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的维量与极性

 龙泉清溪 2014-09-24
情绪的维量与极性

情绪的维量(dimension)系指情绪在其所固有的某种性质上,存在着一个可变化的度量。例如,紧张是情绪具有的一种属性,而当任何种类的情绪发生时,在其紧张这一特性上可以有不同的幅度,紧张度就是情绪的一个维量,或一个变量。

情绪的维量幅度变化有一个特点,维量具有极性(po-larity),即维量不同幅度上的两极。例如紧张维的两极为“松缓—紧张”。情绪的维量与极性是情绪的一种固有属性,在情绪测量中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变量来加以考虑。

冯特的三维理论

冯特于1896年第一次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情绪可在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这3个维量上被度量。每种具体情绪都处在这3个维量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冯特的三维说虽出自主观描述,但却比较符合实际。后来的多种情绪维量量表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至今有的测量也仍以此说为准。

施洛伯格的三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H.Schloberg)依据面部表情对情绪实行分类研究,于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三维量表: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把具体情绪排列在一个倒立的椭圆锥体上。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短轴为注意维,表明情绪的快乐度比注意度可作出更精确的区分。垂直于椭圆平面的激活水平是强度维。由这3个维度水平的不同组合可得到各种情绪。

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结构

6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R.plutchik)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3个维量,并用一个倒置的锥体说明这3个维度。锥体的每块截面代表一种原始情绪,共有8种原始情绪,每种原始情绪都随自下而上强度的增大而有不同的形式;截面上处于相邻位置的情绪是相似的,处于对角位置的情绪是相对立的;截面中心区域表示冲突,是由混合的动机卷入而形成的。普拉切克认为,所有情绪都表现出强度的不同,如从忧郁到悲痛;任何情绪在与其他情绪相似的程度上都有不同,如憎恨与愤怒比厌恶与惊奇更为相似;任何情绪都有相对立的两极如憎恨与接受,愉快与悲伤。

伊扎德的四维说

伊扎德从对情绪情境作自我评估的众多数据中进行筛选,确定了4个维量: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其中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和激动度均表示情绪的神经生理激活水平,激动度表示兴奋的程度,而紧张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和缺少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伊扎德的四维说根据客观测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冯特的三维说相一致。伊扎德按照他所制订的维度评定量表(DRS)和分化情绪量表(DES)可对感情检验作较准确的评估。


情绪的存在形式

心境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它似乎成为一种内心世界的背景,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

心境状态的形成往往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情况所引起而滞留在心理状态之中。举凡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甚至天气、环境,都可成为某种心境的原因。有重大影响事情的回忆、无意间的浮想也会导致与之相关心境的重视。人对引起心境的原因并不都能清楚地意识到,但它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

心境对人的生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因此,对自己或他人心境的觉知,有助于对消极心境的克服。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激情属于在“激动—平静”维量中偏激动极的情绪。激情常常是由意外事件或对立意向冲突所引起的。激情可以是正性的,也可以是负性的。暴怒、惊恐、狂喜、悲痛、绝望的激烈状态都是激情的例子。

激情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整个人都被卷进。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在短暂中,理智分析和控制能力均会减弱。因此,对负性的过分激动应当避免。例如,使注意转移以冲淡激情爆发的程度。积极性质的激动虽有动员人的力量的作用,但过度激动并不十分可取。


情绪的类别

情绪的纷繁多样使它的分类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尽管如此,古今中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依不同根据,对情绪、情感的分类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我国传统的情绪分类

据我国古代名著《礼记》记载,人的情绪有“七情”分法,即喜怒哀惧爱恶欲;《白虎通》记载,情绪可分为“六情”,即喜怒哀乐爱恶;近代的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4年从《说文》中找出9353个正篆,发现其中有354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表现的,按释义可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冷、悲痛、忧愁、愤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

伊扎德的情绪分类

近年来,西方情绪心理学中的一派倾向于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伊扎德确定基本情绪的标准为:基本情绪是先天预成、不学而能的,并具有分别独立的外显表情、内部体验、生理神经机制和不同的适应功能。按照这个标准,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具有8到11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以及害羞、轻蔑和自罪感。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分类举例如表1、表2所示。

伊扎德把复合情绪分为3类,一类为在基本情绪基础上,2~3种基本情绪的混合;二类为基本情绪与内驱力身体感觉的混合;三类为感情—认知结构(特质)与基本情绪的混合。依此分类,复合情绪则会有上百种之多。表2是伊扎德关于复合情绪的举例(Izard,1977)。

上列复合情绪有些是可以命名的。例如,愤怒—厌恶—轻蔑的复合可命名为敌意。愤怒是一种“热”情绪,轻蔑和厌恶均为“冷”情绪,它们的结合决定着敌意情绪中攻击性的程度。又如恐惧—内疚—痛苦—愤怒几种情绪的复合是典型的焦虑。其组成中愤怒和痛苦两成分的相对强弱决定着焦虑是兴奋类型或抑制类型。但是即使在上表的举例中所列出的复合模式,也难以一一命名。

