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北纬28°的酿酒龙脉

 willow628 2014-09-23


【导语】北纬28°,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同处在这一纬度上的风水宝地有:自古“山顶有神仙”的张家界;隐秘诡异的浙江星宿古村群;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还有就是一条串联起中国浓香、酱香型顶级白酒的酿酒龙脉。龙脉的跨度穿越川、黔两省,从龙头的四川泸州,一直延伸到龙尾的贵州仁怀。淡淡的酒香从龙脉上弥散开来,上千年经久不衰。

好酒多沿北纬28°分布
      中国“白酒核心”其实是以北纬28°纬线为轴心分布的。借用风水学的话来讲,这条纬线及其附近地区就好似中国的酿酒龙脉:龙头是泸州,仁怀是龙尾,而龙身则串起了宜宾、古蔺、遵义、习水等地。酿酒龙脉上名酒的种类之多,除了早已声名远播的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郎酒外,还有本地知名的董酒、习水大曲、珍酒、鸭溪窖酒、尖庄大曲等。这自然就引出来一个千古话题:为什么龙脉之上好酒云集,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多别具风味的琼浆玉液?实际上,如果想要弄清这一切,首先还得从龙脉上独特的气候、地形说起。
     酿造好酒,温湿度是关键。北纬28°酿酒龙脉地处亚热带地区,这里的气候堪称亚热带气候类型的范本: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据著名历史学者、四川泸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冯健考证,即使在较为寒冷的唐宋、明清时期,川南、黔北地区的气候仍然温暖湿润--今天的川南泸州和宜宾地区,还生长着一大片唐代的古桂圆林、古荔枝林。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桂圆、荔枝都是喜热畏寒的树木,它们能够在这里历经千年,长久繁衍,就足以证明当地气候的温暖、恒定。
     此外,独特的地形也是造成当地气候恒定、温度波动不大的重要原因。以泸州老窖的产地泸州为例,酒城泸州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北、东、西三面被深丘陵遮挡,南部又属大娄山北麓,地形较为封闭;再以贵州仁怀的茅台镇为例,它同样也是深陷在山坳中和著名的赤水河边--实际上,这种地形条件形成的小气候潮湿、温暖,尤其蒸腾的湿气在一个个小盆地中氤氲酝酿,仿佛连空气也是粘稠着的。
     需要强调的是,湿热环境非常适合酿酒微生物生长,容易培育出优质酒曲。所以,无论是四川的泸州还是贵州的仁怀,在这条龙脉线上制作出的酒曲,曲香扑鼻,有益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大量参与酿造,为酿制好酒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好酒源自水、土、窖
    北纬28°的酿酒龙脉,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而此中的代表,则非千年酒城泸州里的泸州老窖莫属。泸州老窖的产地泸州古城,其实就昂首矗立在酿酒龙脉的“龙头”处。泸州古称江阳,长江、沱江在城下交汇,自古以来便以出产好酒而闻名。关于泸州和泸州老窖,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谚语——天生泸州出好酒。
    越老的酒窖酒越好,除了优良的酒曲、酿酒龙脉上的大气候之外,好酒还取决于酿酒原料——水和粮食。“水乃酒之血”,与五粮液取岷江水、茅台用赤水河水不同,泸州老窖有两个水源,一是龙泉井,第二个就是长江。龙泉井位于泸州城内凤凰山麓,“凤凰山秀,龙泉水清”,经专家分析,龙泉井水呈微酸性、硬度适宜,口尝微甜,富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糖化和发酵。泸州段的长江水,水质非常好,加上沿途许多涌泉、飞瀑、清流汇入其中,使江水更加清冽。一江碧水,滚滚向东,保障了老窖酿造的用水需要。
     与酿酒之水血肉相连的,就是被泸州人亲切称为“有机原粮”的糯红高粱。因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等因素,早在宋代,泸州就有了“蜀南粮仓”的美誉,当地盛产高粱、玉米、糯米等酿酒谷物,酿酒原料十分丰富。
    泸州老窖之所以被认作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独领风骚,那一座座黄泥酿酒窖池是最后的关键。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良好,土壤酸碱适度,丘陵、河滩土壤保水性良好,不会出现别处制作窖池时常见的“缺水、老化”现象,为白酒生产提供优良发酵容器。比如泸州最好的黄泥在五渡溪,色泽金黄,绵软细腻,纯净到一粒沙子都没有,黏性强,用五渡溪黄泥制作的窖池无须作防渗处理就能保水。这样粮、水、曲入窖发酵产生的浆液不会外泄,而渗入窖泥中的水分又足以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水分和营养的需要。在窖池中经历一番神功造化,酿酒原料发酵完成,再入甑蒸煮,美酒自然天成。(王浩/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