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月是故乡明548 2014-09-22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唐风图·蟋蟀》

《唐风图》现存有三本,分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以辽宁少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马和之版最为出色。《唐风图》取材于《诗经》毛氏传本,12幅图画分别描绘了《诗经·唐风》中《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十二章。《唐风》中的“唐”是指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国,统治区域在今太原南的汾水河流域一带,后来叔虞的儿子将国号更改为晋。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唐风图》的作者马和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画家。绍兴中(1131年~1162年)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画院待诏(画家),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他擅画佛像、界画、山水,尤擅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有“小吴生”之称。线条运“兰叶描”,飞动飘逸,有清俊娴雅之韵。高宗、孝宗两朝深重其画,高宗曾书写《毛诗》三百篇命马和之每篇画一图,可惜他仅画成50余幅就去世了。

宋马和之唐风图
画《诗经·唐风》自《蟠蟀》到《采苓》十二图。
此图主题为《风》,不同于《雅》、《颂》,
以描绘晋国民间当政者的各种反映,画家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
画面的构思、意境、造型尤为难得,从文学素养、历史知识、技法创新等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之新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唐风图》为绢本淡设色,高28.7厘米,长827.1厘米,共12段。本来《唐风》中的诗歌是很难理解的,但马和之的《唐风图》却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予了丰富的诠释。其构图洗练,没有复杂情节,没有繁多形象,取景只有近景或中景,远景代以空白,或只画人物,删去环境,尽可能通过环境描写形成情调。画面的构思、意境、造型尤为难得,从文学素养、历史知识、技法创新等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之新意。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马和之的传世作品风格水平不一,其中真迹、摹本、伪作和误定本混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唐风图卷》是其中比较可信的真迹:《唐风图》无款印,但卷中有南宋所钤“曾觌私印”,曾氏是绍兴年间人,与马和之同时,可证此图为真迹;同时该图画法也与马和之另外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作品《后赤壁赋图》一致。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唐风图》为马和之的代表作,取材于《诗经》毛氏传本,一方面反映了他“笔法飘逸”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为儒家经典插图的努力。前者是这一士流画家艺术追求的必然表现,后者则因他居画院之首,不能不宣扬统治者崇奉的儒学。《唐风》十二图构图洗练,没有复杂情节,没有繁多形象,取景只近景或中景,远景代以空白,或竟只画人物,删去环境,尽可能通过环境描写形成情调。  同时又巧妙将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突出诗中的可视形象。  在南宋的院画家中,马和之的画风是特立独行的。他流传的作品也颇多,其中以《毛诗图》最为著名。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流传至今的《毛诗图》不下二十余卷,其中的《唐风图》即有三本:一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三本中,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堪称上选,此亦为马氏现存书画中极少数真迹之一,对于研究马和之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卷《唐风图》,绢本,淡设色,本幅高28.7厘米,长827.1厘米,共12段。每段楷书《毛诗·唐风》十二篇之一,并绘一图。先文后图,依次为: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薃杜、羔裘、鸨羽、无衣、有薃之杜、葛生、采苓。无书画作者款印。卷末标“唐风十二篇”五字。卷中钤有“曾觌私印”、项子京诸印,卷末原有项子京藏品千文编号“艺”字,卷中另钤有耿嘉祚诸印,阿尔喜普收藏印,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及其他藏印。  曾觌为南宋绍兴人,曾任中大夫秘书监左谏议,与马和之约略同时,亦常出入禁中,隆兴二年(1164),在内殿接受宋孝宗所赐《政道帖》,事见《三希堂法帖·政道帖》曾觌跋文。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据此,《唐风图》第一个私人藏者为曾觌,很可能得自“钦赐”。元代流传情况无考,至明则归项墨林天籁阁,后为明末清初耿氏琴书堂及阿尔喜普所有,继归清内府,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清亡后,它由溥仪辗转携往长春伪满皇宫中,满洲国覆灭后,流散于外,最后收归辽宁省博物馆。《石渠宝笈续编》称此图曾著录张丑《清河书画舫》,张丑则云,其图曾在严嵩钤山堂,后归韩太史,但图中未见印记,著录又极简略,是否此本,尚待研究。清阮元曾参与纂修《石渠宝笈续编》,故同时记此图于《石渠随笔》。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唐风图》为《毛诗图》之一,取材于秦火之后《诗经》的传本—毛氏传本。取《毛诗》入画,并不始于马氏。明陆师道虽误以为马和之开创,但张丑已予驳斥:“《毛诗图》,卫协、张墨、谢稚、陆探微皆有,或谓始于马和之,殆非也。”可由于这些画家作品都已无传,马和之之作便成了较早的《毛诗》插图。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当然首先是文学作品,但由于传诗者在每篇诗歌前都加了一段序,以汉儒观点结合历史背景加以解释,所以又是儒家经典之作。今天,《诗经》研究者对每首诗都经过重新考察,已不拘泥于汉儒说教,恢复了“三百首”的本来面目。然而,这在马和之时代是无法梦见的。马和之作为进士出身的工部侍郎,又供职(可能是兼职)于翰林图画院,他对每篇诗歌内容与含义的理解不可能离经叛道,更不可能借古讽今。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研究《唐风图》的原作,不难发现,十二篇《唐风》一一有序,各图无不尽可能体现诗序所诠释的诗意。  为《毛诗》插图,除去内容已被规定之外,不能不受到自汉以来“左图右史”式传统插图的影响,在形式上一文一图,通过画图而辅助文字内容,图画本身的独立性相对受限,《唐风图》亦无例外。为诗歌插图,又不能不注意诗画风格的一致、诗情画意的交相辉映,使画像诗一样简练、抒情并富于形象性。在这方面,马和之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唐风》十二图在构图上都很洗练,舍繁就简,没有复杂情节,没有繁多形象,取景只近景或中景,又突出诗中的可视形象,远景代以空白,留人遐想,或竟只画人物,删去环境,尽可能通过环境描写形成一定的情调。作者的匠心还表现在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上。虽不能说都是完美成功的,但也颇有“巧密于精思”之处。《唐风》诸诗善用“比、兴”,不乏形象,直抒情感的句子也不少,有些句子在诗歌中是很精练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可是十分抽象。对此,马和之发挥了视觉形象的直观可视、开门见山、发人联想的长处,给以再现。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唐风》十二图,多数一方面择要描写诗中述及的具体形象,另一方面着意刻画人物的议论与思索,使观者不满足看画,因画谈诗,在诗情画意的结合中领略汉儒序解。  《椒聊》一图中,诗人反复吟颂的花椒树被描绘在主要位置,它葳蕤茂盛,果实累累。树下又画了两个指点议论的人物,似发感慨,于是,读者自然想知道所议何事,那么,无妨看看图前的毛诗及序,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君子见沃之感”的解释。《扬之水》一诗,按诗序的解释为:一位贵族,背离了已衰弱下来的晋昭侯,投奔曲沃的桓侯,一路上清溪白石,心情无比欢快,表达了效忠于沃的决心。按照诗意,马和之画水边一人,踽踽独行,回顾沉思。显然,画的是这位君子不堪回首又最后一顾的矛盾心情,却极力渲染清澈活泼的溪水与沐浴水中的拳拳白石,借景抒情,表达他即将出现的愉悦欢欣。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一些在诗歌中容易表现的东西,在画中未见得同样易于表现。《蟋蟀》诗中的“岁聿其暮”与“蟋蟀在堂”,一为笼统抽象的季节表述,一为巧妙暗喻秋虫之鸣。马和之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以落叶满地的形象点破时令,又通过描写一人俯首侧耳谛听的神态,在读者联想中显示了秋虫唧唧。  《采苓》一篇,诗意是劝人不要听信谎言,以非为是,诗序则引申为不要听信谗言。  这在画中又是不好形容的。画家却从诗的起兴中得到灵感,构置了问路于采苓人的情节,描写采苓人指路,两个问路人一个将信,一个将疑。以问路人心理活动迥乎不同的对比,体现了诗意。  

