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教育教学解读

 生活-快乐 2014-09-25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6.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

27.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28.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0.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1.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2.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3.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4.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5.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6.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37.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8.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39.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2.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3.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4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5.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

46.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

4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

48.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他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49.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0.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51.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那么,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将是一片晴空。

5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3、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和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54.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5.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

56.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57.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58.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59.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0.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61.教师,是导师,是疏导、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体、智、情、创、和,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并获得快乐与幸福。

62.教师最大的本事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从头讲到尾。优质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是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的课堂。

63.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是衡量教师优劣的分水岭;学教材,还是用教材学,是衡量学生优劣的试金石。

64.新课堂要做到三个“变”:讲堂变学堂,教材变学材,教师变导师。

65.学生,是学会生存的人,是学会生活的人,是学会生长的人。

66.三标教学法要明确三点:一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目标设置)?二是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目标达成)?三是如何确信你已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目标反馈)?

67.教师应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无条件地还给学生,任何的包办代替都无济于事。

68.先学后教,以学论教。教师任何的一厢情愿、大灌特灌,都是自作多情、费力不讨好的。

69.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育应该回归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一个人求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情感不断愉悦、精神不断富足、灵魂不断升华的过程。

70.如果在思想上把德育当“工作”看待,在行动上把德育当“工作”来抓,会在实践中削弱了德育,降低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且改变了德育的性质,使之从“教育目的”沦为“教育手段”。

71.学校育人,实质上就是用文化育人,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育人。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

72.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课程,也就没有了学校。我们应该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明确课程思想,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73.教师的责任,应该是构建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上课不瞌睡,不厌学,不逃学。教师的能力,应该是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学科,喜欢自己的课堂。

74.教师的教学自由是课改成功的必要桥梁。

75.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好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76.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就可能是在“白讲”。

77.道德常常能弥补聪明的缺陷,然而,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78.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增进人的幸福。教育孩子“立德”的成年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德”之人,而且教育的方式还应该符合“道德”的要求。教师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才能与学生道德地相遇。我们无法奢望也根本不可能让孩子在冷漠、歧视、体罚、伤害中去喜欢我们、去爱我们。

79.课堂是德育的第一途径。课堂上,让孩子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是最大的课堂道德,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

80.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能够具有的才能。

81.教育要引领,而不要迎合;教育要追求成长,而不仅仅是成绩;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功,才能有真正成功的学校。

82.学校是四面有窗的房子,里面装的是明天,学校应当成为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奔向灿烂明天的生命乐园。

83.制度管理可以管理出规范,管出高效,但管不出智慧、管不出幸福。而智慧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幸福才是师生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84.多一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多一个观察教师的角度,就会多发现教师的一个优点,就会让教师找到更多的自信。

85.爱是教师一生的功课,责任是教师永远的习题。

86.什么是主体?主体就是思想或活动的承担者,也就是说,谁在思想,谁在活动,谁就是主体。

87.有责任心的人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从而逐步提高能力。有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责任心,也很难把事情做好,他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

88.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

89.教师最关键的工作是搭好“脚手架”,让学生踮踮脚、跳一跳就能够着离他最近的那个目标。

90.比别人优秀并无任何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

91.人的成长只能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并通过实践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92.学生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一定有他最优秀的一面。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高学生在学校的生命质量。

93.学生就像种在同一个园子里的花,有的会开得鲜艳一些,有的会开得暗淡一些,有的开得胆怯一些,而有的会开得大方一些。虽然他们都是园丁同时播撒下去的种子,但毕竟是不同的种子。

94.教师之魂是师德,师德之魂是身正,会做人才会做事。

95.教育需要把握时机,学会等待,教育是慢的功夫,千万急不得。

96.教育教学要常变方式方法,这一招不行,再换一招试试。

97.批评教育要注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行为不小心过火,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98.教学思想决定教学模式,没有思想,只学模式是机械活动,带着理念去上课比带着模式去上课更有底气和张力。

99.课堂教学改革是校园文化之魂。

100.课外预习及练习走进课堂,减负就不是梦想。

101.优秀的教学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去建构更好的机会。

102.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103.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教育是一种唤醒与引出,教育是一种鼓励和激励,教育要顺其自然。教师是援助者、指导者。

104.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就是一本书。要让学生从教师这门课程和这本书中读到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力量,学会做人。浑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教育机智,给学生以灵气。

105.良好的教育使一个人起码获得三种益处:具有并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有用、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但又不被国家所奴役。好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也就是使他真正成为他自己。

106.目前在过度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成人”的教育,被忽略了,而“成才”的教育也因为过度重视以“笔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就的结果而受到很大的伤害。

107.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把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有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我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108.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倍加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109.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人性中最可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常识。可一些教师对学生随意地批评侮辱甚至是体罚、变相体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110.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梦是一种内在的对美与善的向往,梦浓缩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是生活的一种预演。梦,尤其是孩子们的梦,美丽而又脆弱,它实际上是孩子们柔嫩心灵的化身。我们不要轻易打破孩子们的梦。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扮演着残酷的角色,用我们无形的手碾碎他们的梦,剥夺了他们做梦的权利。孩子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窄,属于他们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失去了梦想的激情和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