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病症诊治

 昵称535749 2014-09-22

2014-09-22 09:58:01

 

妇科病症诊治

 

一、痛经

 

妇女在月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诸如腹痛、腰痛、头痛等,伴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者,称为痛经。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尤其是处女,发病率很高。临床所见,以经行前或经行期间少腹或腰痛为多见。《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可见,痛经的产生,与血气运行失常有关,以寒为常见,而虚、积、结、俱可为病,强调不通则痛。这样,对月经病的治疗,血气便为首要着眼点,温通为常用手法,其余补消清散诸法亦当相机而用。另外,业界有“妇女以肝肾为先天”之说,提示调肝揉肝在对痛经的治疗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例一,李XX,35岁,某学院教工,1989年9月诊。

 

自诉每月经行则少腹剧痛,经色暗而量多,有块。痛甚则手足厥冷,面苍唇白。脉沉细,舌淡苔薄白润。此实为肝血亏虚,阴寒内盛,寒邪直犯厥阴,法当养血和肝,温经散寒,主以当归四逆汤:当归15桂枝15白芍25细辛10大枣6枚 木通6炙草10服头煎即已不痛,嘱每月经前经后服三剂,此后痛经不再发。

 

例二,黄XX,21岁,未婚。2003年8月诊。

 

自初潮始即有痛经,近年渐痛渐剧。最近三月来,每发必痛到休克。居穗谋生,治未得效,只好返湛求治。询得每痛发于经前,至经来多时即剧而昏厥。经色暗而有块且大。平素饮食起居无异常。刻诊经将潮,切脉弦滑,舌红有紫气。此寒气侵于厥阴,未得宣散,居久即血脉凝滞,由滞而瘀。瘀阻经隧,不通则痛。治当活血化瘀,行滞止痛。膈下逐瘀汤主之:桃仁10丹皮15赤芍15乌药10玄胡12炙草10当归15川芎10五灵脂10红花8枳壳10香附15服三剂,经潮只有轻微疼痛,续服三剂,并嘱第二个月经潮前连服六剂 ,之后痛经已不再犯。

 

例三,林X,35岁。2008年9月诊。

 

每届经潮即头痛甚,若头不痛则胁痛甚,以头痛为多。平素带下较多,不时齿衄。刻诊经正潮,头痛甚,齿衄,经量多,血块大而紫暗。饮食二便调。切脉弦紧,舌紫红而暗,苔薄乏津。此由肝郁气滞,木失条达,肝郁化火,肝火挟冲气上逆,致有胁痛,头痛,齿衄诸见证。治当疏肝宣郁,平冲和血为法:薄荷6当归15柴胡12茯苓20干姜5白术12炙草10白芍15生地20丹皮15蒲黄12五灵脂12川芎10白芷10坤草20香附15一服而痛蠲,尽三剂而痛经至今未再发。

 

例四,刘XX,27岁。2008年9月诊。

 

经迟,来时不畅,始则量少,二三日后则量多如崩,有块,至夜则左手手心疼痛而剧。经尽则手痛自除。月月如此已历三月有奇。今期月经迟来约二旬余,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切脉沉涩,舌红乏津。此由心经阻滞,血行失畅,故痛发于夜而经行滞迟也。治当活血行滞,通经散瘀。血府逐瘀汤加味:赤芍15桃仁10当归15生地20甘草10红花8枳壳10柴胡12川芎10桔梗6牛膝15蒲黄10瞿麦12服三剂痛不再发而经行复常。

 

二、崩漏

 

育龄妇女一个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出血量为60ML幅度,带经时间3-5天。若出血量过多,超过80ML,即考虑为血崩;带经时间超过一周以上,量不多,淋漓不断,是为经漏。另外 ,妇女在非月经期间而阴道出血,西医学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按西医学的说法,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调。亦属中医崩漏的范围。中医认为“阴虚阳搏谓之崩”,“崩者漏之甚,漏者崩之渐。”认为崩和漏是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而且古往今来,都当崩漏为妇科重证,认为其轻可缠绵成损,重则致命于倾刻。有关其致病之因,中医分述则较多,概而言之,冲任不固,经血失摄而溢漏,是造成妇女崩漏最为普遍的病机。其次则有因肝不藏血者,有因脾不统血者,有因血热妄行者,有因血寒不摄者,有因气虚不能帅血者,有因气滞肝不能疏者,有因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者。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数证相杂,陈陈相因者多见。至于治法,先贤作了广泛的探讨,大抵分缓急措治。急者因血之大下,而致阳气暴亡或阴液暴脱,历代都认为“有形之阴难速长,无形之气当急固”,此时急当回阳补气以固脱。缓者则在寒热虚实间求之,治多不离奇经八脉。一旦崩止漏停,即宜平调阴阳,以恢复其正常的月经生理机制。前贤总结出“塞流,澄源,复旧”六字诀,于临床有指导性意义。

