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头画教学研究

 满同 2014-09-15
  • 南京市慧园街小学 曹秋林

    提到石头画教学,不得不展开范围论述一二,意在“明其理,知其道,做其事”。如果就事论事,只是教孩子们在石头上随便画画,那就用不着让教育者们苦苦探求,深入研究了。

    石头画教学应当有一个体系,这是一篇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创意相交向融的大文章。不管从理论上还是画法上,我做的正式一个体系工程。承蒙省美术教研员徐淳同志之邀,特整理此文。如果能与石画教学者们达成共识、共鸣,鄙人不胜荣幸。

    石头画应该是由“赏石”派生出来的,是一个由玩石、赏石到画石的过程。如果不懂或不会赏石,那只能把石面当纸画,毫无意义,一文不值。

    赏石是一种文化现象,称“赏石文化”。南京乃六朝古都,古称“石头城”,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可以考证的历史有5000多年。相传1400多年前南朝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设坛讲经,绝妙之处感动佛祖,天女散花,落地为石,此石就是南京雨花石。一部奇书《红楼梦》,古称《石头记》,其作者曹雪芹就是在石头城中长大的,书中贾宝玉颈项上的通灵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缠护”,据考证也是南京雨花石。在南京的赏石文化史上,王维、苏轼、孔尚任、曹寅等文人墨客都与石结缘,留下了千古佳话。文人爱石由来已久,适当了解一二,有助于情趣的增长。石无语,但有情,对石头的感情有了,方可涉及石头画的理论层面及技术层面。

    一.了解石头画及价值意义

    提到石头画,不得不把它与石头的关系与绘画的关系加以区别:

    石头之中,原石与观赏石层次不同。原石是大自然中的普通石头,观赏石是原石中的佼佼者,它对原石的“形、色、质、纹”要求极高,大自然中存量极少。而石头画所用之石没有观赏石苛刻,是南京雨花石中的粗石,尤其石质的要求大大降低,但对画石者的赏石要求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增添了绘画技能的要求。

    石上作画和纸上作画也是有区别的。它要求石画作者面面观石,三维思考,立体地表现石头。石画作品的成败与画石之人的立体造型能力,人文艺术素养关系密切。石画作者如果同时具备赏石、绘画、书法、雕塑以及“文史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那么他的石画作品一定是上乘的,极具收藏价值。

    所以,优秀的石画作品是具有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以及趣味性、装饰性、唯一性。

    (一)人文价值

    石头画的绘制理念总体侧重于人文价值。绘制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情感对原石进行一番观察、审视、想像,将石之神貌理想化、艺术化、人格化,使之成为精神寄托的情感诉求载体,产生修身养性的功效,以此奠定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意义,成为人们珍视的装饰品、珍藏品、奢侈品。

    石头本身不含有任何人的意志,变成石头画之后,它的人文价值是人的主体精神的体现,通过画笔在石头上进行再创造,它是石头的自然特性与人的主观情感相交相融,它已不同于原石,不同于绘画的独特语言展现在人们面前,呈现出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局面。

    其一,画石作品具有自然美,常常给人以想像不到或无法想像的惊奇。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石头,经过激流险滩、风霜雨雪的长期磨砺,呈现出特有的自然外貌,表现出刚毅、坚强、沉稳、永恒的品格,给画石者联想和创造的空间,从中寄情抒怀,感悟人生,激励志向。

    其二,石画作品的题材具有人文内涵。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对客观食物的特性逐渐概括积累,约定俗成,赋予其品格象征:金蟾寓意旺财,老者寓意长寿,奔马寓意前程,鲢鱼寓意年年有余。有时还用谐音附意:画蝙蝠寓意有福,画跪着的人寓意贵人等等。

    其三,石画作品的主题内容具有叙事性,让你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历史典故、小说、诗歌、游记、寓言、成语、宗教等人文题材,激发人们浓厚的欣赏兴趣,对人文历史进行重温与学习。如作品《湘夫人》,你会想到屈原的《楚辞》;

