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学好太极拳究竟难不难

 隐士的书屋 2014-09-16

想学好太极拳究竟难不难

      常听人说,要想学好太极拳真难,其实并不难。否则为什么以前太极拳高手有这么多,除了杨家三代人之外,李亦龠、李香远、武禹襄、武汇川、吴全佑、吴鉴泉、孙禄堂、陈微明等,近代的则有董英杰、乐焕之、董世祚等等,不胜枚举,如果真的很难学好的话,不可能有这么多前辈成为太极拳高手的,他们是人,不是神,其中个别人更是缺乏文化基础的。那么我们也是人,他们所能取得的成就,照理说我们也应该可以达到的,问题是要明了所谓难、难在什么地方。愚以为难在用意不用拙力,与不能差之毫厘以及要无过无不及,这三方面。

       什么是无过无不及,什么是不能差之毫厘,这不仅仅是拳架上的姿势问题。姿势式样,不但可以各不尽同,而且可以差异得很多。试观杨家三代人的拳架,亦皆不尽同,余如李氏、武氏、孙氏、吴氏等人,更是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具有了高手的造诣。由此足以证明,太极拳的姿势是可以不相同的。这犹如天气一样,寒暖、风雨天天不同,但皆出于自然界之现象,与万花之异彩,人类之异相等之本源,则皆出之于原子之母体是也。于太极拳言,其最重要具有母体意义的原则性问题,则是一个意识问题。唯意识问题是不可有丝毫之差的,也不可有过与不及的,这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所以说凡此皆是意,意是决定一切的,决定成败的。

       但是对意的认识,亦有正确的与不正确的正反两方面的现象存在于想学好太极拳的人们之中。正确的则能百分之百地对前辈拳论之言,深信不疑,努力的遵循实践,毫无个人主张,实际上表现在借前贤之教导,彻底的在改造自己、教育自己与修养自己。例如在盘架锻炼方面,前贤是这么说的:“意为令,腰为主宰,其根在脚,发于腿,形于手指”,“虚实分清,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迈步如猫行”,“欲左先右,欲上必有下,动如缚兔之鹘,形如捕鼠之猫,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目无旁视,耳无他闻”,“形神俱全”等等,还有松、整、开展、紧凑、无有棱角缺陷,绵绵不断,滔滔不绝等不胜枚举,详尽无遗。凡是常见的通病都已一一指出了。前贤指点后人免走弯路,免入歧途,盖有鉴于太极拳系是一种无物质可以传世之珍贵国宝也,又有鉴于人们多习惯于本能之抵抗行为,而罔知太极拳是一种无抗意运动的深层次物极必反的出乎常情的哲理而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技艺故也。因此所谓意识上的正确,亦即是对前辈拳论的认真实践,不但不难,且很简单,只要深信不疑,持之以恒,不知不觉,无意之中,自然而然的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苟思想意识上存在着不正确的东西的话,就会有自作聪明,稍有成绩,自以为是,得意之余,甚至骄狂自满。殊不知一个人投入一项锻炼之后,多少皆会提高自己的体能,强愈常人,久练之,总会优于初练,狡猾者胜于老实人,但这些仍是本能之为,并不是真正出于学太极拳而具有了太极拳的实质。所以王宗岳指出这是“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因为大多数学太极拳之人,仍是属于快打慢、力大打力小之故,以快和力量为尚,未尝不是功夫,但不是太极拳的功夫,亦不可能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感,不可能有以弱胜强,以力小克力大的能耐,更无百战不殆常胜不败,确保自卫的可能。因为天下之大,强者自有更强者,总有一天遇到强和快皆愈于己者,则必败而无疑也。

      再者,既然你喜欢太极拳,学练太极拳,也知道前辈拳论中,对太极拳的一切要求,就应该依照拳论所说的去做,像学书法一样,把拳论当作碑帖一样来学才对路了。如学颜鲁公的,总要揣摩其书法精神实质的内在东西,因为表现在外在的东西是出于内在的意识的。现在有一部非常好的经典的太极拳之碑帖流传于后世之人的学习,这是祖先赐予后世之宝,岂可不认真对待?先贤叫我们要认真对待太极之义而说“掤、捋、挤、按,须认真”以及要“对待无病”之金玉训示,我辈应重视教导,很好的去实践,揣摩,清除认识上不正确的意识。例如明明拳论上说的要不顶不抗,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以顶抗为能呢?明明说的是要“舍己从人”、“后发制人”,为什么还要不肯让人先动手为强呢?明明说的是按,还要硬去推人呢?明明说的是捋,为何却去拖拉人呢?拿按字来解,按似医生之按脉,不用力的,轻轻与对方肌肤相接触、相贴,以听取对方之消息,以便顺应敌之变。否则干脆就说“掤、捋、挤、推”不是更好吗?有人怀疑用意不用力而说不用力怎能打得人出,言之似乎道理实是,殊不知你如用力去迎接对方之出拳,而且在不知对方有多大力量的情况下盲目的用力去招架的话,那么怎么去从人呢?怎么能顺敌而变呢?怎么能引进落空呢?怎么能得机得势呢?结果怎么能后发制人、小力胜大力呢?怎能有神奇呢?他的这句话,所能反映的就是以常识和本能的说法,于常情言,没说错,但从深层次、高哲理言乃是大谬矣。这就是意的不正确一面,久而久之积习难改,那就一辈子也难学好太极拳。

       对初练太极拳来说,一年半载,肯定能学会一套拳架,但应该有自知之明,即使你是杨露禅亲自所教的,也不能说我已经学到了太极拳。严格的说,只是像小学生一样学会描红字簿而已,必须继续经过数年的小学课程全面学习,考试及格毕业后,等待的又必须读中学、大学的课程,即使大学毕业了,拿到了文凭,也不能说我已具有了世上一切文化知识,因为一切艺术是无止境的。太极拳虽是武术之一门,但其中包含着人类在世的一切知识,太极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大自然科学哲理的综合,因而学太极不但是提高吾人健康与精于自卫的艺术,更是促进吾人开最高智慧的枢纽。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的。

       深愿学太极拳者,人人都能入门,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不自量力,建议一种简单易于学好的锻炼方法,即在盘架时,要假设身前有人要这样那样的打我,而我则是这样那样的化解卸脱,说句俗话,就是避让,使对方打不着我,摸不到我的中心,使他落空,抓不到辫子,捞不到东西,然后才可能有回击的意识。千万不要单纯的以为拳架中我的手出去,就是推人打人的想法,这一想法只能在化解后才允许的,在对方落空,在自己得机得势后,为了自卫,为了制人,才不得已而允许的,至于在运用化解让人的具体方法,一定要沾、连、粘、随的劲意,决不能以拙力的力量而为之。有了假设有人打我和自己做出化解、避让、引进、顺应之过程,必然会符合太极拳最重要的要领原则,即凡此皆是意的发挥,从而在用意不用力这一几乎无一人能做到的内容上,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惯性自动、法乎自然的效果。                                                                   转帖【太极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