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食源性疾病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杨世配 2014-09-22

 凡是通过食品摄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统称食源性疾病。有害物质包括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动植物性的等。

食品工业的规模化进程、食品流通的广泛性和快速性、农场生产模式的转型、饮食习惯的变化,甚至国内和国际旅游人群的增加都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升高、扩散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在美国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就达到3.6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加令人忧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病例达15亿例次,造成约300万个儿童伤忙,其中,70%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所致。

我国每年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600~800起,发病2万~3万人,死亡200~300人,而这仅是实际发病人数的“冰山一角”。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高达95%以上。2011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试点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两亿多人次罹患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我国历次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也足够令人触目惊心,如1988年,上海因食用毛蚶暴发的甲肝疫情导致35万人感染;2000年,江苏、河南等省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品的事件,导致2万人中毒,177人因此失去生命;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造成全国成千上万的婴幼儿罹患沁尿系统疾病;2013年,四川映山学校又因为食源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疫情导致300余名学生患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之多,对社会、经济、健康造成的危害之大,称之为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是世界公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