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的“旅行帝国”,无冕也称王

 真友书屋 2014-09-23

一辆列车,曾满载着各国的王子公主,附带大量间谍和诈骗罪犯,横贯欧亚大陆。整整94年,它的营运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作家和作曲家以它为素材创作了6部电影,19本小说,和一首歌曲。它曾经被迫停运,但始终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长途旅行的爱好者们将它从博物馆的废旧仓库里拯救出来,极力复原成其巅峰时代的样子,重新投入运营。现在,它是旧时代和旧情怀的代表,它带着往昔的奢华和荣光,逆时间的长河而上,它的名字就是——东方快车。


I.东方快车之源起

东方快车,是指在欧洲而言的长程列车,主要行驶巴黎至伊斯坦布尔,以横贯欧洲大陆,1876年,佐治·纳吉麦克创立"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s-Lits",开始实现从巴黎贯通到伊斯坦布尔豪华列车服务的梦想,以效法佐治·普曼在美国创立的豪华寝卡列车。历史上东方快车曾有不同的路线,但大致不离最初东西贯向的起讫点。虽然东方快车最初是指通往东方(近东、土耳其)的国际列车,但后来在各种通俗文学中均已用以指代激情的异国旅行或豪华旅。

(▲1833年东方快车)


II.往昔的荣光

1883年10月4日,第一列名为东方快车Express d'Orient(法语)的火车从巴黎出发,耗时3天9小时40分钟,途径慕尼黑、维也纳,抵达罗马尼亚的久尔久。乘客们在此则乘船横渡多瑙河,并在保加利亚的鲁塞转乘另一辆列车抵达瓦尔纳,再转船到达伊斯坦布尔。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场长途旅行可以说是组织工作上的完美案例:世界上首班横跨大洲的火车,穿越了远比现在更为分裂的欧洲和亚洲。这场堪称冒险的旅行由狂热的火车爱好者乔治·纳杰麦克推行,他周旋在各国的国王、行政官员和官僚机构之间,以各种手段威胁恐吓、拉拢讨好,才得以让乘客不受任何干扰地穿越七个不同的国度。

这是一个奢华的火车“旅行帝国”,它在提供奢华服务上无所不包,丝毫不介意成本和代价。乘务员们将早餐推到每个地上都铺满长毛绒地毯的卧室包厢,车上的厨房提供世界各地的美食。东方快车所要打造的,不是一辆有餐厅的火车,而是一个火车轮上的“移动宫殿”。

(▲1883-2007东方快车起点Gare de l'Est酒店)


东方快车知名度与日俱增,路线也不断延展,而其乘客名单也成为了传奇。世界上的富豪和名人都热衷于这列火车,印度库奇比哈尔王公甚至将整个一节卧铺兼餐车重新装饰成了他聚会的场所。军火大亨扎哈罗夫,石油巨头、壳牌石油和英国石油的创始人古尔班基安,以及很多欧洲王室成员经常乘坐这趟列车。对于当时的乘客来说,东方快车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它的服务完美无缺,它对乘客表示绝对的尊重,并且小心慎重地保护客人的隐私。

(▲1883年东方快车)


营运初期每星期两班列车,乘客需要支付铁路公司的车票以及Wagons-Lits的附加票,让Wagons-Lits赚取提供豪华列车服务的回报。1885年开始有另一条路线经过维也纳、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再从保加利亚的普罗夫迪夫转抵伊斯坦布尔。
1891年,东方快车Express d'Orient正式易名为Orient Express。

III.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停运

由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快车自1914年7月停驶直至1918年复业。大战结束时,应法国政府的要求,第2419号车厢改装成福煦将军(后成为元帅)的办公室,1918年11月11日,著名的一战停战协议就在这节车厢里签署。

1919年辛普伦隧道贯通,允许列车使用南行路线经过米兰、威尼斯以至的里雅斯特,称为辛普伦(Simplon )东方快车,并在此后成为重要路线。当时头等车费为美元$171,二等为美元$121,不设三等位;列车速度大约每小时30哩,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大约需时2.5天。

(▲辛普伦东方快车)


IV.东方快车的全盛时期

1930年代同时有东方快车、辛普伦-东方快车、及亚尔堡-东方快车同时运作,是为全盛时期。亚尔堡(Arlberg)东方快车行驶苏黎世、因斯布鲁克至布达佩斯;设有寝卡车直通往布加勒斯特及雅典。在此期间,东方快车提供寝卡、餐卡,以舒适及豪华的服务享负盛名;各国皇室、贵族、外交家、商人无不笼络而至。铁路西端亦伸延至加来,以方便来自英国的旅客。

