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識形態(Ideology)

 此幺小鸮 2014-09-17
意識形態(Ideology)
薛翠譯寫
18世紀末,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希望用科學方法,探索思想或者觀念的源頭與發展,稱之為觀念的科學,或者idéologie。1796年,在法國哲學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 1754-1836)的英譯作品中,ideology首次被引進英語世界。
由於拿破崙一世(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曾經批評那些啟蒙思想家是“空論家(ideologue)”,背離「有關人類心靈及歷史教訓的知識」,於是ideology便帶有貶義,尤其為保守派用於罵斥極端的革命政治理論。
到了19世紀中,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挪用ideology 的貶義,在他們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he German Ideology, 1845)中,批評德意志資產階級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們認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及其物質的條件密不可分:「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他們筆下的ideology,首先揭示不平等的權力關係,指統治階級生產一種虛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扭曲對現實的認識;其次,指涉特定階級與社群的思想與信仰體系。
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繼續探究資產階級的思想如何佔據統治地位。法國哲學家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 1918-1990)在<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1969)闡述,意識形態滲透每個角落,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例如平日在街上,警察突然叫住你,你馬上回頭回應,這一召喚一應召便是主體建立的過程,稱之為召喚(interpellation)。此外,意識形態需要靠國家機器像政府、軍隊、警察、法律、家庭、學校、教會、媒體、工會等不斷生產與再生產。
當代文化理論家都擴大意識形態的含義,從種族、性別和性向等的角度,穿透日常生活細節和微不足道的瑣事,捕捉意識形態如何運作。英國文化研究的健將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 1932-)將意識形態定義為「思考與算計世界的框架,人們用『思想』描繪社會世界如何運作、自身的位置,以及應該去做甚麼」。美國酷異理論家茱迪思.芭特勒(Judith Butler1956-)則提出性別的表演形式(gender performativity)——性別是透過各式各樣的、性別化的「行動」表演或實踐出來。例如,嬰兒出生的時候,醫生或者助產士會說:「是男的/女的」。於
1
是人一出生便捲入性別的話語中。
以上乃 ideology 在歐美的社會歷史脈絡中的演變,而在中國的情境,從1919
年開始,ideology 有多種譯法或者詮釋,例如「觀念的形態」、「精神的構造」、「社
會的思想」、「意德沃羅基」、「觀念形態」、「思想體系」等,其中「意識形態」逐
漸成為約定俗成ideology 的一般譯法。不過,無論所指是思想、觀念、意識,
ideology 的意義還是因應不同的脈絡(context)與挪用而有所不同,因此是一個充
滿變動與爭端的關鍵詞。
參考書目:
Althusser, Louis. 1971.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and
London: Monthly Review Press.
Bennett, Tony, Lawrence Grossberg, and Meaghan Morris. 2005. New Kywords: a
Revised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Malden, Mass. : Blackwell Publishing.
Edgar, Andrew, and Peter Sedgwick eds. 1999. Key Concepts in Cultural Theo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armer, Brett. 2003. “The Ideologies of Everyday Life”. Interpreting Everyday
Culture.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Williams, Raymond. 1983.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London:
Fontana Press.
雷蒙.威廉斯《關鍵詞》,劉建基譯,三聯書店,2005。
《社會學.人類學新詞典》,黃平、羅紅光、許寶強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2003。
《關鍵詞》,廖炳惠編著,麥田出版,2003。
< “ 意 識 形 態 ” 概 念 源 流略考> , 網址:
http://www./detail.aspx?boardID=12&ID=2726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