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兰陵梅姨 2013-06-24


  什么叫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SARS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我国的暴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万众一心抗非典,同时在追溯SARS病原的传播途径等方面开始了艰苦的工作。近期,大家都在关注果子狸是否是SARS在人类传播的元凶,有关部门也及时发布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规定。无论是从保护人民健康与安全的高度,还是保护野生动物,这些措施都是必要的、及时的。然而,是否是由于人们滥吃野生动物将SARS病原从动物传播到人群,SARS病毒是否能以动物性食品为载体进入人体后导致疾病的暴发等,还有待于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来获得科学证据。

  食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程度

  食物污染造成的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经济生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20023月公布的信息表明,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例达到数十亿例,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在食源性疾病上的花费达数十亿美元,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的0-15岁儿童约170万。全球各地连续发生的一系列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英国的疯牛病、日本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雪印牛奶事件等均引起世界范围的震惊。我国自1987年至199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010起,中毒453519人,死亡3438人,病死率为0.76%,平均年发病率约4.2/10万。

  21世纪初食源性疾病会增多

  沙门氏菌、霍乱、肠出血性人肠杆菌感染、甲型肝炎等食源性疾病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暴发流行;最近,美国和日本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日本发生的雪印牌低脂牛奶大规模中毒等都充分说明,食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主要因素包括: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和分布中均,会引起食品保障和安全、环境恶化、大量人口从农衬流向城市、从贫国向富国迁移以及生态系统明显改变等问题;食品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会明显增加。上述人们的迁移必然加重环境污染;饮用水供应不足和废药物增加会加剧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社会和行为因素,贫穷人群中婴儿腹泄、霍乱、伤寒和血吸虫感染仍很流行;生吃贝类和其他食物也会使感染和中毒机率增加;其他因素,例如大量人口跨国流动和大最国际食品、饲料贸易可引起食源件炳原体跨国扩散,食品卫少监督检验薄弱等。

  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25℃40℃)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