6-唐风圖 - 杨珺 - 杨珺

《葛生》一诗,今人解释为男子悼亡,而诗序则是“刺晋献公好攻战,则国人多丧夫”。照此解释,马和之画成一幅“闺怨图”。图中,形单影只的闺中少妇寂寞坐于窗前,身后依稀可见的床榻,窗前树影中流水低徊,远处荡然无物。情景交融,意在画外,极有抒情意味。当然,尽管画家做了很大努力,但像《葛生》这样完整有情境的作品在《唐风图》中并不很多。  《唐风图》中马和之“笔法飘逸”及其笔法风格传达的新情意,在当时反映了艺术的新突破,与开派以来院体画家多尚阳刚之美不同,他竭力追求的是萧散简远的阴柔美。  南宋一代,自开派以来,院体画家多崇尚笔力雄健、形体坚实与布景剪裁,画山石用“斧劈皴”,画人物用“钉头鼠尾描”,画树木亦直线为多的“丁香枝”。造型方多于圆,用笔直多于曲,“外露锋芒”多于“内含筋骨”,统而观之,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那时的文人画家,或为米氏云山,“解作无根树,能描蒙瞳云”,或继续瞩意水墨梅竹,适性陶情,别有寄托。  马和之虽兼有文人与院画家双重身份,山水人物并工,但在画法风格上独出手眼,似乎竭力追求萧散简远的阴柔美。《唐风》十二图,取景精而不冗,即使画近中景者,亦有平远旷荡之意。画中土石形态圆柔振动,如波浪翻滚,树木亦无外强之势,率意自然。人物宫室亦简洁准确,不乏生动之致。比如,《羔裘》中乘车服裘者的倨傲,路人对他的不满,均得到较好表现。他画树石的笔法曲屈多弧线,时杂干笔,每笔又非少变化的“线”,而是较粗又多变的“面”。适于人物相互衬托,人物线描则取法兰叶,富节奏感与韵律感。他的艺术有院画家的工能,但更多文人气味。所以文徵明称其“作家与士气兼备”,董其昌则更多看到其文人画造诣一面,称其为“画家逸品”,陈继儒亦称“品格高妙,当与郭忠恕妙迹雁行,正如方外不食烟火人,另具一骨相者”。没有作家(行家)的工力即难画《毛诗》题材,没有文人的审美趣味更不会产生这一与众不同的风格,马和之比同代画家的高妙处恰恰在于他兼而有之。  《唐风图》仅是马和之代表作《毛诗图》之一,全面认识马和之及其艺术还有待于更多努力。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品格高妙《唐风图》为诗经唐风绘制的插图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