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志》载:“张钦,1908年生,埠后村人。1938参加革命,滨海军区情报站站长,1941年牺牲于莒中县薄板台村。” 张钦,又名张开文,1908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埠后村,初中文化,青年时期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救国救民运动。1938年,经芦峪河亲舅唐学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埠后村庄长、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时对外称村公所指导员)。1939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滨海区情报员、分站站长、站长。1941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33天人间地狱的折磨后,4月牺牲于今莒南县涝坡镇薄板台村,时年33岁。 张钦,兄弟五人,排行老二。大哥张焕,1938年经芦峪河亲舅唐学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滨海区情报站情报员。张钦参加八路军后,接替二弟任村党支部书记,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后退休;四弟张祥,1938年与两个哥哥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我党地下情报员,秘密为党工作。解放战争中多次出夫带队支援祖国解放,立有战功。2010年6月病逝;五弟张吉,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帮助哥哥张钦搜集敌伪情报,并将情报直接送滨海军区司令部。1941年,被我党秘密派往国民党朱信斋部做地下工作。解放战争中多次出夫支前,立有战功。1956年3月,响应党的号召支边去了黑龙江省甘南县,曾任过村党支部书记。 张钦参加革命后,为掩护自己的身份,更好的开展地下工作,又名张开文。由于机警、胆大心细而且办事认真,很快便被调任滨海区地下情报员,负责莒县区的情报搜集工作。工作中因组织活动能力强,成绩突出,很快便被提拔为莒县情报站站长。1940年滨海区情报站站长牺牲,张钦被上级任命为滨海区情报站站长,受命与老葛夫妇(我党地下工作者,真实姓名待查)联手重建滨海区地下情报站(老葛夫妇均为中共地下党员,二人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老葛受尽酷刑,始终坚强不屈,最后被凶恶的刽子手凌迟,牺牲时眼睛仍然怒目圆睁,致死不屈。其妻受尽折磨凌辱,双乳被刽子手残忍的割去,穷凶极恶的反动派将其双手、双脚、头分别系在五匹马上,裂身而死,身首异处,惨不忍睹)。 时滨海区情报站在日照、莒县、莒南、临沂、诸城、胶南、赣榆等均设有情报机构。光莒县就下设四处地下情报联络站:一处是南关地下情报站,设在王锡伍家,站长邢乐川、马宗贵,情报联络员马宗英、王云鹏、张桂玉;二处是马家屯地下情报站,设在马春泰家,站长马华,情报联络员马春泰、盛书田、盛学勤;三处是东关地下情报站,设在鲁庆贤家,站长刘法,情报联络员鲁庆贤(又名鲁干臣);四处是韩家菜园地下情报站,设在一户姓夏的地下共产党员家里,站长尹存,情报联络员夏某、徐永胜、尹茨芬。 面对莒城的四个地下情报联络站,是我党设在莒县城中的4只眼睛:一站王锡伍在汉奸莫正民司令部办饭,以此为掩护获取情报,交妻子马宗英转杭头张桂玉,张桂玉转马家河水马宗贵,再转寨里河马连臣转中楼。二站马春泰是我党派出的伪城阳乡乡长,他获得的情报派联络员马某以探亲为名直送中楼。三站鲁庆贤有文化,当时在莒城日军司令部当雇佣,利用合法身份做一些提茶、倒水、抹桌子、扫地、送饭等工作,探听鬼子司令部的会议内容,浏览其军政机密材料,使日军司令部的一举一动均在我党掌握之中,情报用铅笔写在纸条上,装在芦苇筒中,派本家拾粪作掩护,送到城南沙流土地庙后小石头下埋好,有专人送往根据地。四站夏某在城里开馆,鬼子汉奸经常来吃喝,利用接待获取情报,送徐家庄徐永胜转河东山台渊尹存,再转中楼窑里、房家官庄。 1938 年 7 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简称第二支队),由沂水开赴莒县岳家沟一带,创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为配合第二支队行动,滨海区情报站针对莒城敌伪设的4个情报站同时活动起来,从不同渠道获取情报,使抗日支队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作战措施,打击敌人,下乡扫荡的日伪军吃尽了苦头。