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街巷(四)

 zcm1944 2014-09-24

济南街巷(四)

第三级“巷”或“胡同”,大多数短而窄,巷通街,胡同通巷。

有名气的如县东巷、县西巷、鞭指巷、旧军门巷、卫巷、芙蓉巷、翔凤巷等。最长的巷当属县西巷和县东巷,都从泉城路向北通到大明湖路。

县西巷已拓宽成大街,早失去“巷”的含义,著名的卫巷也在改造中消失。原卫巷北头路东有家烧饼铺,很有名,我常常光顾。

城里的胡同较少,现有水胡同、涌泉胡同。

现在的县西巷双向四车道

济南街巷(四)

翔凤巷是济南最窄的一条小巷,宽度仅为80厘米。此条小巷旧时为两边房子的墙缝形成,俗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称“翔凤巷”,寓意为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

 

这条巷的名字背后有个故事。当年清军打进济南,活捉德王朱由枢,放火焚烧德王府,使王府西边濯缨湖等一大片地方渐荒而为民所用。濯缨湖也被人们称为王府池子。一些有钱人看好这风水宝地,想办法在此买地建房。
  那时翔凤巷东段两边盖的房子,因墙隔太近,巷道只能走开一个人,路南、路北各有一个在济南做买卖的章丘人,他们隔路相对建房。两人一看,如继续学东边建房,这条巷就变得太狭窄了,于是都提出“让一让”,意思是彼此都把房朝后建一点。从这两家始,巷内西段再建房都“让一让”,终于使道路宽了一些。后来人们便把小巷叫“让让巷”。但章丘人把“让”发音成“浪”,“让让巷”变成了“浪浪巷”。(俗语:章丘人,厚嘴唇,分不清“肉”、“热”、“日”和“人”)为了让巷名更加好听,有人便建议叫“墙缝巷”,因为这条小巷实际上是两边房子间的墙缝形成。这一叫就是好多年。后来,巷子里出了个文化人,他说巷子里有个起凤桥,咱就以“墙缝巷”为谐音叫“翔凤巷”吧,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这便是一直叫到今天的“翔凤巷”,直到现在街中一间房的墙上,仍嵌着清咸丰元年“翔凤巷”的刻石。

翔凤巷(此图片来自百度)

济南街巷(四)

鞭指巷

济南街巷(四)

当然在济南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背街小巷都消失了,在此也不一一介绍。

济南旧城改造如火如荼,城里以泉城路为界,以北基本未动,钻进去一看,仍旧是狭窄的街巷和破旧的平房,住的多数是老年人。泉城路以南,天地坛街以西已改造完,以东正在施工。

 

在西门桥的南侧护城河边有两块刻石,其中一块就是老济南街巷图。(图)

 

清省城街巷全图(此刻图位于西门桥南河东岸)

济南街巷(四)

光绪年间绘制的《省城街巷全图》(上图依此图刻制,曲水亭街小商铺门口拍)

济南街巷(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