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塔诗”品美

 高山仙人掌 2014-09-21

 江苏 朱庆和  

    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这种宝塔形的诗称为“宝塔诗”。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且让我们来赏析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的“一七体”诗。例如:

 

  

 

   [唐]白居易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唐文宗大和三年三月底。白居易被罢免了刑部侍郎之职,任命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临行前,他的老朋友裴度等在长安为他饯行,酒酣之际,骚人雅儒诗性大发,有人建议以“诗”为题为韵,在坐者各写一首“一七体”。白居易因此以“诗”为话题,写下了以上这首宝塔诗。白居易的《诗》,其实就是简约的诗论。从诗中所吟咏的事物不难看出,诗人从赞美诗歌的形式美到描述诗歌的内容美,到诗人的情感的流露以及诗人的文品诗风无所不及。可谓语言密度之大,形式谐和之美。如诗中先用“绮美,瑰奇”总的说明诗歌的美,接着通过“明月夜,落花时”“助欢笑,伤别离”“金石怨,鬼神悲”写诗歌内容的博大情深,再次说明“诗言志”的特征:“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最后用“都尉别苏句,司空送白辞”的典故,说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文学史实。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对称的塔式诗句,读之一韵到底,柔和优美。

    再让我们来赏析一字到十字句逐句成韵的诗。例如:

  

 

   [宋]文可与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这是一首咏竹诗。摹状而吟便可见,“森寒,洁绿”,概括了竹子的品性,不畏严寒,四季常青。“湘江滨渭水曲”,写出了竹子生活的幽雅环境,使人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耳旁不觉忆起“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便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是的,湘妃有翠竹,墨斑点点绿。接下来用“帷幔翠锦,戈矛苍玉”“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写出了竹子的功绩和羽化神仙的奇特瑰丽,充满了阳刚之气,又用“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描绘出竹子青翠欲滴,亭亭净直,婆娑妩媚的阴柔之美。再写“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足见文人雅士在竹林深处尽情游玩,流连往返的和悦心境,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的真挚情致。最后以竹喻人,赞美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的高洁情怀,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的君子风度。再次将竹子——“檀栾之操”的节气操守与“潇洒之姿”的豪迈洒脱喻两位贤人坚韧与豁达的精神世界,传达出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对象化,即人的物化,物的人化。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读《竹》,其文学形象同样给读者以联想与想象,从而产生出无穷的审美愉悦。这种宝塔诗,因为“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所以,又称之为“双宝塔诗”。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例如:

    下面就是运用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的“一七体”,写成了抗战时期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新诗。

  

《抗日宝塔诗·抗》

 

  

   打仗

   一起上

   理直气壮

   一步不要让

   争取民族解放

   人民群众齐武装

   儿童团员放哨站岗

   基干民兵紧跟部队上

   打败日本鬼子人民欢唱

 

    这首宝塔诗不仅具有了建筑美的诗歌形式,而且全诗赋予了诗歌高度的“思想美”。它集中概括了抗战时期盐阜儿女同仇敌忾抗战的决心和力量。诗行以“宝塔”排列,形象生动,一句句诗行,像竹签,像匕首,像宝剑,像投枪,直戳敌人的心脏,又像鼓角,像旗帜,唤起民众奔赴抗日的前线。

    总之,宝塔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是只要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诗歌的“形”与“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宝塔诗是这样,其他任何文学样式亦如此。(发表于《中学生读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