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在人生的新起点

 Confucius365 2014-09-19

生活处处充满新开始,以下宝贵建议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 不断尝鲜

高诚公关(GolinHarris)CEO、《即兴发挥:来自不靠谱CEO的非传统职场建议》(Improvise: Unconventional Career Advice From an Unlikely CEO)作者弗雷德·库克(Fred Cook)断言,今时今日的职场人都是商品,“扎堆上同一批学校,读同样的书,看同样的电影,玩同款游戏,看同样的电视剧。”他说道。“他们缺乏人生经历、自己的想法或自己的世界观。而这些正是事业上一台阶的秘诀。”

尝尝新食物。瞧瞧博物馆有什么新展览。阅读专业领域外的书籍。不要害怕冒更大的风险,比如搬到遥远的城市。这种人生经历才能开阔你的视野。

2. 不怕失败

《失败的好处:好的失败是成功的关键》(The Up Side of Down: Why Failing Well Is the Key to Success)作者梅根·麦克阿德(Megan McArdle)指出,太多人以为,失败是对自己能力的裁决,然后得出了自己还不够好的结论。

“然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相信,失败是一张路线图,提醒你不要重蹈覆辙。”她说道。从小失误到大惨败,人生难免跌倒。为了成功,你必须学会偶尔对风险视而不见。

3. 与生人攀谈

《权力人脉指南》(How to Be a Power Connector)作者朱迪·罗宾奈特(Judy Robinett)指出,未来的成功机会就在你的直接社交圈外等着。“门外自有黄金屋。”但多数人与陌生人交谈的几率只有2%到3%。

摆出平易近人之姿,敞开胸怀迎接新机遇。假定对方比较害羞,主动打招呼。接着寻找共同话题。如果对某个机会感兴趣,不妨问对方要联系方式,并采取进一步行动。

“与生人搭讪无需性格外向。”罗宾奈特说道。“我们都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根本没人在乎,因为别人也在担心自己。”

4. 乐于改变

《改造者》(The Reinventors)一书的作者杰森·詹宁斯(Jason Jennings)认为,若要与时俱进,你必须乐于迎接改变。

“承认昨天的成功无法带你走向明天的目的地。”詹宁斯说道。他以美国连锁书店鲍德斯(Borders)为例,说明不愿放手的后果。“他们拒绝改变,死守着陈腐的生财之道,结果是毁灭性的。”

5. 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

《丢、胆、动:高管的3D个人品牌》(Ditch, Dare, Do: 3D Personal Branding for Executives)作者威廉·阿鲁达(William Arruda)指出,企业都有使命宣言,人也应该有一份。使命宣言总结了你的身份、你的坚持,给人生带来重心和目标。

阿鲁达提供了一份参考模板:你能创造的价值+你为了谁而创造+预期成果。例:我利用对文字的热情,启发读者换个角度思考。

“个人使命宣言是强大的工具,为你指明了成功的道路,允许你向干扰因素说‘不’。”阿鲁达说道。

6. 不要一味合群

《世界如何看待你:通过魅力科学挖掘你的最高价值》(How the World Sees You: Discover Your Highest Value Through the Science of Fascination)的作者萨莉·霍格斯黑德(Sally Hogshead)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努力适应周围环境,以为这能帮助我们向前迈进,但事实上,只有接受了自己独特之处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一旦找到自己与别不同之处,你就可以专注发展这一特点。”她说道。“成功无需改变自己的本质,而必须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7. 有意见不代表有思想

《改变的力量》(The Power to Transform)一书作者克里斯·马赫尔(Chris Majer)说,审视评价形势,有时会阻碍学习的过程。有意见不代表有思想。

“思考是孕育原创想法或特质的过程。”他分析道。“需要精力和注意力。而提出意见则两者都不需要。与其决定自己喜不喜欢某个想法,不如自问,‘它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8. 切记吹毛求疵

《轻松摘取的果实:提高生产力和利润的77种新方式》(Low-Hanging Fruit: 77 Eye-Opening Way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Profits)的作者之一杰里米·伊登(Jeremy Eden)认为,父母和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做到最好,但有时候这种想法很不切实际。

“优秀听起来是个好东西。”他说道。“但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用这种心态来衡量,你会在很多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时间。”

不妨认清不值得“画蛇添足”的事情,采取见好就收的策略。

9. 学会自私

《接地气:领导者如何稳立于动荡世界》(Grounded: How Leaders Stay Rooted in an Uncertain World)的作者鲍勃·罗森(Bob Rosen)主张,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接地气的人,你必须学会自私,照顾自己的需求。关注自我、但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健康、快乐,人际关系更好,领导能力也更佳。

“目前人的发展理论是基于非自私主义即集体主义的模式。”罗森说道。“事实上,我们必须两者兼具。这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10. 抛开大局,每一小步都值得庆祝

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渐行渐近》(Getting to It)的作者之一琼斯·劳福林(Jones Loflin)告诉你,为了缓解压力,请专注于每一座小小里程碑。里程碑无处不在:第一学期、新工作第一周、第一位客户等等。

劳福林谈到某个开始学跑步的朋友:“与其计算英里数,他以一个电线杆到下一个电线杆的距离为目标。”他说道。“整个过程变得更轻松可行。与其纠结前方的伟大使命,不妨试试专注一小时,或专注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