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望的压抑:读《修道士》

 昵称535749 2014-09-23

哥特式的小说。慕名而读,但基本是翻阅的,结论:消遣读物,不是经典。

发现的精彩是,此书居然是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雏形。在译者的前言中也证实,雨果确实是基于此书创作的《巴》。深刻的感受到作者马修.刘易斯,那个19岁的少年,试图打破常规的叛逆和压抑。然而,他又是多么无力:创作《修道士》与其为展现才华,不如说为了报复和发泄,尤其在知道“僧人刘易斯”在19岁创作《修》的目的,是为红杏出墙的母亲偿还债务之后。这个有悲悯情怀的少年,这个同性恋的性压抑的作者,让你无时不刻对他的文字赋予伤感的同情和感叹。

哥特式小说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阴森诡异的哥特式建筑中,伴随哥特式诗歌,将幻想和妄想演绎成一种时尚和审美。

《修道士》的故事情节,现在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夸奖的。事实上,我认为可以用稚嫩得没有章法来形容——这或是作者的追求。故事主线和附线交叉得很勉强,附线篇幅过长,以至于书翻到一半,我都怀疑那个修道士那里去了。其实,附线是诉说修女的不幸和压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书翻译作修道士,不妥。

附线的有趣部分,是关于爵士自述的历险经历。在深林中遇险,误认为强盗是救星,发现带血的床单,强盗蒙蔽下了蒙汗药,在强盗老婆的帮助下逃过劫难;救出男爵夫人,爱上男爵夫人的侄女,而此刻男爵夫人也爱上了爵士,离家私奔;冒充嗜血修女,阴差阳错被嗜血修女鬼魂纠缠,被高人破解... ...这些故事情节,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完全的哥特式想象。事实上,我认为如果把这些单独写个吹牛大王历险记,倒是不错的选择。

《修道士》中抒发男女爱情的诗句,动辄3、4页,占用篇幅,内容十分平庸。看来僧人刘易斯的诗才,实在是不能和同期的歌德相媲美(据译者介绍,他们俩是好友)。对少女的描写段落,充满肉欲。这确实让人苦笑。或者,对于同性恋的作者,异性只配做占有对象,而不是爱的赋予者。同时,作者描写了两个爱欲不止的老女人(安东尼娅的姨妈和男爵夫人),她们都爱情匮乏般地爱上年轻人。在书中,作者没有赋予她们任何的同情心,而是进行嘲笑。也许僧人刘易斯认为这样的爱是荒诞可笑的——尽管他的母亲在经历如此情感,他也不愿意在他荒诞小说里认可这些。

《修道士》中的“埃斯米拉达”,就是纯洁少女安东尼娅,人物性格并不丰满,起码没有博得我的同情心。按我认为,作者对她也是没有同情心的,因为作者的描写,会让人感到安东尼娅是个美丽诱人少女身,一颗空洞的孩童心,这样的女孩仿佛天生就是用来占有的,而不是用她来填满爱情的心。

倒是深爱修道士的玛蒂尔德,真是个鲜明人物。为了博得修道士的目光,把自己的画像化作圣母,挂在修道士的房间,化妆成男人成为修道士身边的伙伴,压抑自己的爱情,并没有想用性欲拴住修道士,倒是要帮助修道士,施行自己的欲念。

我不认为作者真的了解女人,僧人刘易斯当时只有19岁,从这一点看,对于他描写安东尼娅的欠缺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玛蒂尔德,这个又有哀伤、又有痛苦,撕裂着人性,为了爱出卖灵魂,甘当魔鬼也要和修道士在一起,时尔是压抑爱的痛苦的女人,时而是魔鬼的化身,刻画性格如此充盈的女人,如何解释作者此刻对女性的深刻理解呢?

如果从心理上去分析,我宁愿相信,事实上并没有玛蒂尔德这个人,作者也未必真的理解象玛蒂尔德这样的女人。这个让修道士放纵并且欲望爆发的女人或魔鬼——玛蒂尔德,她只是修道士从压抑的性情中,释放出来的一个自我。

玛蒂尔德,应当是代表修道士的欲望。她未必是女性,因为欲望是没有性别的。她可以热情的灼烧肉体,也可以冷静的毁灭成魔鬼,这样的女人,她的名字就叫作欲望。

修道士,是这个小说的真正男主角。挣扎着慢慢显露出仁慈、雄辩魅力下,压抑着的玛蒂尔德在逐渐释放出来——象帕多拉的盒子,心魔一出,无法驾驭。

修道士是多么的纵容自己!他爱圣母,他跪在圣母安详的画前,抬头仰望,却是贪图圣母面容的美丽;他的心那么不安分,他在修行布道,却虚荣得意于教民的仰慕;他自我斗争,每次和玛蒂尔德单独在一起,他都是又要收,又是放。他兴奋于释放欲望,又兴奋而惊恐的担心这样会毁掉自己的名誉。

因为由迈蒂尔德的补充,他的性格交织着他的心理活动,也逐渐清晰,因压抑而膨胀,而阴暗而卑劣,因恐惧而疯狂得不顾一切!

如果不是真心渴求宗教给予的解脱,却只投身于宗教禁欲的形式,暗中压抑人性欲望,真是舍本求末,还不如做个浪荡人!真痛苦。

这样的故事,十八世纪的时尚文学,没有什么好影射和回味,仿佛现在的快餐恐怖电影般,满足感官,所以不够经典。和同类的哥特小说《蝴蝶梦》没法比。

此书的翻译,不敢恭维。可以说流畅,但不够华彩。例如里面的诗歌:“哦,我的娘,我的娘,月亮上了树梢... ...”不可理解!爱情诗里面,翻译作妈妈,读起来会舒服上口点吧。不可思议,,也许翻译是山东人,爱叫娘吧。

如果推荐看此书的小你还没有看完小说,我建议你认真看看序言,就很有收获了。

往往是这样:没有得到时,幻认为它多么美好神秘值得期待;而当它在手,翻阅过吧,却也不过如此。(《修道士》书评/jessie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