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韵耀西府-凤翔秦腔发展简史

 大漠蓝鲨 2014-09-21

点上方“凤翔在线”即可免费订阅。

民国15年(1926)军阀党毓琨驻凤翔县,其妾张彩霞从高陵带来一班学生戏,首开专业艺术团体在凤翔县演出之例。22年(1933),粮食收成较好,县府决定大办三月二十五日城隍庙会,演戏助兴,恰逢西府一代著名演员周宝“一背兜”戏班来县,会同应聘而来的西府名演员孙富民等合台应急。后由县各界人士公推贾宗谊组织董事会,筹办戏社。民国23年(1934)3月,在县城药王洞(今县剧团址)的古戏楼上,宣告凤翔县凤易社成立,任道文兼任社长,李居庵任副社长。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陕西省教育厅长周学昌均派员送匾祝贺。风易社公演大戏一天,该社有180人,其中演员110人。演出主要剧目有《黄鹤楼》、《梅花阵》、《古城会》、《黑逼官》、《太和城》、《黄河阵》等。主要演员有孙富民、华启民等。

民国26年(1937)下半年,抗日战争爆发,来自东路的演员大都离社回乡,社里解散东路班,充实西路班,利用积蓄资金扩建药王洞戏楼,购置毡匠巷一家地基修建住宅。29年(1940),更名移风社。35年(1946),县城国民党政府伤兵云集,经常在剧场寻衅滋事,演出时有中断,社里收入顿减;演职人员70多人,艰难维持,以老带新,收徒传艺。还培养出像“六龄童”(李爱琴)等后起之秀,坚持演出,直到解放。

1949年,中共凤翔县委书记邰光瑞委托县委宣传部长亢少平以移风社为基础,组建成县群众剧团,1951年改为正声剧团。1963年更名为县人民剧团。1970年县剧团改为宣传队,归属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领导。1973年恢复县人民剧团。至1985年,县剧团有演职员78人。后由于整顿精减,至1988年底团内留员59人。

五十年代初,县剧团有贺振民、吕明发、段育民、彭毓中西府四大须生等;除在“药王洞”露天剧场售票演出外,经常活跃于农村,演出现代秦腔戏《血泪仇》、《梁秋燕》等剧目,颇受欢迎。至1966年县剧团排演传统历史剧150多本(回)。1959年《天波府》一剧被宝鸡地区推荐去西安参加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轰动省城,各大剧院竞相聘演。《陕西戏剧》1960年第一期所刊李尤白《喜观“天波府”》评论中对表演艺术作了高度评价。

1964年文化部通知,停演历史剧。1965年先后排演现代剧《李双双》等。

文化大革命中,县剧团资深演职人员有的被迫而死,有的从事它业,有的流落他乡,演出基本中断。偶而凑集只排演一些配合“运动”的小戏曲、小歌舞于街头、厂矿宣传。1969年11月9日,按“中央文革小组”《文化六条》精神,县剧团原有演职人员除城镇户口就业于商业系统外,大都解装归田。直到1970年12月才招回原演职人员12名,开始排演《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节目单调。1973年4月,县剧团排演现代戏《铁流战士》,在宝鸡市、岐山、扶风、武功、周至等地巡回演出,比较成功。1975年上演《五把钥匙》、《红霞万朵》,深入农田基建工地,白天劳动,晚上演出。

1977年10月,在县城彩排上演《逼上梁山》,群众兢相观看。1979年3月,首次恢复上演传统剧目《三滴血》,继之上演《十五贯》、《法门寺》、《赵氏孤儿》,并赴宝鸡、天水、兰州演出。同年县剧团收入1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并添置戏装、道具若干。1981年整理上演《出棠邑》、《伐东吴》、《打金枝》、《破宁国》、《五典坡》、《烈火扬州》等30多个传统剧目和《卧虎令》、《海瑞驯虎》、《徐九经升官记》等10多个新编历史剧。1985年以来,剧团上演剧目百本(回)以上,其中《杏花村》,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受到群众称赞。

在五十年代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时,常有秧歌剧、活报剧出现街头;宣传《新婚姻法》时,社、队业余剧团,新排现代戏《梁秋燕》,久演不衰深受称赞。当时,皮影班、木偶班在夏、秋农忙过后,常演于乡村,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文化大革命中先后解散。农村仅有社、队建立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跳“忠字舞”、唱革命歌,演“样板戏”。1976年社、队业余艺术团体曾排练上演一批现代戏创作剧目,如:《送猪》、《情深如海》、《雾岭初晴》等,业余演出渐趋活跃。还举办了两次中学生文艺会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间艺术团体相继恢复,横水乡、虢王乡、南指挥乡的业余剧团,范家寨的木偶班、马天虎等19个皮影班和外县一些业余艺术团体,在县内频繁演出。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于1981、1983年春节、1985年国庆、1986年元旦举办专业、业余艺术团体会演或调演,参加的有县剧团、文艺班、业余剧团、皮影和木偶班社。1979年,县上组织了演出代表队,赴宝鸡市和省上参加了群众文艺会演,《真假侄子》等三个创作节目获奖。1982年横水业余剧团根据业余作者创作的剧本编排上演的《父母心》、《树影》,代表县参加宝鸡市新编剧目调演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艺人培养主要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言传身教。建国后,五十年代末期,由县剧团分期分批招收学生,分成生、丑、净、旦几个行当和乐队,由剧团委托教练培养。先练基本工,边学习,边实践,再学演折子戏,一般三五年即可成长为演员。七十年代后,多采取艺校形式培养演出人员。

