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溪区云溪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纪实

 文山书院 2014-09-24
东风劲催步铿锵
——云溪区云溪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纪实(乡镇篇①)

    郭海龙  廖朝霞  徐典波

    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

    这里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30年的变迁,这里已是迅速崛起的湘北热土!

    打开地图,云溪乡像一个驻守长江边的魁梧战士,面积和人口占云溪区三分之一还多。“把云溪乡的工作搞好了,全区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大截。”云溪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一直十分看重云溪乡的发展。

    云溪乡腹地有国家大型企业巴陵石化,毗邻华能岳阳电厂和城陵矶外贸码头。近年来,云溪乡先后有武广高铁、随岳高速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有港区、园区、城南新区工程建设;有岳昆500KV、武广220KV等高压电网架设;有天然气、铁山水管、氢气管线等管线建设;有巴陵石化、华能电厂的厂地协调协作项目;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场、双花生态移民、G107拓宽等民生工程。一个接一个项目的动工,催发了云溪乡人跨越式发展的激情,机遇当前,该如何作为?

    “争当排头兵,打造‘升级版’,努力走在岳阳沿江开放发展的最前沿。”云溪乡人亮出了盛装起航的口号。

    近年来,该乡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依托丰富的山水田土资源优势和“临城、伴厂、倚园”优势,紧紧抓住大厂企业改制和扩张的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厂地协作。

    “以务实的作风取信于民,以扎实的工作造福于民。”云溪乡乡机关办公楼前20个醒目大字格外耀眼,“座右铭”牢牢刻在云溪乡人的“心坎”上。在发展的道路上跑步前行,就必须有铁的纪律和严格的制度作后盾,该乡出台综治稳定、计划生育、禁违拆违治违、清洁家园4个考评办法“雷打不动”,每季度严格兑现,奖得干部开心、罚得干部汗颜,以“标杆”的力量在全乡形成“争先恐后朝前赶”的氛围。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思变谋变,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乡党委书记李岳东、乡长杨建勤带领党政成员,牵头多个工程项目,工作人员日夜奋战现场。强化措施,倒逼工期,奋力推进。近几年来,该乡共完成房屋拆迁600多栋、腾地2万多亩,征拆速度快,施工环境优,被征拆群众满意,连续四年摘下“云溪区服务重点建设工程先进单位”的“金字招牌”。

    无论是新港,还是新城;无论是巴陵石化、还是华能电厂;无论是工业园、还是物流园,任何一个对象云溪乡都紧贴服务。他们把“你发展就是我发展”的理念牢牢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竭力服务港城大开发,积极为大厂园区排忧解难,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断水断路、阻工闹事等不利于发展的行为重点打击。抓周边群众的爱厂扶园教育,尽最大努力营造最佳的发展环境。一片诚心换来真金白银,厂、港、园区每年安排云溪乡劳动力就业600多人,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云溪乡原是农业大乡,传统农业在工业化大力推进的过程已“水土不服”。由此,该乡拉开了大力向现代农业进军的步伐:每年80多户申请购置农机具,大部分农田“机械化”作业;推行优质稻种植,每年粮食增产1200吨;草莓、葡萄、苗圃、花卉十多个种类的生产基地遍布全乡200多处;“科技型”明星农民在全乡不断涌现;各类新生态蔬菜、养殖基地应运而生。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五年前5640元增至8481元。

    发展是为了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让民生需求引领跨越发展,让经济升级的过程成为民生同步改善的过程,这是云溪乡人对自身“升级版”的理解和追求。

    近几年来,云溪乡援助兴建爱心房98栋,3460人享受新农保补贴,城乡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超过4万人次;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待抚恤、慈善救助人数年增长6.8%以上;1800多名特困群众、残疾人、计生后遗症患者和各类贫困对象得到不同形式的帮扶和救助,困难帮扶实现全覆盖。

    12座水库、130多口山塘分年度完成整险和整修;247个组农网全部升级改造,城乡同网同价;200多公里通村、通组公路织成一张大“网”,村村相通,组组相连;1000多户群众饮上放心的自来水; 16个村级阵地全面升级改造;5所农村小学完成D级危房改造;19个村级卫生室实行标准化;86个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实施;2个敬老院的条件全面改善,98位孤寡老人入住安度晚年;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以点带面建设新农村,大投入抓好“清洁家园”,胜利村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市级清洁家园示范村的捷报频传;村组公路480盏路灯照亮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路……云溪乡的农村在嬗变。

    大规模征地拆迁,衍生出2368个“城市人”,云溪乡成立临江、新荷两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统一管理,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由农民到市民”的“变身”。拆迁户李仁华,不到一年时间从一个“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失地农民成为月收入过万元的餐馆老板。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过上了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红火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