    《曹秋林老师作品》

    《达摩》

    《曹秋林老师作品》

    《曹秋林老师作品》

    你会想到达摩《一叶渡江》的典故。画《钟楼怪人》时会使你想到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画《蛙鸣》会使你想到辛弃疾的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画石作品的人文价值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画石者社会性的主观情感的艺术介入,它丰富了自然石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奥秘与人文探索的高度融合,为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空间。

    (二)艺术价值

    画石作品的艺术价值不逊于任何艺术品。它的艺术价值凝聚着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创意,形成有观赏价值的多种元素,唤醒人们的审美想像,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去演绎自然与人类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

    石头的唯一性、丰富性决定着创作者每画一石都面临着审美上的抉择。一石一理,难以穷尽。不同的石头,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主题内容,产生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让人们获得不同的艺术享受:

    1.石头本身没有情感,是人的情感,人的文化积淀,人的生活阅历在石上的折射,以象征意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圆形石的随和,方形石的稳健,长形石的秀劲,异形石的灵动多变。不同的石形,不同的机理质感,不同的色泽纹理,虽然没有具体内容含义,均能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韵味,以其量感、动感、质感、线条板面的起伏波折,形体突兀变化产生的节奏、韵律,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和震撼画石者,唤起共鸣,产生创作冲动,拿起画笔,进入创作状态,直至完成作品。

    2.石画作品的表现方式非常独特,由于画者主观因素的参与,使天然石头的优点更加突出,不足之处往往被画石者避开或隐去。甚至常常借不足之处化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使原石的断裂、残破之处变为作品至关重要的亮点。这一特点推动着石画作品表现方式多样性,具象、抽象、意象往往参杂运用,只要与原石形体、原石精神,主题思想相吻合,或写实,或写意,或传统,或现代,或繁茂,或简约,或静或动,或中或西,或色块或线条,只要你能随形就势,只要表现力强,视觉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皆可运用。

    3.画石作品不同的主题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和社会效应。画一个老头,不如画一个文人;画一个文人,不如画一个历史名人。

    《曹秋林老师作品》

    就像一个普通人做广告不如一个明星做广告一样,它的社会效应会有天壤之别。二是作品的主题内容要向重大历史事件或著名作品上靠。如,一个张大口的人,可以取名“呐喊”,与鲁迅作品《呐喊》的思想性相联系。画文人小船可以画“赤壁赋”。三是作品有系列性更完美。画孙悟空不如画师徒四人,画美女不如画金陵十二钗。要善于借石立题,借题发挥。

     《曹秋林老师作品》

    (三)趣味性

    趣味性是引发人们好奇心的重要基础条件,它以逆反自然常态的奇异、具象、神秘、童趣、直观、一目了然,容易抓住人的视线。趣味性是社会大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石画最基础的社会价值,它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

    《曹秋林老师作品》

    由于趣味性满足的是人们的好奇心,多数情况下普通的欣赏者都片面注重石画作品的奇异趣味,而忽视石画作品的整体统一和谐,陷入“断章取义”“舍本逐末”的狭隘欣赏情趣。高品味的石画作品往往既有人文性、艺术性,同时具有趣味性。没有人文性、艺术性而只有趣味性的石画作品品味不高。

    《曹秋林老师作品》

    (四)装饰性

    装饰性是石画作品价值的延伸。在现代室内空间放置体量适中的石画作品,既营造了室内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也活跃了室内空间的秩序变化,起到室内装饰的点睛作用。

    石画作品的装饰性十分突出,它自然真实,稳重安全,能适应室内空间的不同位置,也能适应不同装饰风格的室内环境。不同的室内空间,不同装饰风格,可以选择与之协调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风格的石画作品。它天然朴拙的形体质感,对现代装饰材料的视觉调节功能非常优秀。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了解,石画作品作为室内装饰可能成为一种时尚,它可以与人类任何艺术品相媲美。

