“科普长下乡”,从而使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