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写作指导:我们都是“标题党”

 尚雅轩 2014-09-24

我们都是“标题党”

——但这不是“标题党”

“标题党”,是网上那些利用充满噱头的标题夺人眼球,而内容严重名不副实的作者的总称。尽管是个贬义词,但不妨碍我们借以强调标题的重要性。毕竟,它成功地将人骗进了正文。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一偏优秀的文章,一般离不开一个好的标题。同样,一个好的标题,也必定能为全篇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应用在考场上,一个不落俗套的标题能迅速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在使文章顾盼生姿的同时,也为自己行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中心或者别致的抓手。所以,“题好文一半”,要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倾心,甚至“一见钟情”,拟题环节举足轻重。

如果我们能够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拟题要求和方法,让作文标题闪出第一抹亮丽的色彩,那么我相信,你的作文离“大放异彩”也就不远了。

一个好标题需要符合哪些特质?

秦牧说过:“好的题目,总是概括性很强,饶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事实上,没有哪个标题是面面俱到的,我们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如果说一个标题满足了以下四点中的任意一点或几点,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它,是一个好标题。

(一)准确鲜明。

标题紧扣材料,瞄准“文眼”有的放矢,一眼就知道这是一篇散文还是议论文,是散文大概是哪种调调,是议论文“辩”的是哪个“点”。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将文章主旨“和盘托出”,这是最稳、最实在、最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方式。如《心动不如行动》、《学会“舍”》、《中国梦,我的梦》等。

(二)别致新颖。

标题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瞬间燃起极大的阅读兴趣。须知审美是会疲劳的,何况审的未必是“美”。所谓“金玉其外”,只要不是“败絮其中”,用在作文上未尝不可。如《我被“选择”撞了一下腰》、《让快乐多一条“腿”》、《穿着棉袄洗澡》等。

(三)简洁凝练。

标题短小精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引而未发,吊足胃口,愿者上钩。如《门开了》、《走,再走》、《归去来》等。

(四)才华横溢。

标题文气斐然,彰显深厚文字功底。老师往往对这一类充满书卷气的标题很是偏爱,原因在于学中文的大多博览群书,还大多有一点“矫情”,不太喜欢过于功利的东西。如果有一篇诗情画意、山节藻棁的文章摆在眼前,自然是满心欢喜。如《出乎其外,入乎其内》、《陌上花开缓缓归》、《把栏杆拍遍》等。

如何拟一个好标题?

明确了一个好标题的特质,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拟题是否“达标”,可以给自己一个初步的定位。当然,这仅仅是“初步”,我们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提升我们的拟题水平。以下列举了八大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以飨师生。

(一)引用诗句

如果你想要走“文气”这条路,那么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必然是少不了的。通过直接引用诗句,或者稍加改造,使文题具有优雅的古典韵律之美,在气场上与他人拉开差距。如《众里寻他千百度》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问君能有几多“诚”》出自李煜《虞美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二)巧用修辞

答修辞类题目时,我们将“生动形象地……”背了个滚瓜烂熟。既然好处是“生动形象”,拟题时是否也能增强文题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使之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答案是肯定的,合理运用以下几种修辞,试着化腐朽为神奇。

比喻式

《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美好的心灵”比作“明月”,文中不仅蕴含哲理地阐述了一段老禅师、小偷选择仁慈、悔悟的故事,还褒扬了孟子、俞伯牙选择正义与友谊的“明月”,比喻生动,富有感染力。《凤凰的选择》,借郭沫若《凤凰涅盘》中“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凤凰自喻,形象地描述了自己高考落榜后选择继续奋斗的心理历程,表达了自己愿在艰难中涅盘新生的强烈愿望。

借代式

即“欲言彼而言此”,表现为繁简相代,虚实相代,奇凡相代,事情相代。如《周庄,那一抹绿》,用一抹绿来借指周庄的绿的天、绿的水、绿的房屋,展示了“中国第一水乡”被一片绿色所笼罩的特点。再如《雨中,那把小红伞》、《倾听自己的心跳》等。

对偶式

这是文气类标题的另一种形式,好处是开篇“露一手”以示不凡,吸引阅读,坏处是功力不深者容易玩火自焚适得其反。如《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只欣赏,勿轻仿)

双关式

利用词语的同音和多义条件,双关可以时而幽默、时而庄重,时而犀利、时而婉转。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谐音双关:如《从心做起》、《忙,茫,盲》、《圆与缘》。

语义双关:《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苦咖啡》。

对比式

对比,就是在拟题时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来让读者自行甄判文意的修辞方法。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可拟为《海纳百川,我纳千言》、《自身免疫与药物治疗》。而《富翁与农夫》、《等什么,争什么》等题目通过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一看究竟的愿望。

(三)妙用术语

妙用人们熟悉的行业术语或专有名词,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术语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能使阅卷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联想。如《催化幸福》、《重启人生》、《软骨哲学》。

(四)化用名篇

引用或化用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拟题,借别人家的“酒香”熏染自己的文章,好处是不费吹灰之力提升自己的“段位”,弊端是如果“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令人发指”,效果会适得其反。如《提醒幸福》(毕淑敏《提醒幸福》),《我所知道的“微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五)借用符号

运用符号或者数理化公式的形式来设计题目,往往能起到简明精当、悬念迭出的效果。同时,预留了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字与符号特别适合对付那类哲理材料作文,化抽象为具象。如《结果≠一切》、《助人为乐+悄悄走开=?》、《1+1>2》。

(六)活用词语

汉语中存在着这么一些词语,通过颠倒、谐音、曲意、反复之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用一种俏皮的方式扮靓标题。如:《向钱看与向前看》、《没有异想,哪来天开》、《过去,过不去》。

(七)话题并列

以逗号或实心居中圆点间隔若干并列短语作为标题,突出文章所涉及要素,以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其实这相当于给出了片花,稍作预告后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伍》、《狗·猫·鼠》、《花好·月圆·人久》。

(八)反弹琵琶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时正面无从下手,或是从正面下手的人太多,我们可以试着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把一些耳熟能详的话语作反向思考构成文题,从而提出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其本质,还是为了夺人眼球。如《眼见一定为实?》、《弄斧须到班门》、《虽贫,岂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