 

1、冲任不固,细审阴阳而调之。

 

张XX,15岁,粤西廉江市人。2007年11月4日诊。

 

12岁初潮,半年后即开始月经漏下缭乱,了无止时。期间若服用乙烯雌酚,妈富隆之类激素,间或有停经一二日。一旦停药,即时经下。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已呈满月面相,纳差泛恶,有如孕状。体能低下,睡意绵绵,寐则梦多。彷徨访医,已历二年有余而经水下无了期。

 

刻诊见声低语微,唇干舌燥。倦怏怏,软绵绵,面晄白而两颧隐隐透现嫩红。询得经色时黑时鲜,血块较多。纳呆,小便黄,大便不调,间日或二三日一行。腰腹隐隐而痛。切脉沉细而数,舌红而瘦薄乏津。

 

此为冲任不固,漏下日深,更加激素久用,阴分大伤,阴虚内热,血海沸腾,崩漏日重,渐成损局。治当滋阴养血,固摄冲任,清热止血,标本兼治。处荆芩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味:

 

荆芥炭12黄芩炭12当归炭15生地炭20川芎炭10炒白芍30制香附15阿胶10(融冲)女贞子15旱莲草15茜草根15枸杞子15海螵蛸12六剂。

 

二诊,2007年11月10日。

 

自服中药后即停用激素,经量稍减,不任劳累,运动稍剧即经下量多。仍当调摄冲任,以组方晋之:

 

(1)党参15小茴3肉苁蓉20龟板胶10(烊)鹿角胶10(烊)当归15紫石英20杞子15女贞子15杜仲12旱莲草15沙苑子12阿胶6(烊)破故纸12竹茹15三剂

 

(2)荆芥炭12炒黄芩12炒当归15炒生地20炒川芎10炒白芍25制香附15阿胶10(烊)三剂

 

二方轮流服用,以观其效。

 

三诊,2007年11月17日。

 

剧烈运动时偶然有少量出血,便稍溏,腹微痛。睡眠欠佳。脉弦,稍数。舌尖边红,苔薄乏津。此冲任之气血渐调,突显肝脾之气宜疏。处逍遥散加味:

 

薄荷8当归15柴胡12茯苓15炮姜6白术12炙草10白芍15香附15贯众20陈棕炭12六剂。

 

四诊,2007年11月24日。

 

经净已一旬,睡眠仍欠佳,纳一般,二便调,有时会轻度泛恶。脉沉弦,舌淡红,苔薄白。此时当图澄源复旧,续进疏调肝脾之品,处方:

 

薄荷8当归15柴胡12茯苓15干姜6白术12炙草10白芍15党参15苏梗15香附15大枣5枚神曲10麦芽15六剂善后。

 

随访月经已复常。

 

按:调摄冲任,是治崩漏的起手大法,向受业女科者重视。然而或效或失,除分清轻重缓急外,个中要妙,总是落实在阴阳上。漏下已二年有半而未露危象,所幸在此,所难亦在此。难就难在阴虚阳虚,未得法眼,始终在扑朔迷离中。这就是前医屡治无功,最后只能以激素应付塞责的根本所在。面苍,语低,神倦,肢软,气虚当属无疑。而脉细数,便时艰,舌干红,面透妆红,阴虚自在意中。且夺血两载,血亦阴也,更加激素内劫,阴虚才是本案要抓的主证。起手即在阴虚上做文章,重用白芍生地,配以二至,参入三胶血肉有情之品,两载疴疾,四诊而疗。阴阳之辨,未可忽也。

 

2、肝不藏,脾不统,治重调肝。

 

谢XX,33岁,茂名市人。2008年9月10日诊。

 

