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莪术

 大黄甘草 2014-09-13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王执中《资生经》云: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耆域所载蓬莪术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盖此药能破气中之血也。




《本草备要》:泻,破血,行气,消积。

辛苦气温。入肝经血分,破气中之血,能通肝经聚血。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痃癖。酒醋磨服。痃,音贤,小腹积。痃癖多见于男子,癥癖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同治积聚诸气良。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治之下宜专用下药,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正旺则邪自消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按:治积诸药,神曲、麦芽化谷食,莱菔化面食,硇砂、阿魏、山楂化肉食,紫苏化鱼蟹毒,葛花、枳具消酒积,麝香消酒积、果积,芫花、牵牛、大戟行水饮,三棱、莪术、鳖甲消癥瘕,木香、槟榔行气滞,礞石、蛤粉攻痰积,巴豆攻冷积,大黄、芒硝攻热积,雄黄、腻粉攻涎积,虻虫、水蛭攻血积。虽为泄剂,亦能益气。王好古曰:故治气短不能接续,大小七香丸、积香丸,诸汤散中多用之。

 


 

《本草求真》:[批]泻肝气分之血。

莪术专入肝。辛苦气温,大破肝经气分之血。盖人血气安和,则气上血通,血与气附。一有所偏,非气盛而血碍,即血壅而气滞。三棱气味苦平,既于肝经血分逐气;莪术示辛温,复于气分逐血。故凡气因血窒而见积痛不解,吐酸奔豚,痞癖癥瘕等症者,须当用此调治。按之应手为癥,是因伤食所得;假物成形为瘕,是因伤血所得;见于肌肤,可见为痞,是因伤气所得;结于隐癖,不见为癖,是因积聚所得。五积;肝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形如覆杯,有头有足,如龟鳖状;心积曰伏梁,起于脐上,大如手臂,上至心下;脾积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肺积曰息奔走之象,或上或下,亦无定时。《经》曰:大积大聚,毒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故去积,须以甘温调养。又曰:壮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成病。洁古云:壮人无积,惟虚人则有之,故养正则邪自除。俾气自血而顺,而不致闭结不解矣。但蓬术虽属磨积之味,血积宜用桃仁、山甲、干漆、大黄、虻虫、蓬术、瓦楞子;痰积宜用半夏、南星、白术、枳实、礞石、硝石、风化硝、白芥子、海石、蛤粉;水积宜用大戟、甘遂、荛花、芫花;酒积宜用干葛、神曲、砂仁、豆蔻、黄连、干姜、甘遂、牵牛;茶积宜用山楂、陈魏、硝石;虫积宜用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使君子、鹤虱;疟积宜用桃仁、鳖甲、草果。若虚人服之,最属可危,须得参、术补助为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