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 “约束”到“信仰” 销售与市场 第一营销网

 陈大笑 2014-09-15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具有超强的持久力,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提前控制,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灵魂。基于不同的视角,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类型:魏杰从价值理念方面,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经营型企业文化、管理型企业文化、体制型企业文化三类;熊鹏从价值观出发,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创新型企业文化、财富创造型企业文化、最大利润型企业文化、服务社会型企业文化,和以人为本型企业文化五种模式;罗长海将企业文化,分为按所有制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按生长点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按引进程度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按内容特色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等四大类型。
 
           本文从企业文化最终旨归的角度出发,把中国的企业文化,分为“狮子型”“家长型”,和“牧师型”三种类型。“狮子型”企业文化,最终旨归于公司扩张,在本行业取得最大份额,成为市场的王者。“家长型”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强人统治的基础之上,企业文化的旨归是,保证企业家的绝对个人权力。“牧师型”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员工基础上,通过关怀与感动获得员工认同,目的在于成为最佳雇主,塑造最佳品牌。

     “狮子型”企业文化

        在中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中,有一种“狮子型”企业文化,也就是目标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夺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在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强调靠竞争和胜利,来要求员工,在自己所属的行业中,一定要做到最大最强。
 
         如华为、比亚迪等就是如此。这类企业,都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对市场反应十分敏捷,随时准备做出攻击,重视团队协调作战能力,定下目标后坚持不懈,直到胜利为止。

         华为团队的“狼”文化,是“狮子型”企业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任正非是军人出身,其带有浓厚军事色彩,并且强调斗争性的个人性格,深深地影响着华为。他曾经对“土狼”时代的华为精神,作了经典概括。他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其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塑造出独具华为特色的“狼性”企业文化。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对于一个有着强烈竞争意识,并力图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企业,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在“狮子型”企业文化中,大家都会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内几乎所有的交流沟通,都是针对市场目标,员工将工作与生活明显区分开来,并且通常不能容忍,低下的工作绩效。这种高度团结一致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能够对出现的市场机会或威胁,做出迅速、一致的反应,保证企业抓住机会,避免危机。但是,企业对外的扩张,过于强势和迅猛,往往容易导致企业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华为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员工自杀事件,就是证明。


       “家长型”企业文化

          在所有的中国企业家文化管理模式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家长型”文化。所谓“家长型”文化,就是在企业中,某个特定的企业家,就像“家长”一样,整个企业,都唯“家长”马首是瞻,“家长”个人的影响和魅力,在整个企业中,处于“鹤立鸡群”的位置。“家长”之所以能带领组织前进,靠的是“家长”的个人领导风格。“家长型”企业文化,根据“家长”的不同风格,又可以分作不同的类型:
         1.铁腕型“家长”
 
          铁腕型“家长”,以强有力的“铁腕”,带领企业前进,他的方向,就是整个企业的方向。这种“家长”,以娃哈哈的宗庆后,和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为代表。在娃哈哈,宗庆后推崇高度统一的管理方式,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娃哈哈从没有设立过副总经理职位。销售公司30多名省级经理,直接向宗庆后汇报,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完全由宗庆后一人决定和主导。然而在这种近乎独裁的管理下,娃哈哈却创造了极低的人员流失率,人才大都从内部选拔,很少使用“空降兵”。
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也是铁腕型“家长”的典型代表。“她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这是竞争对手对她的描述。董一直宣称“,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只要你走进格力公司,就必须按照我的思维去工作。” “谁违背原则,谁就是我的敌人。”

         常言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铁腕型”企业文化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迅速和果断,一旦机会来了,可以不经过任何环节的拖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和决策。不过,这样的风格,也导致了外界和企业内部的“爱”“恨”分明,随时孕育着巨大的风险。

       2.魅力型“家长”

        同属于“家长型”的企业文化,也有的“家长”,并不是那么强势,而是依靠个人魅力,来影响企业和外界。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以及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是代表。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马云就宣称,阿里巴巴会成为最伟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马云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是一个很正统的人,我看重的是,在我的一生中,能够做些事情,影响许多人,甚至影响中国的发展。”马云的确影响了他的公司,甚至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巴巴副总裁戴珊这样看待马云:“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你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自信,是'我一定能赢’的信心。跟他在一起就充满了活力。” 

           牛根生在创业初始期,极尽“韬晦”之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即使做了蒙牛的老总后,牛根生在车子、办公室、工资、住房、股份方面,均不如其副手,他“自嘲”为“五不如”董事长。但恰恰是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吃亏是福”等人格魅力,凝聚了企业的信念和向心力,使蒙牛人,即使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地跟着老牛走。