克雷奇的情绪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Krech)、克拉奇菲尔德(Crutch-field)和利维森(Livson)等人把情绪分作以下4类:

1.原始情绪

将快乐、愤怒、恐惧、悲哀视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2.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包括疼痛、厌恶和轻快。这类情绪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包括成功的与失败的情绪、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这些情绪决定于一个人对自身行为与客观行为标准的关系的知觉。

4.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种类似乎无限繁多,按照积极的与消极的维度,可以把它们分为爱和恨两个大类。

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产生在神经生理上是多水平整合活动的结果,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生理生化活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从进化过程来看,情绪的发生是在脑进化的低级阶段出现的,情绪作为脑的功能,首先固着在那些进化上古老的神经组织部位,即那些调节和维持有机体生命过程的神经机构,诸如丘脑系统和脑干结构。这些部位的神经功能在动物机体和人类中均存在着,对情绪的整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中的某些部位,如下丘脑,被看作是整合情绪的中枢。

随着种族进化过程的演变,情绪的发生和分化同大脑新皮质的形成和分化是同步地进行着的(C.Izard,1978)。大脑皮层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与处于进化中的人类面孔骨骼肌的分化发展是平行的。大脑皮层对来自颜面肌肉系统的内导信息的精细分析及其与皮层下情绪中枢的固定联系,是人类情绪高度分化和无限多样化的机制。

除了中枢神经系统从低级到高级部位参与情绪的整合之外,整个外周神经系统也均被卷进。正如上面所涉及的,躯体神经系统,在与大脑高级中枢的联系中,介入各种表情的发生或抑制;自由神经系统在情绪过程中由于被脑的低级部位所激活,对情绪活动起着加强和延续的作用;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与情绪唤醒的关系更为密切,多种激素除影响有机体一般生理过程从而影响情绪以外,某些激素作为神经化学递质则直接激活情绪。由此看来,每一次情绪的发生,都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躯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整合活动的结果。


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

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支配的一个特殊系统。它专门控制与调节有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活动。在情绪刺激作用下,通过自主系统的活动,广泛激活有机体各器官和组织,产生明显的、超出常态生理节律的生理反应。但在这里我们所要阐述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非情绪产生的中枢机制,它的活动对情绪起着支持和延续的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个分支系统所构成。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共同控制与调节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胃、肠等,外部腺体——唾液腺、泪腺、汗腺等以及内分泌腺——肾上腺、甲状腺等的活动。

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的机能作用是对立的,二者互相起颉颃的作用(表3)。这种作用使由交感系统激活的有机体恢复平静,以限制和保存机体的能量消耗。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不随意的,它与情绪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人受到情绪性刺激、所引发情绪的激动度和紧张度增长时,生理唤醒水平和器官激活的程度也提高。但是,各种不同情绪是否具有生理激活的特异化模式的问题,尚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和明确的验证。迄今只能做到对某些情绪发生时生理变化的描述。例如,焦虑引起消化道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被抑制;愤怒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心血管活动加速,血压、血糖升高,皮温升高;恐惧则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面色苍白,咽、口发干,皮温下降,出冷汗等。

情绪的生理测量

鉴于有机体在情绪状态下出现许多生理反应,因而有可能运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情绪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例如,心率、血压、血糖、呼吸、脉搏容积、皮肤电阻、肌肉紧张度以及脑电变化、脑神经化学物质变化等,均可被测量。

1.呼吸

呼吸的变化可通过呼吸描记器记录下来,根据记录曲线,可以分析情绪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高兴时呼吸深度不大,频率略快于平常,整个呼吸曲线基本上较有规律;悲伤时呼吸频率很慢,每次呼吸之间的间歇时间较长;处在兴趣、积极思考状态时,呼吸频率稍慢、均匀,反映了集中思考时的特点;恐惧状态中,呼吸频率变得非常快,但有间歇、停顿的迹象,振幅变化没有规律,反映出恐惧时的颤栗状态;而处在愤怒情绪时,呼吸频率也大大增加,呼吸深度异乎寻常地增大。另一个呼吸记录指标为呼气与吸气的比率,一般正性情绪下呼气与吸气之比<1,表明呼气时间短,吸气时间长;而在多数负性情绪下,呼吸比率>1,表明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情绪状态下呼吸的变化一般只标定激活水平而不标示情绪特异性。

2.循环

情绪状态下循环系统的活动一方面表现为心跳速度和强度的改变,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的舒张与收缩的变化。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用心动电流描记器和心电图仪可以把心脏活动的变化曲线记录下来,用血管容积描记器可以把外周血管容积的变化记录下来。通过实验室模拟针刺麻醉条件下患者对痛紧张情绪的手指血管容积和呼吸反应,其结果表明,痛紧张情绪引起血管容积缩小,且血管收缩持续的时间与痛情绪的紧张程度成正比,即紧张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3.皮肤电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皮肤电流运动具有一定的电阻参数。由于情绪状态下皮肤内血管收缩的变化和汗腺分泌的变化,能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当人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时,皮肤导电电流增加,皮肤电阻下降。在被试看电影时记录下来的皮电图表明,当银幕上出现两个扭斗者从悬崖上滚落到崖下急流的画面时,被试者的皮肤电阻降至最低点。