每当日伪军到我马髻山、横山抗日根据地扫荡时,我军早已根据情报布好了埋伏,每次都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而逃。1939年8 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根据情报站提供的防务图,对盘踞在日照的顽固派李延修部展开关门打狗式的全面攻击,一举歼其大部,扩大了滨海革命根据地活动区,有力的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抗日根据地挤压和围困。 张钦任滨海区情报站站长以来,对外的公开身份仍然是埠后村庄长。在与大哥、四弟、五弟共同领导和秘密发动下,埠后村的革命工作得以迅速发展,仅1938年到1941年期间,该村就先后发展中共地下党员10多名,并秘密成立农会武装组织,购买枪械保卫村庄,成为莒中抗日救国的革命红村,时住莒城和大店的日伪军从不敢到该村扫荡,但因革命触犯了埠后大地主张子平的利益,自此被迫夹着尾巴做人的张子平怀恨在心,决心预处之而后快。在积极发展党组织、领导武装运动的同时,张钦经常变换自己的身份(据张钦烈士之三子张余泽回忆,张钦牺牲后,留下三担挑子,一担是棉布挑子,一担是烟酒糖茶挑子,还有一担小百货挑子),或扮作商人贩卖棉布,或扮作小贩兜售烟酒,或扮作货郎换针换线,走乡穿巷,活动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广泛搜集敌人情报,联络进步人士抗日救国。为打入敌人内部,他时常利用做买卖换来的资金,施些小恩小惠,如烟、酒、糖、茶等,结交驻据点汉奸小头目及小头目的家属,套取敌人内部有关情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张钦则经常以庄长、开明商人和进步人士的身份与国民党军官来往密切,利用一起吃饭、喝酒或者合伙做生意的机会,收集有关情报,经综合分析、甄别真伪后报上级组织。在张钦和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努力下,滨海区地下情报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敌占区内革命洪流暗潮涌动,我党地下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为有效打击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0年9月,我滨海地下情报站配合山东纵队所属鲁东南部队,广泛发动敌占区抗日军民对日伪军盘踞地点实行总破袭,将泰(安)石(臼所)公路莒县至日照段全部破坏,袭击了大店、碑廓、沈疃等日伪重要据点,有力的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自此之后,日伪军大都龟缩盘踞在据点,很少再敢下乡进村骚扰我抗日军民。滨海区地下情报网的日渐壮大和卓越战绩,逐渐引起了敌人重视,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破坏我地下党组织。1939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许树声解散国共合作建立的莒县各级动委会,1940年5月许树声部开始屠杀我抗日军民和中共党员; 1941 年,鲁东南地区进入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皖南事变”后,驻扎在在甲子山区的东北军一一一师在顽固分子陶景奎、孙焕彩等把持下,积极反共,并策动朱信斋部叛变,配合顽固派进攻抗日军民,屠杀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日照、莒中和莒南县处于艰苦的三角斗争中,几乎每天都要和顽固派打仗、周旋。 1941年1月,滨海区地下情报站情报员马连臣(莒县寨里河村人)被国民党顽固派许树声(又名许黑子,因其面黑、心黑而得名)秘密逮捕,由于经受不住敌人的折磨和官位美色的诱惑,最终投降敌人叛变革命,包括张钦在内的一批我党地下工作人员被叛徒出卖。我党地下组织接到马连臣叛变的情报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张钦,建议其立即撤出情报站,转移到根据地后方或者就地雪藏,待风声过后再继续开展工作。但是在3月上旬,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山东分局等领导机关将由鲁中转移到滨海区,并初步定于中旬发起青口战役。情报站任务异常艰巨,既要时刻摸清敌人动向,又要为大部队进驻做好各项准备。张钦心里十分清楚,滨海地下情报网络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只有自己最熟悉也最容易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工作,换上任何一个人最起码也得有一段较长熟悉过程。