    (五)唯一性

    任何收藏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稀有性,如果是“孤品”就会价值连城,因为对人类来讲无论多么重要的物质,如果是唾手可得,便失去了收藏意义。而石画作品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是其价值所在。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日渐稀少的情况下,艺术化的高品位的石画作品其唯一性更加凸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巧的原石越来越少,石画作品的收藏价值不可低格,尤其是优秀的石画作品可能一石难求。

    二.石画教学背景及创新点。

    关于石头画,古今中外我不可能是第一人,关于石头画教学,也早已有之,但是据我所闻所见,基本上是把石面当纸画,这种画画与石头的自然特性没什么关系,更未见过石头画教学的探索研究的文章与实践。

    我的石头画教学独特之处在于:

    1.以石为师。充分尊重和顺应石头固有的神采去画,因为大自然中每块石头都是自然天成的,均有其精神气质,只有充分尊重了“石”的原形,才能创造出独特的石头画,这也是我的石头画与别人的石头画的本质性区别;

    2.从圆雕的视角去立意,在三维空间去表现,巧用原石的凸凹、裂纹、残破、曲直等;

    3.丰富的绘画技法,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是我与他人的又一区别,这也让孩子们在创作石头画时有最大的自由和最高的上手机会,任何孩子都可以学习,孩子原先的绘画技能技巧都可以用,还保持了孩子们原有的个性风格;

    4.强调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其富有教育意义。如作品《米芾拜石》《羲之观鹅》《闻鸡起舞》或成语典故,或诗歌小说,或历史或宗教,产生修身养性的功效;

    《曹秋林老师作品》

    5.使石画作品成为综合艺术。其一,石头是大自然的,你要去采集、观察、分析、立意;其二,你要去绘制,属于绘画技巧的训练;其三,你要去题字落款,既有书法艺术又含有文学修养;

    6.“一石一理”的丰富性,克服了绘画的题材偏好,自然而然地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广度,绘画技巧呈现多样性,增强了趣味性。

    三.我对石头画的定位

    艺术美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人类向往每的东西。欣赏美的东西,有很多相通的东西,那就是共性。而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艺术教育绝不可设置在一个“方池”之中,应当百花齐放。就像中国绘画,从技术层面上讲,有书法性绘画和绘画性绘画之分。有士画与匠画之别,都应当允许存在。尤其对于小学教育,首先不是技术层面,应当是人文的、审美的、趣味性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他们形成较高的人生境界,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完善的人格结构,从而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早多才多艺的个人背景下享受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追求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

    通过对石头画的研究和探索,我对石头画的定义是:雕塑的立意造型,原石的自然天趣,绘画的技能技巧,人文的内涵底蕴。四者相交相融,高度和谐统一而产生的艺术作品。

    四.石头画的教学方法

    任何材质,任何画种都有其适应性。石头画也是这样:抽象的,寥寥几笔的,大写意的表现方式不适合。山水、花卉一类的,也不易表现。一般要求画得具体、细致一些。内容应当以人物、动物为主。玩石人有句口头禅:一看观音二看佛,三看动物四看船。尤其是南京卵石,形成人物、动物的机率非常高,赏石人也习惯性地往人物、动物类别去想、去靠。画石之人应当了解玩石人长期形成的经验之谈。

    其次,任何一块石头,要想画成人物或动物,它的成画条件不可能面面俱到,常常只有一个主要“亮点”,就看你如何发挥了。要想发挥得好,离不开“形、色、凹凸、孔洞、裂纹、残破”。利用得好,有时缺点可以变成优点。

    例如作品《冬至》利用了一个主要“亮点”——一个老人头顶和大半个脸面,这里要画得细致准确,其它部位则根据石形画得简化概括,但必须得体统一:冬天到了,一个怕冷的老人把头缩到一个桶形棉袄之中。意境到了,也就生动了。