          如果说企业文化,大多存在于表象的话,那么,企业家文化,则更多体现的是企业家内在的素质。以这种“家长”文化为代表的企业家文化,并不仅仅表现于企业家的技术、能力、知识、学问,而折射人内心的社会价值观、人格魅力、职业操守、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道德观念等造诣往往是企业家文化的深层内涵。

          “家长型”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人文化,无论“家长”采取软的,还是硬的领导方式。在“家长型”企业文化中,员工的执行被服从取代,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因为最高领导的个人权威,不允许受到挑战和威胁,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胜败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存乎于“家长”个人。胜则酣畅淋漓,败则一泻千里。

         3. “牧师型”企业文化

            宗教信仰,是充满力量的,是无限温暖的,是洋溢关怀的,是无比虔诚的,也是真正快乐和幸福的。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人生要获得终极关怀,这一切均源自信仰与信念的力量,源自我们对于人性的深刻体察与认识。

         所谓“牧师型”企业文化,就是像宗教一样,通过“牧师”带来的“福音”,把员工的思想观念、信念信仰,都统一到自己所属的企业上来。一个公司,只有坚持不懈地向员工灌输公司的企业文化,宣扬自己的“宗教”,才能收获员工与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并且坚持愈久、力度越大,效果就越好。

        格兰仕以“感动”为本的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牧师型”企业文化。格兰仕的经营理念,就是让顾客感动,而让顾客感动的前提,首先是要让自己的员工感动。

         格兰仕董事长梁庆德先生,有一句朴素的话:“我们虽然没能力,使人们富裕起来,但我们要竭尽全力,通过我们的产品,使消费者辛勤的劳动成果,变得更富有价值。”在格兰仕,没有等级森严的“总”或“长”的论资排辈,员工称董事长梁庆德叫“德叔”,称执行总裁梁昭贤叫“贤哥”,叫人的名字,一般都会在最后一个字后,面加一个“哥”或“姐”字,一听,就让人感到一种家的温暖,格兰仕每次开会的开场白,都是“格兰仕的兄弟姐妹们”,就像在教会的大家庭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在“牧师型”企业文化中,“宗教”一经被认同,就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意识,使企业具有了相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发挥出惊人的激励作用。它为员工提供一种,对企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以拥有这种身份感到荣耀。同时,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企业文化,也使他们享受到民主与平等、爱与尊重,人们的灵魂,受到洗礼和震撼,所有的个人名利,都在宗教这片净土中被风化。当人们自我反省,或自我定位时,他们也在自我激励。员工把本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
 
        “牧师型”企业文化,是以内部员工为导向的文化,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关怀、帮助和提升,通过成为最佳雇主来创造最佳品牌。

企业文化的原理解读

       歌德曾说过,要真正认识和描述生命之物,先得寻找精神的本质归宿,如果缺乏精神的沟通,那他就没得到生命的全部。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也是这样,我们必须先找到最核心的“本质归宿”,才能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探究。那么,在中国林林总总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中,企业文化的本质到底何在?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作为一种亚文化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建立在法规条例基础上,对员工的约束和制裁,而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的“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对员工生命价值的提升。  
                      
“基本假设”——企业文化的核心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从现象到本质,都必然分成不同的层次,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最核心的一层,就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例如各种符号、口号、标志和活动等。“基本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对企业文化来讲也不例外。
 
        科斯认为,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可以换得产权界定、监督、遵从的费用的减少,即管理成本的降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济人”假设开始出现。“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有目标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最大化。这一理论,假设曾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假设。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级”理论,把人的最高需要,定位为“自我实现”,于是,“自我实现人”假设开始,成为对人的另一种基本假设。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假设,是对企业中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企业长期业绩之间,关系的一次次重新审视。 

           企业文化,是习惯不是制度。它是一种建立在,“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心理契约,离开了对人的基本假设,就谈不上企业管理,也谈不上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既要满足,个人成为某一伟大集体中一员的需要,又要为满足个人的自我价值创造空间。这就是企业文化对人的“基本假设”。

         “异质性”——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与其他亚文化相比,企业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介入性”——进入某个特定企业以前,每一个员工都已经成年,都已经完全度过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格可塑期。在经历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自身的影响和浸染之后,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文化因素都已经成型,这时,特定的企业文化,对他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异质”文化,是一种成年人,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之后,又开始进入到另一种不同的环境之后,才感受到的文化类型。

            企业文化,作为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独立因素,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规范化概念。规范化,使组织成员产生共识:什么是恰当的、基本的、有意义的行为。当一个组织,使制度程式化,它的作用,是把为组织成员普遍接受的行为模式,变成成员的自我行为,而这恰恰也是企业文化所要做的。

          因此,企业文化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员工遵守和服从,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来源于企业奠基人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雇员的价值标准,产生强烈的影响,并通过高层管理活动创造、维持一种氛围——什么样的行为可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不可接受。

