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太极拳最注重掤劲

 高朵措 2014-09-18
练习太极拳最注重掤劲
 
“掤”为太极拳八法之首,练习太极拳最注重掤劲。何为掤?何为“掤劲不丢”?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有掤劲?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掤?
        冠军教练 曾乃梁:掤劲练习的五点注意事项

 

      掤劲实际是一种弹性劲力,也可以叫弹簧劲,或者叫活劲。它是由内往外的一种力量,有向外膨胀、撑圆的意念和含义。它是一种把肢体放松、放长后产生的弹性劲力。

       具体来说,“掤在两臂”——掤劲是在手臂上体现出来的。另外,掤,既是一种劲力,又是一种技法。太极拳有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在八法当中,掤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技法。这是由于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都要充满掤劲,在“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当中,都含有掤的元素。所以,掤是无处不在的。有人把太极拳称作掤拳,就是这个道理。从文化层面说,人们称太极拳为哲拳,因为它充满了哲理,充满了阴阳虚实的变化。同时,太极拳又讲掤劲,也叫掤劲拳。掤劲是充满太极拳的始终的。比如捋劲,是从外向内,从上向下的劲力,但是,它也要有掤劲。挤劲,是两手交叉向前的劲力,也要有掤劲。按劲是化开对方力量后由下向上进攻对方的劲力,也是一种掤劲。采劲是向左右、向下的劲力,也是一种掤劲。挒劲是向侧面发的劲力,也离不开掤劲。肘靠是肘部和肩部的掤劲。所以,太极拳八法,都离不开掤劲,掤劲贯穿太极拳始终。所以说,掤是太极拳最基本、最重要的劲力和技法。

      在练习太极拳当中,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个是缺少掤劲,就是软塌无力的现象。这是对太极拳的一种误解。太极拳是行云流水,柔而不软。如果是软,就错了。另一种是僵硬。太极拳应该是刚而不僵的。这种僵劲,在推手当中很容易变成一种顶抗的劲力。顶抗和掤劲有什么区别?掤劲不是顶抗,它是灵活的,遇到对方的力量,不是对抗,而是化开,化而后发。掤是一种弹性力,是随着对方的劲力而变化的。所以,掤劲不能是僵硬的,更不能成为顶抗。

       要练习好掤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首先,要立身中正,身备五功。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就是身体要保持自然的正直状态,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我们的传统文化讲,做人要一身正气,孟子说要养浩然之气。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也要讲中正。在中正的基础上,要做到“一身备五弓”。五弓是指在放松的状态下,躯干、两臂、两腿形成弓形的蓄劲待发的状态。身备五弓,就能很好地体现‘出力由脊发’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好掤劲。

       其次,要节节贯穿,力达梢节。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脚蹬地,通过踝、膝、胯、腰、肩、肘、手七个环节的传递,将劲力从手发放出去。所谓的“力达梢节”并不仅仅指手,脚、膝盖、肘等部位都可以发力。这里,要求劲力的运行要节节贯穿,最后达到梢节,形成整劲儿。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曲中求直”。做到“曲中求直”才能做到“饱满圆撑”,才能产生掤劲。所以,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微微弯曲,有一种向外撑的劲力。

       三、腰为主宰,梢节领劲。这两点要求是相辅相成的。腰为主宰,就是意念先引导腰,一动要腰先动,再带动四肢,这样力量才能够协调。虽然是腰带动四肢,但是,手脚又不是完全被动的,有时候是要梢节领劲。比如掤完后接捋,手要微微向前,有一个引领的作用,然后再捋。这样就能形成对拉拔长的掤劲。这种对拉拔长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我编的“拉筋拍打功”就是为了拉长伸展关节韧带,保健养生。太极拳的掤劲,也是在这种对拉拔长的运动中产生的。许多动作都要求对拉拔长。对拉拔长就是拉筋,就是掤劲。所以,做好掤劲,既要注重腰为主宰,又要注意梢节领劲。这样就能产生一种对拉拔长的效果,从而产生掤劲。

       四、饱满圆撑,螺旋运转。太极拳处处都有螺旋劲,处处都有阴阳。阴阳就体现在螺旋运转上。比如冲拳动作,就是螺旋着向前发出的,像子弹一样。这种螺旋运动,能够锻炼肢体的经络。太极拳的动作,都是螺旋运行的弧线。在做螺旋运动时,要注意“饱满圆撑”,也就是要有“左顾右盼”的动作转换。我们在做动作时,往往忽略了左顾右盼,比如做“撇身捶”,右手要先左引,再右发,然后再中定。许多人做这个动作往往忽略了左引。我把这个现象叫“缺左现象”。没有这个“左顾”转折,动作就不饱满。“饱满圆撑”并不是架子拉得越大越好,而是能够做到“左顾、右盼、中定”,这样才能支撑八面,饱满圆撑。

       五、神聚气敛,运柔成刚。“神聚气敛”是在做好前面四个要领的基础上,把神气内敛,内气鼓荡。拳论讲“神宜内敛,气宜鼓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运柔成刚”是要求运行的过程要柔和,落点则要有沉刚的顿挫,要沉腕舒指。这也叫做“柔行气,刚落点”。