(▲1900年东方快车)


V.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停运

东方快车自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度中断服务,此期间德国 Mitropa 公司提供通往巴尔干半岛的服务,但由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反抗运动多次破坏铁路,服务不得不中止。战争结束后,由于南斯拉夫与希腊之间边境关闭,除通往雅典支线外,东方快车大致复业。1951年,南斯拉夫接连希腊边境重开,但保加利亚与土耳其边境于翌年关闭,1952年前东方快车不能直达伊斯坦布尔。在冷战时代,东方快车维持服务,但华沙公约国尽量使用自己的列车行驶。

VI.直通东方快车

1962年原有东方快车及亚尔堡快车停止运作,剩下辛普伦。1962年较慢的直通(Direct)东方快车取代辛普伦的服务,每日一班从巴黎开往贝尔格莱德,每星期两班开往伊斯坦布尔及雅典。1971年由于寝卡附加票的收益未能支付老旧列车的维修及翻新,Wagon-Lits 将寝卡车分别售或租予多个欧洲铁路公司,只维持营运人员的服务。

1976年巴黎至雅典服务中止;1977年5月19日最后一列巴黎往伊斯坦布尔列车抵到站后,直通东方快车业务完全停摆。

(▲东方快车终点站:伊斯坦布尔Sirkeci火车站)


VII.现状

很多人以为直通东方快车业务停摆后,即表示结束,但事实上仍然有同名列车一如以往在运营。2005年Wagons-Lits整修推出普尔曼(Pullman)东方快车共7节不同主题的车厢。由于巴黎至斯特拉斯堡法国高速列车的开通,东方快车只维从持斯特拉斯堡至维也纳。由于东方快车的历史,现在的列车联接了法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多国的车厢,昔日的寝卡和餐卡也可能列在其中。

(▲Wagons-Lits 东方快车标志)


VIII.其他

(▲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


1982年,东方快车再度行驶于伦敦与威尼斯之间,这趟复活的东方快车属于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的老板詹姆斯·舍伍德。这位也是旧火车的爱好者,热衷于购买旧火车车厢。1977年秋天,舍伍德在蒙特卡洛举办的秋季拍卖会上拍得了两节东方快车车厢,从此开始了他野心勃勃的“复活”计划。


事实上这两节车厢也是大有来历,1974年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在这两节车厢里拍摄的。舍伍德不断寻觅退役的旧车厢,这些大部分都早已彻底废弃的车厢分散在世界各地、轮船码头上、仓库的角落、垃圾堆里、欧洲收藏家的私人储藏室。舍伍德锲而不舍地追寻着它们,谨慎地进行修复工作,他恢复了东方快车原来漂亮的外观;与八个不同的国家进行商谈,讨论穿越各国的事宜;大量宣传……工夫不负有心人,东方快车最终得以投入运营。重生的东方快车有12节卧铺车厢,2节工作人员车厢,3节餐车以及1节酒吧车厢—被誉为长达1.5公里的“移动古董”。


(▲1883年由君士坦丁堡通过东方快车寄奥地利维也纳的挂号邮件)


1883年由君士坦丁堡通过东方快车寄奥地利维也纳的挂号邮件,正面贴二枚10soldi邮票,销“ CONSTANTINOPLE, 27 10 83”日戳,封的左上角贴有一枚红色东方快车专用标签,手写到达地点维也纳。该封10月27日寄出,到达 Ottakring的时间是10月30日。而那时一般的邮件则需要6天时间,可见通过东方快车寄递的邮件所花的时间节省了近一半。此枚是目前所见贴有东方快车专用标签的最早东方快车邮件实寄例。


(▲1888年12月1日由东方快车运递的挂号邮件)


1888年12月1日由东方快车运递的挂号邮件。该封为预印挂号信封,背面印有国内挂号信丢失或者损坏赔偿的标准。正面贴40 Paras邮票一枚和印有“ Express d'Orient”的东方快车专用标签,销君士坦丁堡英国邮局1888年12月1日邮戳,且中间12月1日之英文日期“1 DEC”被倒置。该封由东方快车运寄至比利时西北部城市布鲁日,封的背面销有1888年12月5日布鲁日到达戳。早期东方快车实寄封存世罕少,因而是作为铁路专题必不可少的重点素材。


(▲东方快车邮政专用的三种邮政标签---棕红色、红色与黑色竖双联和四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