          因此,对于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企业文化,基本出发点,就是在于如何做到“同”,也就是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可从两方面做工作:第一,选择具有与企业相同或相近价值标准的员工;第二,通过培训,使新员工适应企业的价值标准要求。从这个角度讲,规范化,是企业文化的先驱。

            但是,企业文化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规范人,文化不同于法规的地方,就在于文化可以塑造人——

         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

            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规范人”。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愿意承认,并接受这种“规范”,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是,这种“规范”,不同于企业制定的各种法规。法规和文化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对组织中个体生命的不同引导上:法规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正如法律与道德,对人们约束的程度。法规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遵守,达不到或者违反了这种要求,就要受到惩罚。而文化的目的,是让人们实现更高的追求,让人们为自己从属于某种文化,而感到荣誉和自豪,并愿意维护这份荣耀和自豪。

         惩罚的目的,在于让人们达到最低标准,奖励的目的,在于让人们追求最高标准。这就是法规和文化的区别。要避免某种行为,就惩罚这种行为,这就是企业法规;要提倡某种行为,就奖励这种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而言,“追求最好”,还是“避免最坏”,就成了区分企业文化,和企业法规的出发点。因此,企业文化体现个体和组织的价值、意义和追求,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员工的生命质量和价值。

          我们说,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价值的员工,才是最有责任感的员工,只有对工作感到最满意的员工,才是工作最有效率的员工,只有充分感到尊重的人,才会去尊重他人,只有员工认可的企业,才是最佳企业,只有最佳雇主,才能创造最佳品牌。

          从根本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企业如果不能提升员工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员工也无法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利润。

            因此,能否提升员工生命价值,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文化优劣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才能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利他”——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基本方式

            这个世界,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些,不证自明但大家又必须无条件恪守的“公理”,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平衡,需要两个以上的因素共同参与,参与的各方,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只有平衡,才能创造稳定,因为平衡,是维持万事万物,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状态,无论是生态平衡、遗传平衡,还是物理平衡、心理平衡等。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来”和“往”,及“借”和“还”,都是一种对平衡状态的维持,因为只有平衡,才能感觉到安稳,非平衡的状态,总是令人难以长久忍受,无论是“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还是“雪中送炭”“恩重如山”。

         平衡状态,是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万事万物,都会朝着平衡的状态发展,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事物,才可以长久存在和维持。企业文化,就是建立在平衡基础上的心理法则。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不是要求员工做到什么,而是思考企业,能为员工提供什么;不是要求员工,如何提升企业,而是要求企业,如何提升员工。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最高目的,在于尊重员工的价值,提升员工的生命质量,对员工的尊重与提升,就会使员工,处于“失衡”状态,“失衡”状态,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状态,为了达到“平衡”,员工自然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工作以便回报企业。唯有如此,才能在“失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使企业和员工,都获得提升。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这就涉及一个“利他”,还是“利我”的问题。我们说,“利他”,只是“利我”的延伸。

         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个人的价值关系,一旦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价值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价值相关性,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高,“利我”与“利他”的价值对等性就越强,“利他”行为,可以使自己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大概率、更高稳定性上,达到“利己”的最终目的。此时,人将会表现出越多的“为他”行为。

          此外,价值需要的层次越高,其共享性和兼容性就越强,人在消费这些价值时,与他人之间所产生的利益相关性就越大,就会表现出越多的“利他”行为。

         在特殊情况下,人有时为了“利他”,而完全否定自我,甚至导致自我利益的完全抛弃,例如“舍生取义”。这是“利他”行为的极端状态,或极限状态,通常是由思维惯性、宗教信仰或伦理道德所引发的。这也是企业文化,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明天

          在西方企业文化理念,关于人的“基本假设”的对照下,我们发现,中国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也是分别建立在,对人的三种不同“基本假设”上:人是企业的工具(狮子型)、人是组织的成员(家长型)、人是世界的目的(牧师型)。
 
         我们说,“狮子型”的企业文化,偏重于外部目标为导向,意在争霸行业、占据市场,是一种“工具文化”;

        “家长型”企业文化,偏重个人英雄,唯总裁独尊,“家长”就是原则,是一种“服从文化”;

       “牧师型”企业文化偏重员工个体,强调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是一种“宗教文化”。

       作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且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的最终旨归,都要求员工,经历从不情愿的外部“约束”,到自觉自愿的内心“信仰”的转换。

        只有把员工,当做自我实现的人,员工的能力与智慧,才会真正自我实现,企业各种素质,也才能因此而水涨船高。因为企业文化,不是员工精神桎梏和行动羁绊,而是醍醐灌顶的心灵解放,和纵心所欲不逾矩的行为自由,企业文化,是以员工为基因的企业公民,在地球村中生存的责任和权利,是跨越“利我”和“利他”鸿沟的桥梁,是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得以彰显的神圣契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