经水淋漓不尽已近三月。在本地医院就医,中西药激素俱已用过而未克有济。刻诊诉少腹疼痛,经量多而色黑有块。头晕,泛恶,腰酸痛。饮食一般,勉强而已。二便尚调。脉弦稍数。舌红,苔薄黄而乏津。

 

此由肝郁气滞,木不疏土,肝脾不调,以至肝不藏,脾不统,经血失其统藏而逸漏。此证肝疏则脾自调,一旦木气条达,脾运得畅,统藏之职有司,不止血而血自止,这正是傅青主所说的“不治之治,正妙于治。”处方:薄荷8当归15柴胡12茯苓15炮姜6白术12炙草10白芍15栀子10黄芩12香附15贯众20陈棕炭12六剂,并嘱停用激素。

 

二诊,2008年10月12日。

 

上方尽剂而经即停。唯今期月经趋前而量多,带经三天。刻诊脉沉细而弦,稍数。舌红,苔薄黄而干。肝郁已达而肝热未清,肝热内伐,血海不宁。仍当清肝宁血,处清经散加减:丹皮15生地20白芍20地骨皮15青蒿12土茯苓25黄柏12岗稔根25六剂。

 

三诊,2008年12月20日。

 

经期已能循常,唯带多而黄,少腹两侧痛,口微苦。脉弦,舌红,苔薄黄。此肝脾不和,湿热下注,当疏肝泄热,健脾燥湿,组方晋之:

 

(1)薄荷8当归15柴胡12茯苓20干姜5白术12炙草10白芍15苍术15黄柏12牛膝15苡米25苦参6龙胆草6公英15败酱草15六剂

 

(2)乌鸡白凤丸,每晚临睡前报一丸,一月为期。

 

随访经带未再出现异常。

 

3、血不循常,因热者多。

 

陈XX,46岁,湛江市赤坎区人。2009年1月6日诊。

 

月经淋漓已达二旬,色暗紫,时多时少,腰隐痛,饮食佳,睡眠安。体形肥硕,血糖偏高。平时口干,二便通调。语声亢亮,面无病迹,切脉沉细,舌红苔薄乏津。四诊合参,病责热实。热者寒之:黄柏12丹皮15生地20白芍25地骨皮12地榆35黄芩12小蓟25香附15椿根皮15大黄6龟板胶10(烊)

 

尽三剂而经止。

 

4、寒热互见,瘀阻经隧,法宜温通。

 

何X,42岁。湛江市赤坎区人。2004年6月诊。

 

经下如崩,量多色暗,有大血块。腹痛喜按揉,头昏晕,善忘,腰堕痛。纳一般,二便调,睡眠可,口干而饮不多,历时一旬。询知曾二次行人流术。切脉弦涩,舌暗有紫气,苔薄白而润。此产伤于前,寒侵于后,寒热错杂,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为崩漏。《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当以温经汤主之。”此宜遵《金匮》法,温经活血,使瘀阻化去,新血得以归经自无外溢之理。即以大温经汤干姜改炮姜投之,一服而经止,连服六剂,追访月经已复正常。

 

5、肌瘤积聚,通因通用。

 

张XX,33岁,湛江市赤坎区人。2003年8月诊。

 

月经淋漓崩漏已经三月,B超发现子宫有小肌瘤。切脉细涩,舌暗紫,苔薄干。此为积聚,有形之邪盘踞胞宫,经血不得周流,决则为崩,逸则为漏矣。如此则有形之积不去,经必无归顺之路。当须破其坚积,以通治漏,导流入海,用通因通用法。要攻破有形坚积,非虫类猛锐开破之品不为功。然夺血三月,亦当稍和其血。处方:

 

荆芥炭12炒黄芩12当归15生地20炒川芎10制香附15阿胶10(烊)炒白芍25

 

上药煎汤送服大黄蟅虫丸,服药三剂,泻下数行,崩漏即止。

 

大黄蟅虫丸,《金匮》用治五劳七伤,业界多用于闭经。然而,只要病机一致,用于崩漏一样能疗效超卓。

 

三、带下

 

