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摘录】 (评论: 汪曾祺谈吃)

 淡紫色星晴 2014-09-20
【文化】
  
  四家的“蔡”本来是蔡京,因为他是坏人,后来才换成了蔡襄。
  
  袁枚《随园食单》:荤菜素油炒,素菜荤油炒。
  
  据说张家口的确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杆勾起来走山路。
  
  北京的豆腐脑过去用羊肉口蘑卤,好羊肉和黑片蘑,还要加蒜泥。
  
  领袖的胃口很好,也很富于中国特色。据说他年轻时常吃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干,解放后
  
  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期间火宫殿的影壁便出现
  
  了两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东安市场拐角处解放前有家肉店宝华春,有一种酒菜:豆腐皮切细条,在酱肉汤内煮透,微干
  
  ,既吃。
  
  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前为喝茶,后为洗澡。
  
  三年灾害时期,对十七级干部有照顾,每月几斤黄豆,一斤白糖,是为“糖豆干部”。
  
  绿豆轧的面条叫杂面,《红楼梦》里尤三姐说:咱们请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意思是杂面要下
  
  到羊肉汤了,清水下是没有吃头的。
  
  加了“胡,番,羊”的都是外国来的作物。
  
  徽菜是徽州菜,不是安徽菜。特点是味重油多。臭鳜鱼是突出的代表作。据说过去贵池人以鱼
  
  篓挑鳜鱼至徽州卖,路上得走几天,至徽州,鱼已发臭,徽州人烹食之,味极美,遂为名菜。
  
  我们在合肥的徽菜馆中吃的,鳜鱼是新鲜的,但煎熟后浇以臭卤,味道也非常好,不失为使人
  
  难忘的异味
  
  吃着鲤鱼不禁想起《水浒》。吴学究往碣石村说三阮撞筹,借口便是“如今在一个大财主家做门馆教学,今来要对付十数尾金色鲤鱼”。此地特重鲤鱼,由来久矣。不过吴用要的却是十四五斤的。十四五斤的鲤鱼,不好吃了。这是因为写《水浒》的施耐庵对吃黄河鲤不大内行,还是古今风俗有异了呢?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宋江在琵琶亭上,忽然心里想要鱼辣汤吃,“便是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吃”。宋江是郓城人,离梁山泊不远,他是从小吃惯了鲜鱼的,难怪说腌了的鱼不中吃。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 还包括扬 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个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 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1947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 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桔黄色的。在川北,听说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 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 就辣得不得了。
  
  中国人过去对吃盐很讲究,如桃花盐、水晶盐,‘吴盐胜雪’, 现在则全国都吃再精制盐。只有四川人腌咸菜还坚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
  
  一个细心的法国人米拉德却发现了怪事,公路旁的葡萄树郁郁葱葱,丝毫未收到霉叶病的伤害。经过观察发现这些葡萄树从叶到茎都洒了一些蓝白相间的东西,经打听,才知是园主为防馋嘴的过路人偷吃而洒的“毒药”,由石灰与蓝矾混合配制而成。经试验,这的确是对付霉叶病的好农药。从此,波尔多地区又变成了“葡萄园世界”。同时这种农药以“波尔多液”命名,广泛流传于世界。该农药的化学原理是石灰与硫酸铜起化学反应,生成碱式硫酸铜,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江青一辈子只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小萝卜去皮,真是煞风景。因为她喜欢半夜开会,会后有夜宵,有时有凉拌小萝卜。人民大会堂的厨师为了巴结她,把皮削了,萝卜去皮,吃起来不香。
  
  鳜鱼刺少肉厚,蒜瓣肉,嫩,鲜。缺点是不能放养,因为它是吃鱼的;俗话讲“大鱼吃小鱼”,其实吃鱼的鱼并不多,除了鳜鱼,还有鮰鱼、黑鱼(鲨鱼、鲸鱼不算)。
  
  白酒是元朝的时候才从阿拉伯传进来的。宋朝人喝的都是煮酒,而不是蒸馏酒。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苏北名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豆腐。
  
  小孩子吃鸭蛋很小心,会保留完整的蛋壳,然后晚上捉了萤火虫放进去,破洞那儿糊一层薄罗,好看极了。
  
  
  
  
  【各地美食】
  
  
  塞肉回锅油条:把油条切成寸半长的小段,用手指将内层掏空,塞入加了细葱花、少量榨菜末
  
  或是酱瓜末的肉茸,下半开的油锅重炸——极酥脆。汪说: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猪腰炖汤里放一点豆腐皮,可让汤色雪白。
  
