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丁格尔:心慈人长寿

 3gzylon 2014-09-15
南丁格尔:心慈人长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2日 04:53  解放军报
  1820年,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富有家庭。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不顾世俗的偏见,毅然投身护理工作,并为之奋斗一生。为了纪念她,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她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南丁格尔有一句名言: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她在幼年时就有慈爱之心,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细心地给它包扎。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立了一块小墓碑。长大后她常说:“我的心灵总是贴近那些穷人,尤其是因病痛的折磨而痛苦呻吟的人。”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看到那些受苦受难的病人,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为护理病人,她有时整天不休息,一直站着;有时给病人换洗衣物,要连续数小时跪在那儿工作。南丁格尔不知疲倦地奔忙,竭尽全力护理和鼓励病人,有的重病患者是在她的怀抱中死去的,患者家属常常被她的慈悲之心感动得痛哭流涕……

  慈爱之心帮助她战胜了对疫魔甚至战争的恐惧,哪里需要护理,南丁格尔就奔向哪里。1854年10月,她主动申请赶赴克里米亚战争前线,担任战地护士。当时的战地医院卫生条件极差,南丁格尔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为医院添置药物和医疗设备,改善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使战地医院收治伤员的能力提高了一倍。在一次战役中,有很多人受伤,军医把伤病员分成“可救治的”和“没希望的”两种。南丁格尔看着那5名“没希望的”伤兵,毅然提出,“这5个人交给我吧!”她不眠不休地看护着这5个被军医遗弃的伤兵,用汤匙把热牛奶一口一口地喂给伤兵喝,直到黎明时分,5名伤兵恢复了知觉,被改为“可救治的”。由于南丁格尔和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战地医院里伤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以上下降到2.2%。

  南丁格尔还将慈爱的目光投向了全世界承受病痛折磨的人们,用一生积极推动医疗系统制度改革,改善医院环境设施建设,创办护士学校培养护理人才。1910年8月,她在睡眠中溘然长逝,终年90岁,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

  南丁格尔的长寿印证了一个道理:心慈人长寿。2000多年前,孔子就有“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中庸》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巴西有一位名叫阿尼塞托的医学家,在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90%的长寿老人都是德高望重、慈悲为怀之人。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怀慈悲的人,情绪稳定,压力感小,稳定的心绪有助于维持大脑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正常,还可刺激分泌“脑内咖啡”荷尔蒙,抵抗衰老,护脑健脑。南丁格尔是个实干家,一生都在一心一意做慈善事业,乐于奉献,受人尊重,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周靖轩 孙少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