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中国年画 . 江苏桃花坞年画《姑苏美景篇》

 愚雅轩 2014-09-14


 

回眸中国年画 . 江苏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姑苏阊门图》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三百六十行图》

    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苏州木版年画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作品饮誉海内外,代表作品有雍正12(1734)的《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图》,及乾隆九年(1744)的《姑苏万年桥图》。这些作品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繁荣富丽,画面精密、细致,是苏州木版年画的传世佳作。

《姑苏闾门图》  

《姑苏阊门图》

 阊(chāng)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
门通北码头。

    此图描绘苏州八门之一阊门景象。刻图之时阊门经康熙初年重修葺,内城门上无楼,外城城楼似碉堡,城砖叠砌,与城墙连为一体,门外虹桥与牛若麟《重修虹桥记》所载亦相吻合,此图
为此期阊门的真实写照。画上题诗三首,写出“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
若云锦”的繁华景象。此画在传统年画画法基础上,吸收欧洲铜版画技法和透视法。

 《姑苏闾门图》 

    《姑苏阊门图》,是雍正十二年宝绘轩所刻,是这一时期苏州阊门的写实图像。民间画师以繁华市井为表现对象,将宏伟的实况场面、繁多的景色作了忠实的描摹,如林立的楼台锦肆,栉比的高甲门第,街头熙来攘往的民众,运河上穿梭往返的各种船只,生动地再现了苏州的市井生活,表达出民众的欢乐和满足,是我国木版年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桃花坞木刻年画《姑苏阊门图》(清)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三百六十行图》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三百六十行图》 局部 
 以清代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为蓝本的漆雕《苏州金阊图》
沧浪亭全图 
 姑苏北寺塔
 虎丘灯船胜景图
清初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55.9 x 40.6 cm,大英博物馆藏。  
 上海火车站
桃花坞木刻年画 《清明时节》

    今年44日是第一个成为法定假日的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去的人们是怎么过清明节的,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没有什么实物资料可供参考?记者昨天见到的一张桃花坞古版画《清明佳节图》,传递出许多珍贵又有趣的信息。

 

  大约20年前,日本广岛王舍利宝物馆馆长访问苏州时,送给了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一本“苏州版画”,这是收藏着不少桃花坞前期珍品的宝物馆印行的藏品集。“当时我就见到了一张《清明佳节图》,这是目前仅见的一张描绘清明节的桃花坞版画。它应该作于清初吧。”现在担任着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顾问的王祖德一直珍藏着这本“苏州版画”。

 

  长56.3厘米、宽37.5厘米的《清明佳节图》是一张上、下四格连贯的版画。画面上,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以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主题创作了四小张版画。以水面为中心向两边铺陈的画面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描绘的是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茶楼、酒肆中有推杯换盏的士人侍女,野渡横舟处渔翁垂钓艄公撑篙,石桥上来来往往的是踏青的居民,荷锄农人与牵牛牧童神态悠然、临水而坐的文人墨客在高谈阔论;河面的波纹疏密相间、淡淡的柳芽似有若无、桃花杏花争芳斗艳……由于是桃花坞早期作品,其风格及技巧上明显继承了明代书籍版画和文人画的精工细作而又初步具有年画特色。“这张作品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场面热闹非常。特别是画中那些姿态各异的人物比例稍大,这些都是典型的年画特色。”王祖德说。清初的桃花坞年画风格较为雅致,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雕印精美的《清明佳节图》不是一般匠人所作,“从人物造型、山石纹路等用笔上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具有相当功底的画家。”王祖德认为在尺幅并不算大的画面上,要巧妙地安排下踏青、郊游、雅集、宴会等等丰富的生活场景,非常考验画家的空间感和调度能力。一般的国画作品要表现这首唐诗的意境,多半会撷取一点加以发挥,而这张版画却对人们在清明这一天的活动来了个事无巨细的记录与描绘,从这个角度看,《清明佳节图》具有相当珍贵的民俗研究价值。

 

  由于年代较远,套色印刷的《清明佳节图》已经出现了一些褪色的痕迹,赭石、花青等色彩较浓艳的还不太明显,画中几处常绿树的绿色则出现了发暗发淡的现象。据王祖德推测,当年这样一张色彩鲜亮、制作精美的版画,应该多用于书房的装饰,故售价亦必比较昂贵,和后来的普通民间年画是有一定差距的。

 

 发表时间:2008-3-31

 桃花坞木刻年画 《清明时节》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看到了该馆陈列的《清明佳节图》复印图,年画大师王祖德告诉记者,《清明佳节图》的复制是博物馆今年的一大重点,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由于难度较大,完成复制大概要一年时间。《清明佳节图》原图收藏在日本广岛王舍利宝物馆,复印图是几经周折,按原图大小复印而成。也许是因为保存时间比较久,画面有些发黄,整个画面分为上下四张,每张画面与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对应,彼此连贯,每张图长不足30厘米,宽在20厘米左右,非常小巧。

 桃花坞木刻年画 《清明时节》局部
桃花坞木刻年画 《清明时节》局部 
中国 苏州-桃花坞年画《盘门三景》
水乡元宵

江苏桃花坞年画  

 

一、简介

    桃花坞位于苏州阊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弘治时,名画家唐寅(伯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自此名扬。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此后江南各地受其影响,陆续开设画坊。其作品富丽堂皇,题材多样,或谓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内容有故事戏文,人情风俗,时事新闻、美人、娃娃,以至灶君、神马等。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逐渐知名,后唐伯虎墓又建于此地。至清代时,地方上又数次复修,并在唐子畏祠墓前后种桃树千株,春日桃花盛开,文人雅士云集,饮酒作诗,使桃花坞成为当时的名胜。