妇科的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为妇科病的代称,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这两处的“带下”就是指的妇科病。狭义的带下则专指妇女阴道中流出的一种液体。分为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妇女生理发育成熟后,阴道内会时常分泌出少量无色透明的分泌物,以保持阴道粘膜的湿润与弹性,在排卵期则有如蛋清状而量稍多,这是生理性带下,如清季王孟英所说:“带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若分泌过多且色质味出现异常,如涕如唾,如淋如崩,如腥如腐,那就是时俗所说的白带,属病理性带下,即中医所说的带下病。带下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成年妇女一生是无人不为带下病所苦累过的。自古来对带下的分类,惯按其附带的颜色而分为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一般白、黄、赤带多见且相对易治,青、黑带少见,也相对难治。若带下混杂五色夹有异臭,多为恶性肿瘤,则预后不良。

 

带下的病因,历代认为是带脉为病,《妇人良方》云:“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傅青主女科.带下》中的说法更为业界广泛接受:“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当然,对妇科带下病的辨治,除了从带脉着眼外,还得结合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才能做到算无遗策。比如脾虚肝郁,湿热下注,肾气或肾阳不足,命门亏损,下元不固,等等,都是带下病的常见病机。但无论出于何种病机,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湿的消除,这又是百变不离其宗。

 

1、白带

 

白带之来,脾虚为多。若见面晄神疲,便溏舌淡,脉虚肢凉,即可落实在脾家。

 

朱XX,36岁,2004年5月诊。

 

带下多而质稀。身倦懒言,纳不香,便时溏,病约一月。西医诊为阴道炎,服氧氟沙星并冲洗未获效,反增头晕泛恶。刻诊证如前述,切脉缓弱,舌淡苔薄白。知其脾虚生湿,带脉失约,即予健脾运湿:

 

白芍15淮生25党参15白术12车前子15(包煎)苍术20炙草10陈皮8荆芥6(后下)柴胡12

 

尽三剂而瘥,续三剂巩固。

 

2、黄带

 

黄带之病,湿热最常,若夹带臭秽之气味,即为湿毒。虽说带下之证因湿者多,常责在脾,然女性情志难遂,肝郁恒多,肝郁化火,薰带为黄,临床比比皆是。更有感受外邪,化火酿毒内淫,又当急急泻火解毒利湿。

 

杨XX,2008年12月28日诊。

 

带下多而黄,多时换裤不迭。少腹微痛,腰痠,带暴下时则胃不适。为时已一月有余。饮食可,二便调,睡眠佳。切脉沉细而微涩。此实由脾虚不运,肾气不固,肾失主宰而脾失统制,若延宕失治,恐成崩带。治当急固肾气,健脾利湿为法。傅青主易黄汤加味:

 

淮山20白术12黄柏12车前子15(包煎)白果12粒(切)巴戟20坤草15艾叶12苍术20炙草10 党参15 煎服三剂。

 

二诊,2008年12月31日。

 

带下已停,而脉仍显沉涩,当参入理气之品。

 

处方:淮山20白术12黄柏12车前子15(包)白果12粒(切)巴戟20乌药10苍术20坤草20炙草10陈皮8

 

服三剂而瘥。

 

李XX,35岁,2008年8月诊。

 

左少腹隐隐痛,带下多而黄,心烦易怒,胸胁不适,晨起口苦,切脉弦细而数。舌红苔薄乏津。下因肝郁化热,湿气下趋,热与湿搏,带下因黄。治当疏肝燥湿,逍遥四妙散加味:

 

薄荷8当归15柴胡12茯苓15干姜6白术12炙草10白芍15苍术12黄柏12牛膝15苡米35苦参6龙胆草6公英30败酱草15

 

进三剂诸证皆愈。

 

张XX,32岁。2003年7月诊。

 

带下色黄而多,味带臭腐,秽浊难闻。外阴时痒。西医诊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反复冲洗,静注甲硝唑,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内置克霉唑栓。治疗三月乏应。诊得脉沉舌红,苔黄厚腻,小便黄短,大便粘烂。此为湿热邪毒侵淫于下阴,袭入血分,郁久则化腐生虫,扰于厥少二阴,故有臭腐而骚痒。治当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方用陆九芝《世保斋不谢方》止带汤加味:

 

绵茵陈25猪苓15黄柏12赤芍12丹皮15泽泻25牛膝15车前子15(包)栀子12银花20公英30

 

三剂而带痒俱失,续三剂巩固。

 

3、赤带

 

