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少读书”隐含的精神危机

 菜的菩提 2014-09-26

  学生时代曾经很喜欢一首校园歌曲,叫《教书先生》。里面这样唱:“一位老先生,坐在讲桌后;面前的四书五经,他颇有研究;满口的之乎者也,西装也挺讲究;我翘着二郎腿直晃悠。”那时,对饱读诗书的“教书先生”是很崇拜的。可如今,教书先生们却读的书越来越少甚至不读书了。

  近日,首份围绕上海中小幼教师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报告》出炉,本次调查显示:82%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61%的教师过去一年里读书不超过4本,79.4%的教师一年购书少于10本。(9月23日澎湃新闻网)

  这份报告,虽然仅仅是上海一个地区的问卷,但也很能代表全国中小幼教师的读书现状。教书的先生们少读书甚至不读书,表面上是各种客观因素所致,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中国式的教育精神危机,让人担忧。

  在说教师读书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说教师的职责。教师是干什么的?自然是教书的。可除了教书,还得“育人”。《后汉纪·灵帝纪》有云:“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也就是说,教人读书的老师易得,而教人做人的老师难求。这句话的意思,与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相似,韩愈也把“传道”列为老师的第一要务。所以,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传授能力,还需要极强的品德“启蒙”能力。如果仅仅会“照本宣科”,然后就去办补习班收资料费,这样的教师就算不上是合格的老师。

  当然,上面这种要求,对很多老师来说有些苛刻,毕竟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天生有这种素质。但是,人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积淀然后走向进步的。当初,“恶人”周处可以从善,成为“忠良”,我想我们的很多老师也可以提升自己。如果想学习,善于学习,在品德上提升档次并非不可能。

  怎么学习呢?读书是一个最佳的途径。不但教文科课程的要多读书,教理科学科的也应该多读书;并且,不同学科之间还可以交叉阅读。正如鲁迅所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这对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极有好处。

  多读书,读好书,认真读书,教师的精神境界提升了,教育学生时自然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站位”,而教育的氛围、学生的境界随之也会“水涨船高”。反之,因为各种原因懒于读书,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再加上如今功利性的教育环境、浮躁的金钱诱惑,懒于读书的教书先生们少了一层“精神防腐剂”,那教师、学生乃至教育的精神危机,有可能会随之而来,这对教育来说更不是一件幸事了。教师都缺乏较高的精神境界,学生、学校又能怎样呢?失去信仰,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会很糟糕。想想最近教育上出现的一些事情,难道是偶然吗?

  虽然苛求教师“独善其身”有些不公平,但我们可以努力不受污染。又想起了那首《教书先生》,“这位老先生,走在我前头,继续讲四书五经,我接着研究。前人的之乎者也,其实也不难求。”教书先生们,还是多读几本书吧,否则我们的教育会很危险的。(姜伯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