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07)

 小园幽径 2014-09-17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07)

   李存審出鏃教子

    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誡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一柄劍離開家鄉,四十年了,地位到達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過萬死才獲得一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一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於是,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你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家,應當記得你們的父親當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

    【原  文】

    (李)存審出於寒微,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裏,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於膏梁,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貪汙者不得歸本家

    包孝肅公(包拯謚號)包拯在家訓中有這樣一段話:“後代包家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汙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祖墳上。如不繼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原文共有三十七個字。在家訓後面簽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塊上,把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的墻壁旁,用來曉喻包家後代子孫。”原文又有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原  文】

    包孝肅公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肅之子也。

 

    陶母責子退鲊

    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幹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原  文】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諸葛亮誡子書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裏,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原  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陸遊家訓

    後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常認真地嚴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後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待,不要留下後悔的遺恨。

    【原  文】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子,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遊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人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待续)

註:因原文是古文經典,為表達準確起見,本文選用繁體字。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