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健康饮水 也要适度适量

 ereader 2014-09-14

  炎热的夏季,是一年四季中人体需水量最大的季节,更大量的水分补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秉辉说,人是万物之灵,喝水要讲究科学。“人体70%都是水分,婴儿甚至达到了80%,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都是液体。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饮水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但是,究竟如何才能科学饮水?杨秉辉认为,饮水也应该因人而异,适度适量。

  适度饮水要因人而异

  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每天如厕、排汗、呼气中都会有水分的流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水参与了人每天必要的新陈代谢等。人体中的水在不断地被消耗,所以,人需要通过不断地饮水来补充水分。杨秉辉说,千万不要小看缺水,当人体缺水2%到3%,就会感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缺水5%便会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缺水10%便会昏迷不醒、性命难保。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每人每天的建议饮水量为1200到1600毫升。杨秉辉医师说,实际上,多点少点都可以,可以依天气、出汗、饮食情况而定,夏季坐办公室、吹空调的白领自然要比室外的体力劳动者们喝水喝得少,喜欢喝汤、喝粥的人同样也可以少喝点水。

  但是,既不要因为饮水过少而导致脱水,也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当水短时间积聚于胃肠,会让胃部感到沉重闷胀,还会影响膈肌活动进而影响正常呼吸;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会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导致心肺功能异常;此外,大量补水后血液被稀释,会让渗透压降低,水会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使细胞水肿,轻则使人头晕、呕吐或产生幻觉,重则使人昏迷、呼吸暂停乃至死亡。

  杨秉辉说,总的来说,多喝水可以加强排尿,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因此,尤其是发热、腹泻、血尿酸高、泌尿道感染、肾结石的患者更需要多喝水。“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适合多喝水,当患者表现为心脏功能衰竭时,则不宜喝水过多,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剧。为了避免加重肾脏的负担,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宜喝水过多。”

  饮水不必精确到点和量

  究竟什么时候喝水,喝多少水才合适?杨秉辉说,有些人对于饮水太过“照本宣科”,认为不仅每天要喝足1600毫升,更是将这1200到1600毫升的水精确平分到每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24小时去除睡觉的8小时,平均每小时要喝75到100毫升的水。其实,这种“精确喝水法”完全没有必要,喝水只需要“毛估估”——1200到1600毫升的水相当于3到4杯水,大致上,能够保证上下午和晚上都能饮用一杯水就行。

  除此之外,杨秉辉医师告诫说:“大家对饮水有几个误区,例如认为早晨起来一定要喝点水,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早起喝一杯水有益健康,但并非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因为早餐当中的粥、牛奶、豆浆、水果等同样能够帮助人体摄入水分。又例如有人说,睡前喝太多水容易起夜上厕所,影响睡眠质量。其实,人的肾脏在人熟睡的时候,有一项'浓缩尿液’的功能,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人即使晚上睡前喝了水也不会影响睡眠。不过,年纪大的人器官功能会有所衰退,'浓缩尿液’的功能差了,老年人夜里容易起夜上厕所,确实睡前不宜摄入过多的水分。”

  还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因为当人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的时候,人体已经开始缺水。对此,杨秉辉认为,随时补充水分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渴了再喝水也是很正常的事。人体是有自动平衡身体内环境的能力,“渴”就是一种信号。“等信号传达到人的身体,再去饮水,这个时候也刚好。”

  饮品的底线是清洁无害

  现在,饮品市面上的种类非常多,挑得人眼花缭乱,有的水标榜富含矿物质或有加氧等功能。杨秉辉医师说,无论是白开水、矿泉水、蒸馏水还是其他种类的水,实际上我们喝水并不是为了水里的物质而是水本身,“喝撒哟”的底线是清洁、无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