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饮店员换燃气瓶致泄漏 引火上桌学生仓皇而逃

 昵称535749 2014-09-22
2014-09-11 12:30:14

餐饮店员换燃气瓶致泄漏 引火上桌学生仓皇而逃

  前晚8点左右,在学生街的一家烤鱼店内,大三的陶同学与其五位朋友聚在一起,庆祝中秋。不曾想,刚开吃不久,烤鱼用的卡式炉的气瓶耗光了。服务员在更换气瓶的时候,突然火苗蹿到桌上,吓得围桌的几个同学慌忙躲开,所幸火势不大,随后便被扑灭,并无人员受伤。

  陶同学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因为前几天义乌女大学生吃烧烤时,被酒精泼上身导致烧伤,当他看到服务员换气瓶时,还特别提醒周围几个朋友要注意一下,但没想到还是发生了,“还好没有发生爆炸,否则事情就难办了”。

  陶同学称,“险情发生的时候,女服务员也吓得立马跑开了,随后一位男服务员赶紧过去把阀门关掉,火也马上就被扑灭了,前后持续不到1分钟。”

  这家名为龙腾万州烤鱼的店已经经营两年多,店内用电磁炉烤鱼,晚上的时候会在店外安排一些座位,但用的是卡式炉,需要灌装燃气。

  店主张先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着火的原因可能是服务员没有把气瓶与卡式炉衔接好,导致部分气体泄漏,加上强拧打火开关,才会引火上桌。“换气的这位服务员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在店内兼职,已经做三天了。我们一般事前都会对其进行换气瓶的培训,但有些事可能还比较生疏。”张先生说。

  在灶具的选择上,张先生说,如果在室外用电磁炉的话,可能因为电线牵扯的问题,安全隐患会更大。

  记者调查

  学生街附近不少餐馆使用气体燃料 存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提醒:在添置酒精和气体燃料时,一定要让顾客离开餐桌

  学生街烤鱼店的事故虽小,但加之近日在义乌烧烤店酒精点燃女大学生的事故,不禁让众多食客对于餐饮行业中一些安全隐患产生担忧。

  业内人士表示,在学生街附近,因供电的搭设线路成本较高等原因,气体燃料仍存一定市场;而服务员普遍都是一些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

  隐患

  气体燃料多用于大排档 存安全隐患

  经营火锅餐饮业近10年的唐先生向东南快报记者介绍,行业当中最常使用的有电、燃气、固体酒精、液体酒精,其中用电作为火锅燃料最为保险,液体酒精则危险性最大。

  唐先生说,在上述事故中,漏气的气瓶,在业内俗称的“卡汽”,其实就是一种便携气瓶,里面灌装的也是燃气。只不过相较于燃气瓶体积更小,方便使用,但是,“只要是灌装气,就有爆炸的可能”。

  唐先生说:“大型火锅餐饮行业对餐饮安全更为看重,投资也更大。‘扎堆’在大学附近的火锅店,因不具备专业的线路安设及安全防范能力,所以大多选择使用液化气及酒精作为燃料。”

  “虽然用电作为火锅燃料的成本远远低于燃气及酒精。但在拉设线路时成本较高,所以很多火锅店及大排档都选择液化气及酒精作为燃料。”唐先生说。

  店员多为学生兼职 缺少培训匆匆上岗

  此外,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很多小火锅店在大学附近聚群。这些火锅店并未具备相关的安全防范能力及操作规范。同时,学生街附近的火锅店多雇佣未经过培训的学生作为服务人员,这些大学生便匆匆上岗,也是安全隐患之一。

  业内

  经营者应尽量使用非明火的器具

  福建烹饪协会林副会长建议经营者,应尽量使用非明火的器具,因为无论酒精,还是气罐燃料,很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酒精内容易混进杂质,产生小爆炸。

  另一方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尤其在添置酒精和气体燃料时,一定要让顾客离开餐桌,或者把餐具移植备用桌上再进行操作。同时,在选择燃料的时候,多加考虑燃料的品牌和品质。

  再者,经营者应对服务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燃料和器具的使用,以及发生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等,与此同时,经营者需要经常性地对器具进行维修和保养。

  但是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现实中有些商家会购买劣质的燃料,并缺少对于服务员的培训。对此,林副会长强调,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监管,为此希望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消防提醒

  如果身上起火应尽快就地打滚

  福州消防部门表示,入秋后,火锅逐渐成为更多市民的消费首选。如消费者在食用火锅过程当中,遇到紧急情况,需保持冷静并及时通知消防部门。针对火锅使用问题,他们向消费者做出了相关提醒:

