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長治平順龍門寺【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13
 
龙门寺在平顺县城西北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此处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内夹石凸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曰龙门寺。四周三山一水环绕,景致幽雅。有龙口吐水、石谷龙门、金灯流油、幡杆圣脑、五檀闹槐、透灵石碑、菩萨迎宾、峭壁石佛等景点,素有"八宝龙门"之美称。
龙门寺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北宋乾德年间改为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法聪和尚,经五台山云游至此,顿觉此地清静幽雅,灵气飘逸,遂禀呈圣上,传旨建寺,初名"法华寺"。后唐时有50余间殿宇,宋时增至百余间。宋太祖赵匡胤敕赐寺额为"龙门山惠日院",又名惠日院。因龙门山形如龙首,于北宋乾德年间更名为"龙门寺",寺内僧侣已增至300多人。到了元代,寺院方圆七里山上山下地庙皆属本寺,无俗家地宅。元末遭兵燹,多数建筑废记,明清两代予以重葺和增建。
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其中前院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所建,三开间悬山式,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大雄宝殿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建,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与梁架结构在一起,共承屋顶负荷。殿顶琉璃脊兽,形制古老,色泽纯朴,为元代烧造。天王殿构造灵活,梁枋断面互不一致,显系金构,后殿三间,悬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为明清重建。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构建筑于一寺,为中国现存文物中所仅见。
龙门寺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共分三条轴线,即中、东、西线。每条轴线上又分前后数进院落,沿寺院东南弯延曲折的山间石阶山道攀踏而上,可直达寺院。中线可分四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千佛阁。东西两侧配以碑亭、廊庑、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僧舍等建筑。其中金刚殿、碑亭、千佛阁早已残毁仅存遗址,其余殿堂保存基本完整。西线可分为五组院落。后三院均为四合院形式,多为清代的僧舍和库房等建筑。东线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圣僧堂、水陆殿、神堂、僧舍等附属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寺内保存最早的木结构殿堂为中轴线西侧的观音殿(西配殿),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同光三年(925),三开间悬山顶建筑,殿内无金柱,梁枋简洁规整,柱头铺作出华拱一跳,无补间铺作,呈唐代建筑风格。
寺院内还保留着五代后汉隐帝乾佑三年(955)的经幢1通和北宋乾德五年(967)立的"故大师塔记"等历代碑碣20通,在寺外西沟有祖师坟茔1处,寺院东南坡有和尚坟10余座和宋明等历代墓塔4座。寺内还保存着明成化年间铸造的大铁钟1口和历代题记。这些珍贵的附属文物已成为研究该寺创建、增建等历史沿革及规模、建制、寺院经济、佛教文化等方面的有力佐证。
西配殿位于中线前院西侧,为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创建于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明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内外。柱头不施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栌斗直接座于柱头之上承小栱,出斗口跳,跳头由四椽栿两端砍制而成。斗栱四铺作出单抄,无补间铺作,补间仅设隐栱。梁架简洁,四椽栿直通前后檐。殿顶举折平缓,檐头仅施圆椽,无飞椽。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我国现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中殿即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创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台基高达1.40米,基前不设月台。明间设门,两次间设窗,背面仅明间设门,可前后穿通。外檐和山面共用l0柱,内檐仅设二柱。前檐四根檐柱及后檐二角柱均为抹角石柱,柱上刻有创修及施主姓名题记。柱头斗栱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为双抄偷心造。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殿顶脊兽皆为黄绿琉璃瓦烧制。为成化年间制品。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但从其开间比例到构件的细部做法,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山门,即天王殿,位居中轴线前端。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昂为假昂,昂下刻假华头子。门内设中柱一列,但门窗均设在前后檐柱上。山门两侧的廊房,其柱额斗栱,梁枋制作手法,与山门类似,具有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
后殿,即燃灯佛殿,位于中轴线最后。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梁架构件均为自然材料稍加砍制使用,断面极不规整,元代特征显著
 
平顺县龙门寺
俯瞰龙门寺
 
       东配殿位居前院东厢,与西配殿相对而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后插廊,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重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478~1504年)。东线建筑有水陆殿、天宫殿等;西线为两进院落,多为僧舍、库房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
 
平顺县龙门寺
 
       大雄殿是北宋建筑,这个建筑里最最珍贵的是寺里西墙的壁画,是建寺时期的壁画,因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山西平顺 <wbr>龙门寺(五代-清 国保)(二)龙门寺大雄宝殿(宋代)

山西平顺 <wbr>龙门寺(五代-清 国保)(二)
龙门寺天王殿(金代)

山西平顺 <wbr>龙门寺(五代-清 国保)(二)
龙门寺大雄宝殿(背面)

山西平顺 <wbr>龙门寺(五代-清 国保)(二)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