1975年3月由县文教局解决经费和师资。成立县“五·七”大学文艺分校,设址凤翔县西街中学,学制三年,面向社会招生168人,开设演员班两个,器乐班一个。1977年2月,移至凤翔中学。1978年5月文艺分校撤销。1982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创办县文艺班,设址董家河乡枣子河原八〇一厂,聘请陕西省戏剧研究院任哲中、杨令俗为艺术顾问,招收学生54人,学制二年,设置文化、专业两门课程,1985年停办。1983年横水公社吕村大队、范家寨、公社、南指挥公社先后由集体或老艺人举办民间文艺班,每期三、五十人不等,聘请武功或唱腔有专长的爱好者为师,培养戏剧艺术人才,为专业剧团(本县、外县)和业余剧团输送演员。

建国前,凤翔县影响较大的演员有双田(孙富民)、甲和(魏甲和)、山水(王德民》、华启明等。孙富民拿手好戏颇多,在《黄鹤楼》中饰周瑜,人称“活周瑜”,在《太和城》中饰孙武,形象逼真,其“鞭扫灯花”,技艺超群。大净华启民的“夹鸡蛋簸米”,(两腋夹两只鸡蛋,双手兼端一簸箕黄米,从高台翻下,蛋不打,米不撒)堪称一绝。建国后,县人民剧团的演员首推西府名须生贺振民,其唱、做、念、打均有独到之处,技艺称绝。红生吕明发出身梨园世家,五十年代曾扮演方腊,唱腔宽厚宏亮,表演泼辣,其“架子功”高人一筹,威武英俊,拿手好戏有《临潼山》(饰李渊)、《斩颜良》(饰关羽)、《逃国》(饰伍子胥)等。“哀派”须生段育民,身架苍劲稳健,情感深切挚热,唱腔既微带“沙音”,又清纯宏亮,《伐东吴》饰刘备,《苏武牧羊》饰苏武,《放饭》饰朱成登,《劈门卖画》饰杨茂林等艺术形象,均传颂于西府秦腔观众之中。须生彭毓中,擅长黑三绺,在《十道本》中扮演诸遂良,《详状》中扮演老院公,唱腔圆润、道白稳准,吐字清晰,做功正派,给观众以深沉的艺术影响。名丑王德民,从艺50多年,以滑稽的形象,幽默的做功,使人笑口常开。其拿手好戏《捉鹌鹑》,以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民间习俗,内容丰富多采,偶尔又杂以当地实事而久演不衰。

凤翔县人民剧团主要排烟剧目:

玉虎坠 二度梅 三滴血

四进士 五鸣驹 六郎追车

七箭书 八件衣 九莲灯

十王庙 斩黄袍 斩韩信

斩秦英 绝缨会 湘江会

群英会 奇双会 蜜蜂计

打虎记 宫娥恩仇记

西厢记 金麟记 法门寺

雁塔寺 金山寺 白玉楼

白门楼 夺锦楼 日月图

八义图 汴梁图 夜光珠

双明珠 映月珠 走雪山

上煤山 游龟山 游西湖

生死牌 假金牌 春秋配

天仙配 天河配 美人网

美人换马 秋江 秋莲传

回荆州 走麦城 潘杨讼

洪羊峪 黑、白、黄红逼宫

屈原 满江红 鱼腹山

澶渊之盟 乔老爷上轿

凤翔木偶班社主要上演剧目:

下河东 斩李广 斩黄袍

江东桥 杨八姐盗刀

贺后骂殿 百凤图 伐楚国

血手印 二度梅 黑叮本

白叮本 四贤册 铁角坟

冲钢剑 斩韩信 罗通扫北

赵五娘吃粮 五行山

鸡阳关 出棠邑 打登州

满家荣 通天河 伐郑国

访河南 玄武楼 王兴儿进宝

孙膑坐洞 汴梁图

皇姑打朝 雁塔寺 淮土关

赵玉娘 石佛寺 灭燕国

兴国图 收龟蛇 三仙图

通天河 鸳鸯壶 过五关

苟家滩

凤翔县皮影班社上演主要剧目:

罗通扫北 姚洲征南 冲钢剑

五行山 百花庵 花亭相会

访河南 杨八姐盗刀 铁角坟

香莲传 铡国舅 斩李广

坐洞 过玄关 富贵图

财神图 打登州 神州还愿

伐楚国 青龙关 三打白骨精

百凤图 三仙图 全家福

坤龙带 青钢剑 灭燕国

破三关 仁义图 樊梨花征西

铁龙桥 伍员伐楚 竹签图

两合美 青石岭 洞庭湖

孝廉卷 姚岗征西 七雄盗桃

(来源:雍城凤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