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hcxzc 2014-09-19
  对以前的太极拳理论,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论述,显然将腰部的重要性夸大了,不符合生理学。实际上中枢神经系统才是最重要的,意念的产生也不是腰,而是脑。至于“刻刻留心在腰间”、“腰为车轴”、“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活泼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由腰腿求之”、“腰似螺丝,腿似钻”。等论述,基本是正确的。这些都说明腰在太极拳运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运动中腰部姿势正确,无疑是初学太极拳的人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做好松、重、直三个字,腰部姿势大体就可以了。由于这一部位重要,为了较详细地说明这一问题,须先了解正常人体的脊柱形态。原来,人类由胚胎一直到发育成熟,从脊柱的发育状态,也可以说明人类的发展史。现代成年人的脊柱从侧方看呈拉长的“S”形弯曲,腰椎部分是向前弯曲的,而婴儿的腰椎部分则不向前弯曲,他的平直样子和四足动物相似。从前方观察脊柱,可见从上到下椎体逐渐加大,和四足动物不同,人类脊柱所以有这种形态,主要是由于直立行走姿势引起的。
  脊柱的正常弯曲,既可增加脊柱的弹性,缓冲震动,起护脑的作用,又能扩大胸腔和盆腔的容积,以容纳内脏器官。另外,胸腹的内脏器官皆位于脊柱前方,这样腰弯前凸,对身体直立时的重心稳定可起一定的平衡作用.
  在及极拳理论中,对腰部姿势的说法不一,有弓腰、直腰、填腰、坐腰、塌腰等。其实这些不同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字面上看,这些词似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如果按解剖学观点加以分析,就可看到实质上它们对腰部姿势的要求都是为了达到减少向前弯的屈度。譬如,直腰和弓腰,表面上看这是两种相反的提法,但两者的做法和要求都是尽可能消除腰弯的前屈度。从解剖观点看,直腰比较合理,弓腰易被误解成鞠躬状的弯腰。但是,练拳中做好直腰,也确实有腰部微微后弓的感觉。这仅仅是腰弯展直的一种错觉,倘若我们正确利用这种“弓腰感觉”,就能达到腰部外形的平直,就象将腰窝(脊住两侧和十二肋下的陷窝)填满似的(这可以用手摸查出来),所以又称为填腰。这是促使前曲腰弯展直的一个有效方法。至于松腰,坐腰和塌腰,也都是从各个角度或方面为了做好直腰而提出的有效措施。此外,垂臀或尾闾前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做好直腰。
  现在问题发生了,既然脊柱的正常弯屈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产物,那么练太极拳要将其弯度展直,恢复到“虎背熊腰”四足动物的腰部状态,岂不违反生理?的确,如果单纯地要求展直腰弯,这样的顾虑是对的,这也是一些人练拳时腰老做不正确的一个因素。这些人直腰姿势做不好,是忽略了其它部位对腰部的配合。要想做好直腰,除了要做到腰部松沉舒展之外,屈胯(又叫吸胯、切胯、松胯、落胯或坐胯等)和屈膝是最重要的环节。屈胯屈膝,也是腰弯伸直后的一种巧妙的补偿方法,不仅使直腰容易做好,而且屈膝前弯还能代替部分腰弯的生理要求。从生物力学的观点看来,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效能。大家知道,腰部肌肉大部分的起止点相距较近,肌肉较短,杠杆作用及力学效能不大,而膝及髋关节解剖构造坚固,肌肉起止点距离较长,肌肉也粗大得多,杠杆作用效能也强。当然这样做法无论在盘架子或推手都较为有效,便于发力。
  屈膝,大腿后部肌肉则处于松弛状态,因之骨盆易于活动,髋关节转动亦很灵活,也保证了腰骶关节转动自然。腰骶关节灵活,是“活泼于腰”的关键。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两腿一般不宜成为笔直状态,膝关节应适当留一些曲度,以免大腿后部肌肉紧张和膝盖后部诸肌将骨盆固定过死,影响姿势的转换自如.
  日常生活中,如能养成正确的利用腿部肌肉的方法,搬取重物时不用俯身弯腰,而用屈胯屈膝的方法,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少腰部损伤.太极拳对掌握正确利用腿部肌肉来代替弯腰的方法有一定作用.
  腰弯展直的另一个好处,是使腹肌松弛,这可给练拳时做到呼吸自然提供有利条件.
  除了直腰以外,尚有长腰、转腰或拧腰以及腰部的虚实变化。如《简化太极拳》“揽雀尾”中棚按时,要垂臀,腰部要有向上的弹性伸长的状态,这就是“长腰”。捋的重点在拧腰,挤则拧腰和长腰兼而有之。若姿势紧凑时,可做出直转中兼有左右升降的动作,也就是身体左转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转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微托右腰眼;但在姿势开展时较难作出,初学者不必强求。腰部的虚实与腿的虚实是一致的:左腿实,则左腰实右腰虚,右腿实,则右腰实左腰虚。太极拳的精髓之一是“活腰”,在进退或侧移换步时,应先注意松沉实腿侧腰胯,这样使实腿更加稳定,虚腿更加轻灵,以实腿送虚腿。如前进变成弓步时,前脚脚跟着地,逐渐徐徐全脚落平,再继续虚进前膝,当膝与脚尖对正之后,继续虚进胯,弓步完成时宜松腰。后退或侧移皆脚尖先着地,亦逐渐屈渐、落胯、松腰。弓步前脚扣脚时,腰向弓步前脚脚跟松力,使前脚尖虚起,然后再扣脚。腰部松活运动,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性功能刺激。正如中医理论所认为的,各脏器皆赖髓以养,再加上膈肌和腹肌运动的配合,这种练法对腹内器官淤血消除和肠蠕动机能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痛的防治更有其突出的作用。大多数腰背痛多有部分腰背肌痉挛,而太极拳腰部放松下的轻缓运动则是解除腰肌痉挛,促进关节灵活,改善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对重体力劳动,特别是经常处于猫腰状态下工作的工种(最典型的是泥瓦工、车工),经常打太极拳对预防腰背痛是颇为有效的。
  打太极拳,有人提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初学者对此较难理解。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后发先至的“腰脊为轴”在推手中的具体运用,就好象车轴或门窗的轴,动度极小,而车轮和门扇动转幅度就很大;同理,腰脊为轴的运动方法就成为后发先至的基础之一。
  在解剖关系上,腰是身躯运动的枢纽。通过上述腰部各种运动,除了同骨盆、腹部及下肢关系密切外,还与上体相连。特别是起于尾闾、腰椎、胳嵴及腰背筋膜的背长肌,向上延伸直达背脊颈后,练起拳来不断伸缩,就给人一种上下节节贯串、力由脊发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松静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到。由于注意腰的运动,也可以进一步使精神集中,这是一种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和健身的手段之一。
  为了使初学者较快掌握腰部姿势,可采用贴墙蹲起的基本功练习。具体作法是两脚平行站立,相距一拳或与肩等宽,脚跟离墙约一尺到自己大腿的长度之间。站好后缓缓屈膝下蹲,蹲时背臀不能离开墙壁,足跟不能离地。下蹲的程度随功夫增长而逐渐增加。长久坚持练习,有助于直腰、敛臀及腿力的加强。如果没有靠处,可采取反复作屈膝全蹲练习,但蹲起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松腰敛臀的状态。这样的单练,除有助于养成直腰姿势外,亦能增强腿力,有助于老年人步态稳健,蹲起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