所谓赤带,实际上是白带中渗有血液,故又称赤白带。若白多赤少,自当从带论治。如果血量多,是为非其时血下,又必须从崩漏论治了。至于赤带之治,傅青主说:“夫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宜见黄白之色,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之故也。”“郁怒伤肝,……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世人以赤带属之心火误矣,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昌用清肝止淋汤。然而临床治赤带,清肝扶脾虽是大法,却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活血止血之品,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林XX,35岁,2008年5月22日诊。

 

已产三男,人瘦削,赤带下,量不多,病已近年。纳少进,便时溏,眠欠佳。切脉弦,舌淡红而润,无苔。肝郁脾虚,兼有瘀阻。当调肝健脾,活血止血,处逍遥散加减:

 

薄荷8当归12柴胡12茯苓15炮姜6白术12炙草10白芍15香附15党参15苏梗15大枣5枚侧柏叶30地榆35蒲黄12(包)

 

进三剂血带俱止而正气未复,当调摄其肝脾,上方去柏叶地榆蒲黄,续服六剂 ,此后赤带之病不再发。

 

4、黑带

 

傅青主说:“夫黑带者,乃火热之极也。……是火结于下而不炎于上也。”黑带总体病机为热,这应是不错的,但是否就是“热之极也”又当视具体情况而论。黑带的产生,从现代医学来看,是由于生殖道内局部出血而未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炭化后混着其他杂质而成。如果不伴随其他不良体征,不带恶臭,黑带的预后还是比较良好的。另外,它既是一种内出血现象,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在健脾燥湿的前提下适当加入凉血止血之品。古今各类文献中对黑带出方众多,然而验之临床,仍以傅青主的“利火汤”疗效最为可靠。

 

李XX,29岁,茂名化州市人,1995年7月诊。

 

带下浓黑如墨,浊臭,近身即能闻及。身边亲友多认为其已得癌症,心理压力极大。反复措治,未能获效。某名教授为其开具一月量药物,情急之下一周即将药服完,好在未出意外。然而疗效终未得见。

 

诊见肌肤丰润,了无病色,虽带臭异常,人却步轻神朗。询得饮食二便调畅,睡眠佳。切脉弦滑,舌淡红,苔薄润。四诊合参,知其性命无虞,不过下焦湿热化火,酿成黑带罢了。即以利火汤投之:

 

大黄12白术12茯苓20车前子15(包)王不留行12黄连15栀子12刘寄奴12生石膏30知母12六剂

 

二诊,黑带已完全消失,唯有淡红色粉状带下少量。脉沉弦,舌淡红,苔薄白而润,知其湿热得化而未尽,当健运脾土,调肝和血,处方:

 

白芍15淮山20党参15白术12车前子15(包)苍术15炙草10陈皮8荆芥炭10柴胡12椿根皮30地榆30六剂

 

三诊,带下已瘥,脉见浮滑,此经将潮,处益黄八珍汤三剂善后。

 

陈XX ,32岁,2009年1月16日诊。

 

黑带十日,前未曾有,心中惊疑。脉弦而数,舌红乏津。他无不适。下焦湿热而已。即处利火汤三剂,尽剂而瘥。

 

四、闭经

 

例1、王XX,22岁,广东南海市人,湛江某大学在校学生。2008年7月诊。

 

自诉经闭半年。曾作人工周期,疗效不理想。经校医介绍来诊。睡眠欠佳,饮食一般,大便稍烂。诊见面色苍白,脉细舌淡。此心脾亏虚,血海乏源,故经事难期也。当补其心脾,晋严用和归脾汤加鸡血藤,服三剂而经潮,嘱服归脾丸一月以巩固,追访月经已正常。

 

例2、梁XX,38岁,湛江市霞山坎坡村人。2007年8月诊。

 

经闭一年,偶用黄体酮即可下少许,不用则点滴不来。坊间中药亦曾累进,然经事终无消息。询得便秘少寐,切脉细数,舌红苔薄乏津。此肝心火旺,劫灼精血,阴虚火旺,血海枯涸。欲得经潮,先复其阴。处瓜石汤:全瓜蒌35石斛15玄参25麦冬15生地30瞿麦15车前子15(包)坤草20牛膝15栀子12连服六剂经潮,经后进麦味地黄汤半月,此后经事复常。

 