  绿豆糕,昆明吉庆祥和苏州采芝斋的最好,油重,而且加了玫瑰花。北京的不加,噎死人了。
  
  灯影牛肉就是轻薄如皮影的牛肉。《东京梦华录》里的“影戏??”就是这个东西。宋代人说的
  
  “??”,指的是干的或者半干的肉薄片。
  
  萝卜原产中国,爱伦堡小说里写过几个艺术家用奶油蘸萝卜,喝伏特加。
  
  汽锅鸡以正义路牌楼旁一家最好。这家无字号,只有一块匾,上书大字:"培养正气",昆明人想
  
  吃汽锅鸡,就说:"我们今天去培养一下正气。"
  他们家的鸡用的是武定肥鸡。鸡肉瘦则柴,肥则无味。武定鸡既肥又有味。据说是把母鸡骟了
  
  ,母鸡骟了,就能长肉,具体怎么回事,不知道。武定现在会的人也不多了。
  
  坐食凉鸡(昆明的白斩鸡叫“凉鸡”)
  
  金华火腿有品级,比较著名的是“雪舫蒋腿”,更高级的是用竹叶熏成的“竹叶腿”。宣威火
  
  腿就没有这么多讲究。
  
  有几种牛身上的特别部位,也分开卖。却都有代用的别名,不会吃的人听不懂,不知道这是什
  
  么东西。如牛肚叫领肝;牛舌叫撩青。很多地方卖舌头都讳言舌字,因为舌与蚀同音。无锡陆
  
  稿荐卖猪舌改叫赚头。广东饭馆把牛舌叫牛胛其实本是牛利,只是加了一肉月偏旁,以示这是
  
  肉食。这都是反蚀之意而用之,讨个吉利。把舌头叫成撩青,别处没有听说过。稍想一下,是
  
  有道理的。牛吃青草,都是用舌头撩进嘴里的。这一别称很形象,但是太费解了。
  
  我在昆明吃过不少次牛大筋,只是因为它好吃,不是为了壮阳。
  
  韭菜花出自曲靖,其实主料是切得极细晾干的萝卜丝。
  
  米线的常见配料“焖鸡”,其实不是鸡,而是腌制过的小块瘦肉。
  
  另一种常见的米线是“爨肉米线”,即在米线锅中放入肉末。这个“爨”字实在难写。但是昆
  
  明的米线店的价目表上都是这样写的。大概云南有《爨宝子》、《爨龙颜》两块名牌,云南人
  
  对它很熟悉,觉得这样写很亲切。
  
  米粉揉成小枕头状的一砣,蒸熟:是为饵块。切成薄片,可加肉丝青菜同炒,为炒饵块,加汤
  
  煮,为煮饵块。云南人认为腾冲饵块最好。腾冲人把炒饵块叫做“大救驾”。据说明永历帝被
  
  吴三桂追赶,将逃往缅甸,至腾冲,没吃的,饿得走不动了,有人给他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
  
  爷狼吞虎咽,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我在腾冲吃过大救驾,没吃出所以然,大
  
  概我那天也不太饿。
  
  饵块切成火柴棍大小的细丝,叫做饵丝。饵丝缅甸也有。我曾在中缅交界线上吃过一碗饵丝。
  
  那地方的国界没有山,也没有河,只在公路上用白粉画一道三寸来宽的线,线以外是缅甸,线
  
  以内是中国。紧挨着国境线,有一个缅甸人摆的饵丝摊子。这边把钱(人民币)递过去,那边就
  
  把饵丝递过来。手过国界没关系,只要脚不过去,就不算越境。缅甸饵丝与中国饵丝味道一样!
  
  马奶子微酸,有点像格瓦斯,我在内蒙喝过,不难喝,但也不觉得怎么好喝。哈萨克人可是非
  
  常爱喝。他们一到夏天,就高兴了:可以喝“白的”了。大概他们冬天只能喝砖茶,是黑的。
  
  马奶子要夏天才有,要等母马下了驹子,冬天没有。
  
  哈萨克吃羊肉和内蒙不同,内蒙是各人攥了一大块肉,自己用刀子割了吃。哈萨克是:一个大
  
  磁盘子,下面衬着煮烂的面条,上面覆盖着羊肉,主人用刀把肉割成碎块,大家连肉带面抓起
  
  来,送进嘴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