4.多项生理记录

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它包括心率、脉搏容积、呼吸与皮肤电反应等多项指标,可同步取得多项数据,用以进行综合分析。所谓测谎仪实际上就是一台多导仪。多导仪测谎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当人说谎时,会产生某种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可以从生理变化表现出来。鉴于生理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支配,不受人的主观控制,因此测量结果是比较客观的。

测谎与一般生理测量一样,在测定基础水平后,向被试提出一系列要求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包括中性问题和有关键意义的鉴定性问题,问题之间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以使生理指标恢复常态。若被试在回答鉴定性问题时产生紧张情绪反应。即将在各指标上出现同步变化,作为鉴别是否说谎的一种参考。

5.声音紧张分析

声音紧张分析器可以用来测量人耳所不能觉察的语音的某些变化。所有的肌肉(包括声带)在活动时都会发生轻微的振动。当说话的人情绪紧张时,发音器官的正常颤动便被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所抑制。通过使用声音紧张分析器对人的语声进行记录,声音图像便显示出来。由于人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不能被随意地控制,而且不需要使被试者和仪器的许多导线相连接,被试甚至不必在场,只要通过收音或录音,再通过分析器的转换就可得到声音图像,因而增加了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内分泌系统与情绪

情绪过程中的许多生理变化都同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其中肾上腺同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实际上是情绪内脏反应的最主要来源。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通过两种神经,内分泌途径对情绪行为发生影响:一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二是下丘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可见,肾上腺既受自主神经系统所支配,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调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下丘脑和脑垂体不但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们本身也是内分泌腺。情绪产生时,下丘脑发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调节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量,而ACTH又控制着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分泌和血液浓度。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方面影响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效应;另一方面又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垂体腺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焦虑、发怒、恐惧等有害的心理刺激能明显地增加ACTH和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并导致一系列生理效果。例如,人处在焦虑状态时,外周血管收缩,血糖浓度下降,肌肉松弛,消化腺分泌活动下降,这与ACTH和皮质类固醇分泌的增加有关,这两种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心理紧张的一个函数。

下丘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肾上腺髓质系统是受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在对情绪性刺激发生反应时,交感神经同时刺激内脏器官和肾上腺髓质。通过神经信息的作用,内脏器官立即进入应激活动;肾上腺髓质则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并促进生理应激反应。激素到达器官较慢,但对各器官的生理效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果,直到活动的需要终结为止。需要指出的是,去甲肾上腺素不仅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同时也是交感神经的传递介质,这样,内分泌系统不仅具有神经激活作用,还参与化学激活效应。而且,交感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控制激素的分泌,从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还调节效应器官的活动,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反馈调节。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网络性的交互作用关系
躯体神经系统与情绪

表情与躯体神经系统

表达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的随意运动实现的。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着躯干、四肢以及面部肌肉的活动,因此,它是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表情动作具有随意性,这是与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异。

由于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的面部肌肉系统的精细分化,神经肌肉系统的高度发展,相应的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和发展,使得人能够呈现千变万化的面部肌肉活动模式,也就是丰富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精细化,使它能最大限度地负载情绪内容,区分各种具体情绪,因而它是最重要的一种表情。面部表情已成为情绪研究的一项客观指标,面部表情测量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情绪测量方法。

面部表情的测量

测量面部表情的研究在本世纪初期即已开始。那时采用的是照相术,把各种表情拍摄下来,然后呈现给被试者,判断它们分别代表哪种情绪。早期使用的这种方法,采集表情模式受到照相术的局限,难以达到所要求的精确度。60年代以后,肌肉动作电流描记技术和录像技术的进步使表情测量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P.Ekman)在70年代末先后创立了“面部表情编码技术”(FAST)和“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FACS),伊扎德在大约同时先后提出“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这两套表情测量系统得到了广泛肯定和采用,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鉴于要把面部表情测量建立在严格客观化的基础上,必须找到面部运动反应的物质基础。因此确定了所要测量的必须是面部肌肉运动本身,而不是面孔所反映的情绪信息。

第二,为了测量面部肌肉运动本身,必须严格遵循神经肌肉解剖学基础。

以艾克曼的工作为例,他们把面部分为额—眉区、眼—睑区、鼻颊—口唇区3个部位。按照面部肌肉解剖学,刺激一块块肌肉组织,引起反应活动,用照相和录像作记录。他们把6种情绪——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惧怕、悲伤——发生时面孔上每块肌肉的活动照片与每种情绪相匹配,辨认出哪个面容各部分的变化是由哪组肌肉运动引起的,从而确定出每种情绪的面孔肌肉运动组合标准。艾克曼共找出24种单一肌肉活动单位和19种复合肌肉活动单位,通过对这些肌肉活动的详细描述,并用录像记录表示出来。人们经过学习这套技术就能够客观地标定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