    《观音》利用了裂纹、残破。三角形的《达摩》利用了石形。《弥勒佛》的胸脯利用了凹凸。《济公》利用了石之阴阳、裂纹。《湘夫人》利用了清丽的石色和秋叶图案。《啸虎》利用了石之形,石之凹凸。《长眉寿星》利用了石之全形,可以四面观石。

    有时残破严重的石头,如形神兼备,也可以利用,那就要破石粗画,画细了反而弄巧成拙。

    总之画石头,一石一理,其乐无穷,确实是思考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任何一幅画面是不能往石头上照搬的。有的人观察得很好,想得很完美,一画上去就画不好,或者画不上去,问题在于,要边画边想,边画边观察。画前的总体观察不可少,画画过程中的变化也不可少,画后的修整也很重要。画石头常常有意在笔先,笔在意先的辩证关系。

    具体画法:

    1.八面观石,大体着眼,神采为上,确立主体。此时要“远观近察”,重在远观。远观:距离也。注重的是整体造型效果,以石之神韵为上。如作品《曹雪芹》前倾到头颈。雕塑般的块面感。

    2.一面观石(主看点),重在“近察”。近察:局部也,注重的是细节变化,如处理得当“细微之处见精神”,求其耐看也。如《老猴王》到脸部,尤其是眼睛,是依石点睛之笔,“传神达意尽在阿睹之中”。

    3.整体勾勒,留意细节。整体勾画时,不管你取动势还是静势,有势就好。势是一种精神面貌,是你要表达的意境。细节处在初画的阶段就要开始留意。作品《高士》须发依石头到裂纹而画,就是初画阶段已经留意了。

    4.细节处理,不丢整体。细节要处理得精当,但不能抢整体的风头。作品《齐白石》重在画脸部及一双架着眼镜到深邃的目光,下半身不画,是袍子还是衣袖,是又不是,这种处理有利于整体的刻画。

    5.回归整体,调整大效果。有时要把主题无关到部分或干扰整体到部分淡化、虚化,甚至不画。作品《三羊开泰》三头羊只画头,身体均不作处理,三羊浑然一体。作品常常不是画什么,而是表现什么。

    6.局部精巧,不计其他。如作品《得意忘形》一块原石上面有一个天然凹洞,画一张大口十分生动有趣。整个头型、五官均不象形,只要你取名“得意忘形”,作品就十分传神了。

    五.石头画的优点

    1.就是环保,任何工艺品严格地讲,都是不环保的,经过生产产生废料造成污染,影响人体,而石头只是取之自然,回归自然。

    2.任何工艺品它可以重复生产,相同到产品成千上万。而画石头画每一块都是独体,不能重复,不可能重复,比绘画有更强的不可重复性。

    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师生共同走进大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

    4.能够极大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

    5.趣味性强,趣味原因之一:自己寻找得到的东西一定喜欢,感觉珍贵。人进入一种自我的“微观”之中,自我欣赏之中,情趣是亢奋的。二是画石的人少,物以稀为贵。别出心裁的东西趣味性一般都强。

    六.我看“石画”前景

    一方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如果破坏、丢失了传统文化,意味着该民族的消亡。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乃至“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显而易见。石画面临着“扬弃”的过程。大量的资料证明,凡能与市场建立互益关系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仅能找到生存的土壤,而且还有发展的空间,文化的盛衰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密切相关。石头画不仅有经济价值,而且深受学生喜爱,有百利而无一害,我相信,石头画在美术教育这块天地应有一席之地,尤其在南京这块石头宝地有充盈的发展空间。

    石头画教学丰富而多变,就观石而言就有一面观石和多面观石的区别,还有主看点和辅看点之别,常常需要教学者与学习者互动。很多细微之处,常常在操作中进行,它的容量、内涵、外延实际上是无限大,因为世界上永远没有两块相同的自然石。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曹秋林老师辅导学生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