       我以为,把以上五个方面做好了,就能够把掤劲表现得淋漓尽致。练习太极拳,要做到协调、完整、和谐。也就是要由内而外,上下相合,周身一家,这样自然能把掤劲表现出来。不要把掤劲看成是一种表面的劲力,它是从内向外的。我们练习掤劲,是从外形开始练,外形动作熟练了,再向内练,要“由松入柔,由柔入沉,由方入圆,由正入整”,把形、劲、气意四方面合为一体,协调一致,这样掤劲就能表现得非常到位。


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掤劲不丢”在于神意

       太极拳的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从推手上总结出来的。四正推手是掤捋挤按,四隅推手是采挒肘靠。后来,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在拳式中也引入了八法。在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和《太极拳使用法》中,对八法的解释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太极拳的八法是随着太极拳的发展,不断完善总结出来的,早期讲述太极拳的书中,并没有说明哪一手是掤,哪一手是捋,比如,许禹生先生的书中,并没有讲拳式中每一个动作和八法的关系;郝少如的书中,也没有把八法和拳式对应起来。那时,还没有这种说法。我早年学拳时,老师也没有说哪一手是掤,哪一手是捋。所以,把推手的八法和太极拳拳式结合起来,是太极拳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两者并不十分吻合。

       掤是从推手中来的,是八法之首。这个字也是太极拳家借用的一个字,或者说是自己创造的一个字。这个字是在武禹襄以后出现在太极拳谱中的,武禹襄的大哥武澄清写的拳谱中还没有这个字。什么叫掤?作为手法来说,掤就是如何接对方的手,也是顺势引化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引化,不是完全按照对方的运行轨迹去引化。引化大体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向自己的上方引化,一个是向自己的左右两侧引化,一个是向下引化。所以,太极拳有上弧、中弧、下弧等动作。但是,掤不是如此,它是先向自己的上方引化,再向对方上方发力。这是掤和捋、采、挒等手法不同的地方。比如,武式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就是个掤发劲的动作。这种先向自己上方引化,再向对方上方发劲的手法,在太极拳中,特别是在武式太极拳中,被称作“掤法”。这是从狭义上来说的掤的用法。从掤法后来又产生出了掤劲的说法,这是对掤的广义的解释。

       从广义上来说,太极拳要无处不掤,也就是身体的任何地方都有掤劲,都可以发出掤劲,这就是“掤劲不丢”。在练习拳架、推手、散手时,掤劲是不能丢的。在交手时,不只是手接对方的劲力,身体其他地方也可以接对方的劲力,所以,周身都要有掤劲。我理解,所谓“掤劲不丢”就是顺势引化对方劲力的这种意识不能丢,也就是在意识上不能丢掉掤劲。这是从广义上来解释掤劲。

       对于掤劲,由于太极拳发展一二百年来,流派众多,各种手法都有,练习的方法也很多,所以,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怎么认识这个掤劲,而是如何去练习掤劲。如何做到“掤劲不丢”呢?我认为,首先练拳身法要正确;其次,拳式要规矩。比如,练习武式太极拳,要注意每个拳式的“起承转合”,开始时,目光要注意到主要手的前方一两尺远;发劲时,目光要向远处看,要盯住目标,神意要达到四五丈远,精神上要有摧枯拉朽的力度。这种练习方法,其实就是锻炼精神意念上的“掤劲不丢”。这样,你不仅能够做到掤劲不丢,还能够练出功夫。以掤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捋、挤、按等其他太极拳的手法和劲力。这是在拳架中练习掤劲。

        在推手练习时,要先练习“不丢不顶,粘黏连随”。太极拳的“不丢不顶,粘黏连随”是通过掤来实现的,比如,手先用掤劲来接住对方,但是不是顶抗,然后随着对方的劲力,配合身法引化对方,引化时,含胸拔背,手臂不能弯曲,身体后坐,然后转腰胯向侧方引化。这是推手练习掤劲的初级方法。以后再结合拳架,练习神意注视到周围四五丈远的目标,在神意上掤劲不丢。这就是李亦畲说的发劲时要“腰腿认端的”,所谓的“端的”,就是你发劲的目标。

       总之,在太极拳八法当中,掤是最主要的,由掤能变化出其他的手法和劲力。因此,我们练习太极拳,不管是推手还是拳架,都应该做到“掤劲不丢”。

      另外,关于太极拳的八法,我们还应该明白以下两点。

       首先,太极拳是由若干圈儿组成的,一般有竖圈、平圈、斜圈等,在任何圈儿中,都含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法。虽然每个拳式都包含着八法,但是每个拳式又有自己的个性,突出了自己的用法。在讲解的时候,太极拳八法是分开来讲的,但是在运用的时候,则是混合在一起的,往往是几种手法同时而用,不能截然分开。

       其次,太极拳的八法并不代表太极拳的全部技击方法。八法和五步是按照推手的程序来编的,太极拳架也尽可能按照这个八法和五步来组成动作,所以,太极拳的拳式中有八法,有五行(进退顾盼定,顾盼就是左右转折)。但是,拳式中除了八法之外,还有其他的技法,被称为五技——跌、打、踢、拿、掷。所以,拳式的技击方法比推手更为丰富。练习太极拳,只有掌握了八法、五技、在技击实用上才能算是圆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