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头转向的变迁

 勒杜马 2014-09-19

火车头转向的变迁

/行千里

小时候家就住在铁道旁,确切说这铁道就是让火车头转变方向的三角线。那时是蒸汽机车,进入三角线前机车头在南边,在三角线转了一圈后,机车头就转向了北边,看到这样的转向方式感到很好玩。

一九七七年来到了机务段上班,就是后来的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齐齐哈尔运用车间。上班后又知道了完成火车头转向不仅有三角线,还有一个专门设备,它叫转盘,是负责机车转向的,火车开到转盘上挺稳后,转盘转动,将机车头掉转了方向。另外转盘还可以将机车对到去扇形库的铁道上,为机车进入检修库提供了方便。

蒸汽机车那会儿,转盘的作用非常关键,它与蒸汽机车的用煤、用水一样的重要。因为不能让蒸汽机车逆向牵引列车,逆向牵引,一是牵引重量降低,再就是司机操作不方便,尤其是嘹望困难,对安全行车不利。

刚上班那会儿,单位的机车有建设型、解放型、胜利型和人民型,转盘的基础也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那时的转盘对现有的机车来说,还可以完成任务,但进入七十年代末以后,前进型蒸汽机车替换了杂牌机车,这转盘明显不够长,这样不得不对转盘进行改造,转盘加长后,前进型机车转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那时蒸汽机车入库后基本都需要转头,上、下转盘成了机车整备的内容,库内走行又有严格的速度限制,所以机车在上下转盘,以及库内走行时都非常小心,格外注意,这样也就延长了机车库内的整备时间,对机车周转很不利。另外,蒸汽机车一个月左右检修一次,机车出入检修库也要经过转盘的转向,再加上日常运用机车的转向,开转盘的劳动强度挺大,一开就是一天。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蒸汽机车退出了牵引舞台,被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所替代,由于内燃、电力机车是双向操纵,哪面都可以是车头,利用这个双向牵引的特点,再也不用转盘改变牵引方向,这样就避免了机车入库整备必须转向的问题。也就是从那时起,转盘的工作量越来越少,不过还是有转向的机车,那基本都是进、出检修库的机车,就此开转盘的比以前清闲了许多。

在铁路连续提速的同时,机车使用的效率也在提高,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长交路,不仅节省了大量机车,而且还减少了机车入库的频次,尤其是电力机车基本是不到检修日期不入库。另外,高速动车组的出现,实现了机车与车厢的整体化,动车组的双向牵引,根本就不用考虑正向或逆向牵引的问题。在牵引动力改变下,让在运用工作离不开的三角线和转盘尝到了“下岗”的滋味。

现在尽管转向的机车不是很多,但转盘依旧还要完成它的工作,比如机车出入检修库,比如机车避免单侧轮缘的磨耗,这些还是需要转盘来转向的。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变化,转盘已经从生产一线退居到了二线,还有那个转向用的三角线,它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今天转盘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着,还在转动着,它的转动已经把机务段这三十年的变化镌刻在环形的铁轨上,就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 

 
 
 
 
 
 
 
 
 
 
 
 
 
 
 
 
 
 2007年1月1日交通肇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