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叠照】网购十大“痛”处:骗子多退货难

 皖林专栏 2014-09-17

1/11

当前我国网购人数已超过3亿,网购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针对“网购”,规定消费者拥有“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但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几乎成了空谈。除了退货难等问题,买到假货、个人信息泄露、支付不安全等都成了网民们难以言说的“痛”。腾讯科技今日盘点网购之“痛”,致身处于“网购”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网购有风险,消费需谨慎。

2/11

【电商是“假货天堂”?】网购遭遇假货已经成了消费者最常见的问题。购物网站上假货太多,以次充好、高仿A货比比皆是,外行的消费者们着实分辨不清,“淘宝”更是被不少人贴上了“假货天堂”的标签。今年7月,腾讯科技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供应商祎鹏恒业在聚美优品等多个电商销售假冒名牌的服装和手表等,一举为大家揭开了电商假货生产和流通渠道的暗黑链条。而导致网购假货频出原因既有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亦有监督体系和市场诚信体系的缺失。

3/11

【价格变变变,消费者凌乱了】不少人选择网购是冲着网上的商品价廉物美去的。可一入“网购”深似海,看着凌乱变动的价格,消费者也是茫茫然摸不着头脑了。电商价格乱一直是个“难剃的头”,服装、家电等诸多货品都存在虚高原价、低价无货、先涨后降、限量低价等种种乱象。有些卖家,在一周内连着几次改价,让价格经历过山车,价格保护措施的缺乏引来不少网友的抱怨。所谓的电商“促销价格战”,到后来也惹来“忽悠消费者”的质疑。

4/11

【网购广告迷惑了我们的双眼】网购跟实体店购买的最大区别就是网购的时候,消费者无法触摸到实物,只能靠卖家贴出的图文广告来判断下单与否。而美轮美奂的广告总能迷惑我们的双眼,见到实物后常令人有欲哭无泪的冲动。不信,你看图。作家六六也曾在微博上吐槽自己被电商广告迷惑的经历:“在网上看图片很美的瓷器,回家以后手敲上去的感觉像塑料,卖家非说是骨瓷的”。瓷器看照片与手感差距很大,有瑕疵要退换也十分麻烦。

5/11

【扫码支付却让手机中毒】扫二维码支付因其方便快捷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只是因扫二维码手机中毒的比例在过去2年翻了3倍,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让消费者对扫码支付的安全性颇感担忧。去年有媒体报道,上海市民郑先生就因扫二维码被骗了12万。上海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犯罪分子通常会把木马链接嵌入到二维码中,消费者扫码后手机中毒,犯罪分子即可盗取被害人支付宝账户、银行账户中。“扫码族”们,喜欢就会放肆,但“扫码”还须克制。

6/11

【假客服骗走你的钱】电商网站上有假货,也有假客服在分分钟等着消费者上钩受骗。今年8月,河南省巩义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诈骗案,案件中的受害者曹女士在网购77元女包时,遇到了假客服并被骗了上万元。而这并不是个例,去年3月,广东一大学生为买90元的东西,在网上被客服骗了22万元。网购机票也被骗子们盯上了,深圳一刘先生网购机票后,因轻信假客服“取消航班”的信息,被骗走205万元。

7/11

【“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成空谈?】新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网购拥有“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此规定只是“看上去很美”。一些电商借口“特殊商品”,将一些可以无理由退货的商品排除在外。为了限制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一些商家想方设法抬高退货门槛,有的商家则设置退货附加条件,要求退货前先填好评等。

8/11

【给差评惹来卖家的骚扰】电商卖家的眼里常常容不得“差评”,一旦出现差评,有的卖家就动用奖品诱惑,求买家删掉差评改好评。可有的卖家则开启连环夺命call模式,让买家不得安宁。有的卖家的报复手段更是过激,送寿衣、送裹尸布……今年3月,合肥市民周丽(化名)因为搬家,在“淘宝网”上挑选家居用品,因发现木制的衣架上有一些霉点,不是很满意,周丽仅是给了一个“中评”,就收到卖家寄来的灵牌位。图为收到的灵牌位和骚扰短信记录。

9/11

【团购服务质量差引吐槽】时下,“团购”因其低价优惠等特点成了流行的网购方式,只是价低就可以质低吗?不少人开始吐槽起团购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团购商品送货延迟,商品与宣传介绍不符,质量问题,团购餐饮数量缩水,团购服务出现难以预约、退款周期长等问题都成为了消费者们投诉的热点。

10/11

【物流可否更给力?】网购物流慢、非专业快递商品破损率高是消费者网购时较为头疼的问题。被网友戏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就曾在微博上吐槽京东的物流太慢。对于喜爱网购生鲜的消费者来说,物流速度更是至关重要。而家电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由于体积大、单价高、重量重,必须轻拿轻放,一些快递人员不甚注意就容易将家电等损坏。消费者网购家电后,有时还要面对物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送货不上楼”、“管送不管装”、“装后没人管”等种种问题。物流是否给力是影响消费者网购体验好坏的重要环节。

11/11

【“灰色产业链”泄露个人信息】物流环节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快递单背后的庞大“灰色产业链”,一些快递公司将印有完整个人信息的快递单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一条售价4毛到1元。这一产业链已经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又一重要渠道,也为冒领快件、入室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