 

    明清时期,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位于阊门内北城下,古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与天津扬柳青并称”南桃北杨”。

 

  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二、溯源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那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五年(1597年)”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明末清初,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约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设在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除销到江苏各地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山东、河南、东北三省外,还随着商船远销到南洋等地,其艺术成就,曾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桃花坞木版年画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繁盛时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宏泰、吕云林、陆福顺、陆嘉顺、墨香斋、张在、泰源、张临、季祥吉等画铺,稍后出现的王荣兴、陈同盛、陈同兴、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铺在当时亦有不小的影响。桃花坞木版年画曾流行江苏、上海、浙江等处,远销湖北、河南、山东各地,并流传到国外,日本的浮世绘等版画艺术受其影响甚大,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亦有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收藏。

 

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配备专业画师,招收徒工,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三、艺术特色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曾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中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为"拳刀",同时以弯凿(剔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刻、印分为三大谱系,在长期的创作、生产实践中,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各自摸索出了独特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艺制作程序。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早期的桃花坞年画风格是较为雅致的,在处理仕女、什景、花卉等题材时,多采用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成,在画面的经营上,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在雍正、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陶朱致富图》、《西湖十景》、《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三美人图》等,有的还在画面上题明"法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意"。这一类的作品在画面上,多彩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动物的羽毛等均用明暗来表现,显得夹生。到乾隆以后,这样的作品已不多见,取而代之还是以传统技法表现的作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如《五子登科》、《庄子传》、《珍珠塔》、《荡湖船》、《拜月图》等,从这些画面上,可以看出早期金陵派刻版风格和新安派刻版风格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石印年画和胶印年画的大量发行,使得桃花坞年画的传统市场日趋缩小。为了生存,各年画铺开始将他们的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在画面上,对形象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线条简练刚挺,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或蓝,一般的是用紫不用蓝,用蓝不用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明快,丰满热闹,富有装饰美和节奏感。其艺术风格在气质上与劳动者更为贴近,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题材主要有如下几类:

 

    1、祈福迎祥,如《和气致祥》、《天官赐福》、《万宝祥瑞》、《花开富贵》、《福寿双全》、《八仙庆寿》、《金鸡报晓》等;

 

    2、驱凶避邪,如《门神》、《灶君》、《关公》、《钟馗》、《姜太公》、《张天师》、《张仙》等;

 

    3、时事风俗,如《法人求和》、《苏州火车开往吴淞》、《刘军克复宣泰大获全胜》、《春牛图》、《十美踢球图》、《姑苏报恩寺进香图》、《洋灯美人》、《合家欢》、《黄猫衔鼠》等;

 

    4、戏曲故事,如《杨家将》、《忠义堂》、《西厢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白蛇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三笑烟缘》、《定军山》、《苦肉记》、《战北原》等。

 

这些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品种繁多,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人民禳凶祈吉的美好心愿。

 

    桃花坞木版年画画幅的尺寸,直幅的有大至四尺的"中堂"、小至五寸左右的"神马纸"及二寸大小的"蛋面(贴在蛋面上的小画片)";横幅中最大的有三张一套的"全景床帏",最小的是五寸左右的"灯面"。刻印的神像、风景、什景图等一般有大、中、小三种。戏曲故事年画多为对开横幅,品种繁多。

 

    年画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农历腊月,摊贩们或在集市上设摊销售,铺上油纸,摊上年画,边唱边卖;或游走农村,边走边卖,并通过说唱来吸引群众,讲述相关年画的内容,说唱的曲调和唱词也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说唱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进了年画的销售,人们围集、挑选,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

 

 探索:后年画时代何去何从

 

  清乾隆时期是桃花坞年画的巅峰时期。当 时桃花坞年画不仅行销全国,还远销东南 亚和日本,被看作日本浮士绘的滥觞。无奈, 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围`攻苏州不下,放 火烧城。桃花坞年画作坊聚集的桃花坞大 街,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大量珍贵的画版被 付之一炬。桃花坞年画自此凋零。

 

  如今,就算是桃花坞年画博物馆,集全 国之力,也未收集到几块老版。在桃花坞 年画资料室,王祖德向我们展示了一块他珍 藏的老版:一个快开裂的《花开富贵》。20 世纪60 年代王祖德在一次去南通的调研中, 在一户祖上做年画的农户家的猪圈中,发现 了一个清代木板。反面已被刀砍出了一个凹 槽,下面是雕工精美的《花开富贵》—偌 大的桃花坞年画博物馆,仅存的一幅清代 版画,居然靠着当切猪饲料的砧板这一身份 才保存下来。

 

  桃花坞年画,因为是面向普通百姓的艺 术,因而被收藏的不多。因为各种原因,存 世一百多件老画版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日本的 博物馆中。王祖德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带 领的一群80 后学徒,复原这些版画。虽然 老画版不在中国,但有了这些新画板,桃花 坞年画就能流传出去—作为一个桃花坞版 画人,他希望苏州能把桃花坞年画的根留住。

 

  另一方面,鉴于贴年画的风俗已经慢慢 消失这一事实,桃花坞年画人开始为年画寻 找新出路:把年画画在苏州折扇上,做成文 化衫,让其成为苏州的文化标签??虽然一 时半会儿还没见到效果,但最起码通过“上 下而求索”的过程中,可以让桃花坞年画明 明白白地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