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漆器制作使用工具。 停下来十余天,今天才打开电脑开始这个系列的第三章,非苦心钻研收集资料,准备长篇大论亦或引证论据,实在是万恶的拖延病,病的不清,得治了~~ 人生得一喜好足矣,人,财,感情,知己,兴趣,好吧且为这所谓的兴趣继续人生的挥霍。 说到兴趣爱好,慢慢发现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爱漆器只在它的外在美。对于他们而言漆器纵然是“花瓶”,纵然是那般娇贵甚而矫情,依然一本正经,一板一眼的喜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终归是爱好美的事物的。 宋代文人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今天且借用其中的焚香说说关于漆器的香具。 焚香。将动物和植物中获取得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不同的场合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对于大众而言可谓熟悉可谓陌生。严格意义上而言,此处所指焚香与我们平常指代意义上的供佛祭拜还是有所区别。 对于焚香的境界,多会尽量减少烟气,使香味低回悠长。 香炉 焚香是心境上的事。无论琴茶,焚香都是收敛心情的必备程序。焚者灼烧也,香者祭拜之用,古人多以焚香来静心。 线香筒及香插 焚香的方式有繁可简。其实,日常生活中,点一柱线香亦或盘香和塔香即可。在香道表演中或者比较正式的雅集,品香之外还要讲究香道礼仪,从香道礼仪中去品香修心,空熏和火攻成为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香篆流程(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香道表演方式还是比较吸入人的,但凡有这种公开表演的都会人头攒动,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图片厦门佛事展香道表演 看热闹的多,真真去践行这种传统香道文化的人少。毕竟还是麻烦,折腾半天,精力都花在模仿上去了,品香之乐确无踪影了,果断消费掉最终只能成为摆设的香具。 香案台及香炉 下面一节说的是脱胎佛像(图片来源网络)。 脱胎漆器,也挺神秘的,也可称之为夹纻(现在多称脱胎,古时候称夹 纻)。名声在外,确屡屡被人所疑问不知所云,问题关键点在于人们很难从字里行间去理解种工艺,许多人可能还不认得夹纻(zhu)这个字。 一般对于脱胎漆器的解释又很敷衍,所谓脱胎就是指无脱漆器,说实话不干这行我半时一会是反映不过来的。 议古论今,脱胎以前是称作夹纻的,纻你可以等同理解为布,说它是布胎漆器不为过。脱胎漆器制作过程就是泥胎塑形,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上漆反复,泥胎取空,好了。 脱胎漆器,以脱胎佛像出名,当然还有坊间流传的伟人举起来的牛,让人感觉确实很牛。脱胎佛像兴起应于行佛,所谓行佛,就是宗教庆典活动时迎请佛像,必须把佛像请出寺外。脱胎佛像可以体积大,质量小,移动方便,到唐朝时特别的流行。有市场需求,才是对于工艺最好的保存,单纯靠政府的单一扶持只能是死胡同,这是个硬道理。 唐僧人鉴真和尙的弟子将此技法传入了日本,日本多称只为干漆造佛工艺。 搜索微信订阅号:逐物漆器,了解更多漆器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