  一、消费者在食用火锅过程中,如闻到异味,应及时向店主反映,并迅速撤离现场。

  二、若使用的是酒精炉火锅,应在酒精炉下放置容器,以确定酒精不会泼向桌面。若中途需要添加酒精时,必须待明火完全熄灭,锅体温度下降了适当添加。

  三、用餐结束后,应提醒服务员及时关闭煤气罐及撤走酒精炉,千万不要自行处理。

  四、如火源危及消费者,应尽快就地打滚。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可将毛巾打湿盖在烧伤处。

  同类事故

  疑液化气爆炸六旬夫妇严重烧伤

  事发福清渔溪镇一民宅厨房

  昨日凌晨4时许,福清市渔溪镇上张村林泉自然村,一对六旬夫妇起早煮饭,不想在厨房里给燃气灶打火时突然发生爆炸,夫妇俩被严重烧伤,其中依伯全身烧伤面积达95%,目前两人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记者了解到,事故原因疑是液化气泄漏,打火时瞬间被引爆。目前,福清市安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一楼爆炸波及三层楼 门窗毁坏

  昨日中午12时许,东南快报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发生爆炸的是一栋三层的小别墅。在别墅的一楼,厨房吊顶大部分已脱落,铝合金大门和窗户严重损毁变形、脱落,玻璃碎片撒落一地。民宅二、三楼的部分门窗也同样受损。

  发生爆炸的是六旬村民江声清的家。“事发时,除了老两口在家外,二楼还有他的儿子以及三个小孩子,当时他们都正在睡觉,躲过一劫。”江声清的弟弟江声健介绍,目前老两口转院至协和医院,仍在ICU病房中抢救,他的哥哥全身烧伤面积达95%,嫂子烧伤程度40%,两人都处于昏迷状态,未脱离生命危险。

  疑是液化气泄漏 打火时被引爆

  据介绍,江声清和老伴林金珠负责照顾三个孙子的生活起居。一名家属说,他事后了解到,当天凌晨4时许,林金珠起早煮饭,此时她无意间发现连接液化气瓶的一条塑料气管掉落在地,地上还有一些水。

  随后,她就叫醒老伴去处理下气瓶。可没想到,老江将管道重新装好后,没有多想就去打开燃气灶上的电子点火开关,结果突然间就发生了爆炸。

  “可能当时液化气发生泄漏,他们去打火瞬间引爆了空气中的液化气。”一些知情人士称。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

  气瓶完好无损 年检也尚未到期

  昨日,在江声清家厨房的液化气瓶已被搬到院子里,瓶身完好无损。东南快报记者注意到,瓶身上写有“龙顺石油”等字样,并标明有电话号码。另一侧瓶身上还写有“下次检测时间为2015年”。

  昨日傍晚,东南快报记者致电该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后公司方面也派人到现场进行勘查。经检查,橡胶管道和液化气瓶都是好的,并不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年检也尚未到期。

  昨日下午,福清市安监部门也已派人展开调查,具体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关新闻

  福州公布第二批家用合规燃气器具产品目录

  为切实引导福州市消费者购买合规的燃气器具,继7月10日公布了第一批合规燃气器具产品目录后,昨日,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又对外公布了第二批新增家用合规燃气器具产品目录,共包含9个品牌。

  据福州市建委液化石油气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入夏以来,他们已多次对市区内的各大燃气器具卖点进行突击检查,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仍有销售不合规燃气器具的现象。“公布合规产品目录,也是希望能为消费者选购提供指导,保障安全。”

  记者在第二批家用合规燃气器具产品目录中看到,此次公布的合规品牌共9种,分别为:Wanxi万喜、Mirdon美敦、BIG-TIME、WEKING威王、超人、LEGE乐格、SAKACO板川、Medal美多以及Joyoung九阳。

  “我们根据相关规定,对燃气器具的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说明书都进行仔细检查,保证这些合规的燃气器具能适应我们福州本地的燃气气源要求,并根据适配证明在燃气器具上标明适配气种。”该负责人说,这次予以公布的家用燃气器具产品,都是气源适配性检测合格且在福州市有提供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的天然气(T12)、液化气燃气器具的产品。

  “以后还会陆续更新合规的产品目录,让市民使用更放心。”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不合规的燃气器具使用者,供气单位有权停止供气服务,直至整改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