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漆夹苎做外衣千年佛像留神韵

 最上菩提 2016-08-08
漆语工作室
“ 夹苎” 是中国漆艺技法中的重要发明, 也是工艺含量最高的胎骨制作技法。 夹纻法因其造型自由度高, 胎骨不变形不开裂, 坚实轻便, 经济实用等优点, 历经几千年而不废, 并在历代的传承中不断发展。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X
阿弥陀佛 唐朝(618-907)
“夹苎”制作工艺,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魏晋、 隋唐时期、寺庙大佛,多用“夹苎”。作为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苎技术也逐渐衰败,几近失传。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彩绘出行图夹苎胎漆奁
“夹苎造像”工艺史载东晋时期就已经被应用在佛教造像上,据说是大约公元300年由东晋著名的画家,雕塑家戴逵发明。延至北魏隋朝,到唐代佛教造像技术方面,唐代在上承北朝,隋代遗风的同时,继续吸收外来艺术,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使佛教造像艺术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
唐干漆夹苎佛头像
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比“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中國藝術”专场拍卖会上,拍出了4000万港币(含佣金)的天价。是存世的中国早期干漆夹苎佛像之最大者(单计头像)
“干漆夹苎”技艺是中国传统漆工艺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品类,具有很高的技术工艺要求,“夹苎”指的是一种:先以泥(陶泥或粘土)塑型,然后在外面包裹以生漆糊批刮的7至15层的苎麻布塑型,干后挖去内里的泥型,以前也叫“脱沙”之术,至唐时 也叫“搏换”技艺。这样的形制能制造出比较大型轻便,适合运输的塑体。如早在汉代景帝时有佛教宣教用的“行象”(抬着佛象游街以招睐信徒,集资建庙)。就是用这种技艺,因为轻便9尺高的佛象1至2人就能负动行走如屦平地。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阿弥陀佛 公元590年的隋朝 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使夹苎工艺在佛教造像上得到广泛运用。当时兴建寺庙塑造佛像几乎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 人们崇佛信佛,以此为大事。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 按佛教规矩,要辇舆出寺, 行像供养。寺庙佛像的塑造一般都是以泥质材料为主,不易搬动也不需搬动, 而用作行像供养的佛像平时是供养在寺庙内,而行像供养时则要抬着佛像围城巡绕, 举行佛事活动。这就要求所抬佛像既要高大又要体轻, 使用夹苎方法制作空心佛像无疑成为最好的选择和方式。夹苎佛像的产生来源于宗教活动和仪式的需要。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阿弥陀佛 唐朝(618-907)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作为干漆夹苎佛像的代表是大
唐时代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 寺院之盛必然导致塑造佛像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佛像造型也具有了隋唐时代的明显特点,与魏晋时的秀骨清像相比,隋唐佛像丰腴端庄。从漆工艺来看,夹纻佛像依然流行, 而且不仅使用夹苎工艺制作佛像,也制作人像和其他的工艺物品。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飞天 唐代 克利夫兰美术馆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菩萨坐像 唐代晚期 克利夫兰美术馆
唐代的夹苎造像技法由鉴真和尚传入日本, 在日本被称为“ 脱活干漆” 。日本所谓的“ 脱活”, 指的就是夹纻成胎技术,“ 干漆”则是指在木胎上堆漆技法。夹苎技法在日本被称 “干漆造”。鉴真大师圆寂后,其弟子用夹苎工艺为他塑造了一尊如真人大小的坐像,鉴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 是唐代夹纻工艺东传的实证。奈良时代造了很多优秀夹苎佛像一直保留至今。保存在诸如奈良法隆寺、唐招提寺、兴福寺、东大寺等处。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鉴真雕像(木雕彩绘)江户时代唐招提寺重建戒坛仿制鉴真大师干漆造像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不空绢索观世音
夹苎法自宋以后技法逐渐衰落,洛阳白马寺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十八罗汉像为国内仅存的元代夹苎乾漆造像。而洛阳的民俗博物馆中的三世佛夹苎像,则是明代的作品,采用夹苎贴金工艺,造型优美,工艺考究.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白马寺的大雄宝殿罗汉像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夹纻释迦摩尼说法像 明中早期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干漆夹苎大佛像 明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脱胎漆雕无量寿佛像 清
明清两朝的“夹苎造像”不如前代盛行,直到清代乾嘉年间, 福州漆艺家沈绍安研创的福州脱胎漆器的出现, 才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福州脱胎漆器一贯以薄、轻、巧取胜, 因此在取材、选料方面十分注意。特别是在脱胎工艺中使用绢绸、细经夏布等材料, 使得胎体能做得很薄很轻, 再经过髹涂, 能够使体积与重量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极大反差, “ 举之一羽轻, 视之九鼎兀” 。福州脱胎漆器早期仅为脱胎佛像、寿星等,以后发展到花果、动物和各式器皿等。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沈绍安款 脱胎漆器老寿星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沈绍安款 金漆人物四尊
干漆夹苎做外衣 wbr千年佛像留神韵沈正镐款 提篮观音
“ 夹苎”历经几千年传承, 方才发展成今天的“脱胎”,技艺虽然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有所变化,但是脱胎技法却更多运用于漆艺术品的领域, 成为现代漆艺术特别是立体漆艺术不可或缺的造型工艺。“夹苎造像”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欢迎关注漆语工作室微信公共账号,支持传统大漆艺术。如果您喜欢请推荐漆语工作室公共主页,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好友。想了解更多漆艺信息,可点击公众主页查看历史消息。漆语工作室,专注漆艺、漆文化传播,分享精美漆艺作品,关注最新漆艺动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