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平顺:龙门寺

 璇琮坑 2014-09-16

山西平顺:龙门寺

(2014-09-11 18:01:01)
 


龙门寺
P1

    在平顺县城东北65公里处石城镇源头村西北的龙门山上,有一座因山而得名的寺院。龙门寺原名法华寺,创建于北朝时期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宋太平兴国年间赐额龙门寺。

龙门寺
P2

      从香道台阶北望,仰视隐约可见龙门寺山门、山门廊屋及参天古柏,烘托出浓郁的寺院氛围,形成“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的意境。眼前的龙门寺院位于半山腰的缓坡上,南北走向,顺地势而上,前低后高,颇具气势。

龙门寺
P3

    龙门寺寺史久远,规模宏大,是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在中国现存庙宇建筑中极为罕见,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立体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寺
P4

       沿中轴线踏进山门,只见山门前几座石碑,两边有两扇石墙,清光绪年间镶龙石雕很是精美。

龙门寺
P5
龙门寺
P6

龙门寺
P7

  关于确切的建寺由来和起源,据史料记载,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法聪和尚,经五台山云游至此,顿觉此地清静幽雅,灵气飘逸,遂禀呈圣上,传旨建寺,初名“法华寺”。

龙门寺
P8

    寺院坐北向南,总体布局共分三条轴线,即中、东、西线。每条轴线上又分前后数进院落,各依山势,阶梯散布。中轴线上是龙门寺内主殿大雄宝殿,大殿建在1.52米高的台基上。

龙门寺
P9

   殿前竖五代后汉隐帝乾祐三年(公元950年)石经幢一座,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龙门寺
P10

    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是寺内等级最高的一座单体建筑。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六架椽,平面为正方形,单椽九脊殿式屋顶,台基较高,殿前无月台,前后檐当心间置隔扇门,前檐两次间设窗,殿内明间前后穿通。

龙门寺
P11

    柱头卷刹明显,设阑额和普拍枋联贯,枋上施柱头铺作,无补间铺作,疏朗古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批竹昂,耍头也砍为下昂形;
龙门寺
P12

    转角铺作,除正侧两面栱昂外,于45度角上加斜栱、斜昂一缝,上置由昂两重,后尾均压在大角梁之下,严谨有力。

龙门寺
P12


龙门寺
P13

    殿顶琉璃吻脊兽皆为黄绿色,为明成化年间烧造,形制古朴,色泽浑厚。

龙门寺
P14

龙门寺
P15

龙门寺
P16

 

    整个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但从其开间比例到构件的细部做法,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大殿虽内部主体构架有所改动,然不论外观外形、内部梁架等,仍坚持着清楚的宋代修建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龙门寺
P17

 出大雄宝殿,紧接着便是中轴线上第三座殿燃灯佛殿,其坐南向北、三开间、悬山顶。

龙门寺
P18  
东配殿

龙门寺
P19  钟楼


龙门寺P20    
龙门寺
P21

    东线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圣僧堂、水陆殿、神堂、僧舍等附属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龙门寺
P21

    西配殿规模不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为长方形,单檐悬山顶。屋顶平缓,结构简朴,唐代建筑风格显著;前檐明间设板门,次间为直棂窗。

龙门寺
P22

    殿宇虽然不大,建年确切,形制稀有,它是我国现存唐至五代时期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唯一实例,堪称“中华之最”。

龙门寺
P23  鼓楼

龙门寺
P24


龙门寺
P25

   西线可分为五组院落,后三院均为四合院形式,多为清代的僧舍和库房等建筑。

龙门寺
P26


龙门寺
P27


龙门寺
P28


龙门寺
P29


龙门寺
P30


龙门寺
P31


龙门寺
P32


龙门寺
P33


龙门寺
P34


龙门寺
P35

龙门寺
P36


龙门寺
P37

龙门寺
P38

 

  龙门寺在空间构成上,规模虽然不大,但修建规划完整。寺内保管着五代以来的历代修建遗产,组成了名副其实的木构古建博物馆,不同时期的修建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结构和工艺,表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造技术水平。寺院规划又具局部宋代特征,加之寺内数量众多的历代碑刻,大雄宝殿残存的壁画、佛像、经幢等,成为车载斗量的历史文明遗产宝库,也可以说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文字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