例3、何X,40岁。湛江市赤坎区人。2003年10月诊。经闭已二年,缘起于人流术后。本已无心治疗,终不甘于容颜日衰而求治。诊见颜面憔悴,皮肤干燥,切脉沉涩,舌暗淡,有紫斑,苔薄润。此《金匮》所谓“曾经半产,瘀血在脐下”,宜遵仲景法以温经汤主之:吴茱萸10当归15白芍15川芎10党参15桂枝15阿胶6(烊)丹皮15炙草10半夏15麦冬15生姜3片

 

连进十剂而经下,经期不停药,服至经净,共服药十五剂,此后即经行如常。

 

例4、陈XX,46岁,湛江市赤坎区人。2008年12月诊。

 

一年前经来希发,终至闭绝。体形过胖,血糖偏高,BP130/85mmHg,脉沉弦,舌红。苔薄白。年近七七,气血渐衰,宜补而通之,处益黄八珍汤:党参15茯苓15白术12当归15熟地25川芎10白芍15坤草20蒲黄12(包)鸡血藤25土鳖虫6

 

进三剂而经潮,以归脾丸,乌鸡白凤丸朝晚继之。

 

按:闭经为妇科常见病。治疗重在分清虚实。而气血痰瘀俱可为因。故《金匮》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例1虽然年少,但气血亏损明显,补其心脾,气血得充,不费通经而经事自通。例2阴分大伤,前医用开破通经之品,强榨无源之汁,已犯虚虚之戒,激素屡用,劫灼津血,宜其久治乏效。一经滋阴,其效鼓应。例3经闭乃继发于人流术后,人流亦半产也。仲圣昌用温经汤,于是守方而得效。例4年高体胖,既有血虚之本,复有瘀阻之标,通补并行,亦得毕其功。

 

五、妊娠下血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素问·六元正纪论》“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这些经典提示后人,对妇人妊娠下血,必须辩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只要严格执行辩证用药的原则,做到有病则病当之,就能及时制止妊娠下血,确保孕产能顺利完成。

 

例一、林X,29岁,湛江赤坎麻章区人,2009年5月诊。孕已三月,因过度劳力而出现腹痛,阴道下血少量而鲜红。饮食可,二便通调,切脉细滑而数,舌淡,苔薄白而润。此本肝寒,更兼过劳伤肝,忤犯胎气,急宜暖肝宁血,安宫保胎,以防不虞。胶艾汤加味:当归15生地20川芎6白芍20阿胶10(烊)炒艾叶6炙草10炮姜6大枣6枚岗稔根20荆芥炭10服三剂,腹痛止而血下减。续三剂 而安。

 

例二、吴XX,26岁,居湛江市赤坎教育路。2003年8月诊。孕已6月,一旬前觉腰腹隐痛,带下渐多混有血丝。到医院反复打针服药乏应。刻诊腰腹绵绵而痛,少腹有凉感,血带渐多,胎动不安。脉细滑而数,舌淡,苔薄白而润。腰痛带下腹痛出血,流产几成定局。带下,血下,少腹凉,危机在此,转机亦在此。当温脏祛湿,先安子脏。处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白芍20川芎6白术12茯苓12泽泻15熟附子6党参15服三剂,带止痛蠲,少腹凉冷如失,唯血下未见减,切脉有浮象,当有外邪作祟,宜两和之,处保产无忧散:当归6北芪6川芎4白芍12艾叶4菟丝子6荆芥5枳壳5厚朴5羌活5浙贝6甘草5生姜2片服一剂即血止,续服五剂,至分娩未见异常。

 

例三、苏XX,27岁,部队干部,2007年11月诊。 早孕二月,起居不慎,感冒风寒,发热而咳,咽中干烘而痛。头痛恶寒,泛恶不欲食,大便干,血下量少而鲜。切脉浮弦,舌淡红,苔薄白。此早孕之身,为凉燥干犯,虽急在下血,然病根却在外感,治病必求于本。宣风达邪,解表为先,参苏饮主之:党参10苏叶8陈皮8枳壳8前胡10半夏12葛根30木香3甘草10桔梗10茯苓12生姜3片大枣5枚服二剂而热退咳止,而血下未减,切得脉浮,法当表里同治,处保产无忧散加减出入,半月乃安。 张敏志

 

阅读(14)| 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