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如何纠正击球前没有侧身和斜拍面击球等不规范动作? Summersunice(网友): 练球近半年,有三个动作始终纠正不过来,一是接高远球时不能侧身,同伴说我几乎一直正对前方,可自己感觉是侧过来了的;二是击球时球拍经常不是拍面朝前的,拍面是斜的,所以球击出后总是偏到我的左边,请教过其他人说是手腕没有转过来,别人也很奇怪我怎么就转不过来呢;三是不会手腕用力,同伴说我打球就是在用大力,但没力量,要怎么练?请指教! 肖杰:你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在以往的杂志里已经做过回答,请你查阅本刊2007年第二期《专家把脉》的相关内容进行练习。下面就你所关心的其它两个问题回答如下: 关于后场击球前身体没有侧身动作的问题。击球前提倡“侧身准备动作”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击球动作隐蔽,使对方不明白你的击球意图,加大其判断的难度,二是利用身体转体的动能来协助手臂获得击球的力量,同时也使身体动作协调平衡。因此,击后场球,特别是在主动情况下,击球前一般都应以侧身动作做好准备,再开始引拍、转身击球。要改进无法侧身的问题,练习时首先需要从意识上加强,当你判断来球后,可想象身体犹如射箭前拉弓一般,运用双踝蹬地带动髋部转体,调整身体呈左肩对球网的姿势(针对右手持拍者而言),左手自然上抬指向来球,右手放松屈肘后拉,双眼目视左上方的来球,侧身准备、引拍击球。掌握这个动作,需要反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球网、或是墙壁协助完成击球前的侧身挥拍动作练习。练习方法是与球网或是墙壁距离一步,呈垂直状站立(图1),身体蹬转侧身与球网或是墙壁成平行状(图2),再转体引拍、挥臂击球(图3)。通过反复地练习,慢慢形成击球前侧身准备的习惯动作。 关于击球时拍面不正(拍面向左偏,斜拍面击球)的问题。击球时,前臂应内旋带动手腕内转至正拍面击球(图4)。如果击球拍面不正,不但击出的球会往左偏出界,斜拍面还会削弱和抵消有限的击球力量(图5)。练习时同样可以借助墙壁等物体的帮助来纠正和巩固技术动作。方法是面向墙壁站立(图6),手臂由后倒引拍状态开始(图7),模仿击球动作前臂向前内旋挥臂,同时带动手腕内转腕呈正拍面面向墙壁(图8),同样通过反复的练习,树立正确的动作定型。
B是否个子矮,就很难做到抢接发球? 屠龙刀(网友): 我的身高只有1.65米,双打接发时,不敢像高个子那样站得靠前,否则对手突然发后场球就很吃亏,是否像我这样的身高就很难做到抢接发?请专家指点。 肖杰:高个子,手长腿长,先天条件好,移动距离相对缩小,固然对接发球有利。但是,中等个子的选手如能得到专业的训练和指点,从接发球意识上加强培养,接发球时积极做好准备、判断等环节,树立出手快、主动的接发球意识,也能抢好发接发。另一方面,在练习和提高发球接发球技术的时候,应注意加强和发展腿部的力量,如果腿部力量强大,接发球蹬地起动能力强,也可以弥补身体条件上的不足,一样能抢到好击球点接发球。总之,只要练习得当,技术动作合理,一样能够合理、快捷的完成接发球。目前,优秀双打选手中中等个子的选手也不少,因此,接好发球,身材条件不是唯一的因素,如能接发球准备积极,击球意识强,主动地接发球,可以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
C羽毛球 王吉利(男,陕西省西安人) 请结合不同年龄段介绍一些训练计划,包括热身、力量、协调性、耐力等。 肖杰:关于不同年龄段的训练计划,包括热身、力量、协调性、耐力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逐一细说,你可以参阅《羽毛球学练问答》(肖杰著)一书,上面列有详细的内容。我想借此机会先就训练课的结构及负荷量问题与你谈一谈。 无论是专业选手或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应该遵循一定的科学训练规律,有步骤、有秩序、有一定负荷量地进行,这样才能使训练符合科学规律,使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更见成效。然而,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而言,却不太容易做到这一点。大家来到运动场后,拿起球拍就打,没有养成在热身准备活动后,再上场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习惯。休息时,长时间地聊天,也不注意有身体的保暖。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结束后,没有进行必须的整理放松活动,收拾东西就走。这些习惯都是不太合乎运动生理常识的。 一堂完整的羽毛球训练课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每部分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以一堂120分钟完整训练课为例: 准备部分大概掌握在15分钟左右,任务是对训练课进行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明确本训练课的任务、内容和要求。然后是有秩序地进行热身准备活动,使身体各运动器官及心理等逐渐进入训练状态,做好训练准备。 基本部分是训练课的主要部分,时间大概控制在95分钟左右。其任务是学习和提高技术、战术、体能素质和思想素质水平。在内容的安排上要讲求重点和练习顺序,在时间和负荷安排上要掌握适当的强度和密度,在对手的安排上要注意平衡(即对抗双方水平不能太悬殊)。另外,还要对训练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指标。 结束部分的时间大致在10分钟左右,任务是在有组织地进行放松练习,使机体逐渐恢复到训练前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对本节课训练情况进行小结,指出优点,发现不足,对下一步的训练提出进一步要求。另外,还要结合课的进度,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另外,就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关于负荷量(也就是运动量)的控制问题谈点看法。计划中负荷量掌握得好,机体得到一定的刺激,在疲劳消除、身体恢复后可使机能得到提高。如果负荷量太小,机体刺激不明显,机体能力提高不明显。如果负荷量过大,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则易出现运动损伤。因此,掌握好负荷量的度,是非常重要的。运动量要控制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上。一定的负荷,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使身体逐步适应后,再逐步加大。以加大,适应(保持),再加大,再适应(再保持),逐级向前发展。因此,负荷量安排要大、中、小交替进行,既有刺激疲劳,又有适宜的恢复,从而使机体不断提高和扩大工作能力。
D怎样才能让我的球速特别快,而且还非常猛? 谭鑫(黑龙江省大庆人,女,16岁): 在打球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球速特别快,而且还非常猛?请肖老师指教。 肖杰:你提的这个问题相信是大多数羽毛球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也经常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人们打球都希望击球迅猛,让对手防不胜防,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如何做到击球球速快而猛呢?重要的是要会发力。对于发力的方法,在前几期杂志都有过介绍,在此我想谈一谈发力外的、对击球质量产生影响的两个因素。出球质量高(也就是如你所说的球速快而猛),要求我们即要快,还要稳而准。如果球速虽然很快,但却失误很多,那样往往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此,击球时,出手动作要快(也就是挥臂要快),爆发力要强,特别是在击球瞬间,一定不能减慢速度击球。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稳”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矛盾的两个方面,击球动作快、突然,如果控制不好击球力量的话,往往较易失误(即球出界或是下网)。但是如果击球过程中为了求稳而放慢出手和发力击球的动作,则出球速度均匀,没有威胁。你不妨注意观摩优秀选手的出手、发力、击球等动作环节,再反复体会。 |
|
来自: orion360doc > 《高远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