再加上皖南事变以来,国民党反动派对滨海根据地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的大屠杀,使滨海地下党组织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老葛夫妇的牺牲更加动摇了部分党员的信念,个别党员公开宣布脱党,使眼前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再留在情报站无疑就是在刀尖上行走。张钦置生死于度外,主动向上级党组织请缨,要求继续组织领导情报站工作,迎接主力部队进驻滨海区。 马连臣叛变革命后,为急于立功请赏,很快就供出了他心目中的大官滨海区地下情报站站长张开文(张钦在党组织的曾用名)。许树声派出汉奸、特务四处搜寻张开文的踪迹,根据马连臣的供述,敌人摸清了赫赫有名的谍报人员张开文就是埠后村庄长张钦,就是那个经常在自己眼皮底下给自己送吃送喝的书生气的商人。敌人气急败坏,悬赏一百块大洋抓捕张钦,发誓一定要将张钦抽筋扒皮。许树声迅速派人与埠后村大地主张子平(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勾结,以一百块现大洋的代价收买张子平里应外合抓捕张钦。 1941年3月的一天,因工作需要,很久没有回家的张钦经向上级请示同意,决定利用到中楼大集上交换情报的间隙,摸回家看望一下母亲和家人,顺便给家里接济点钱物。这天凌晨,张钦刚一回到村口,便被整天站在自家炮楼上监视张家的汉奸张子平认出,张子平对张钦既恨又怕,知道凭自己和几个家丁的本事不是张钦的对手,很难抓获张钦。张钦一米八多的身材,看似书生,其实身手敏捷,一般两三人很难近身。为了不惊动张钦,汉奸张子平一边不动声色的安排狗腿子快马加鞭去许树声处汇报,一边自己亲自出马继续监视张钦的一举一动。许树声接到密报后,立即派出以叛徒马连臣带队的数十名便衣特务即可快马赶往中楼。这时看完母亲和家人的张钦已经准备启程到中楼大集,家人劝他不要去了,听说最近风声很紧,让他赶快离开中楼,到外面躲躲。因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张钦告诉家人:“中楼大集就是虎穴,自己也要闯一闯,自己既然参加了革命,这身躯自然就已经是组织上的了”。面对危险,张钦视死如归,毅然决定继续赴中楼大集接头。 3月的中楼大集,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显得破败不堪,集市上稀稀拉拉的行人来往于商货摊边,时断时续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滨海区地下情报站站长张钦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一家棉布摊前,警惕的眼睛迅速扫描了一下四周,突然机警的他发现周围一些穿戴相似的人正慢慢向自己靠拢,正准备和布摊老板接头的他迅速意识到自己被包围了。为了保护自己的同志不被怀疑,张钦假装生气的同布摊老板争吵起来,暗示布摊老板尽快想办法撤离。自己随手抱起一匹棉布摔在地上,旋即离开布摊。便衣特务们在马连臣的带领下,在集市口将张钦围了起来,几十支枪同时指着他,十几个特务同时扑上去将他压在身下。特务们知道张钦的厉害,为防止其逃走或者被半路劫持,他们不再原路返回,像土匪架票一样,给张钦蒙上眼睛,耳朵内滴上蜡,动用铁丝穿过锁子骨将他捆绑起来,用铁丝牵着押到朱家官庄村一栋闲屋里。 敌人抓到了我滨海区情报站站长,如获至宝,逐级汇报,国民党反动派高层指示无论如何要采取一切手段撬开张钦的嘴,破获滨海区地下情报站整个网络为其所用。在朱家官庄村,许树声重新用起了他那些像对付叛徒马连臣一样的手段:一边是好酒好饭、美女相伴,加上高官厚禄诱惑;一边是刑具观看、酷刑恫吓,威胁死无葬身之地,力劝张钦交待我党地下情报网络,特别是安插在国民党57军和县大队中的内线及其党组织的活动情况,这些都被张钦严词拒绝:“你们这些国民党反动派,特别是你—许树声身为国民政府一县之长,不但不秉承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遗志,积极领导全县人民抗日救国,反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抓捕杀害真心抗日的军民和进步人士。你们这些行为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破坏国共两党合作决没有好下场,必将被人民永远被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史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放被逮捕的抗日军民和进步人士,实行国共两党合作、联合抗日是你们的唯一出路……”。敌人见软的不行,只好来硬的。他们将张钦吊在房梁上,用皮鞭和腊条抽打,致张钦昏死后,他们一次次再用凉水泼醒。凶残的敌人还用燃香点烧张钦的两腋下,致大面积烧伤。就这样连续折磨了3天3夜,没给水喝没给饭吃,张钦仍然怒目圆睁,继续谴责敌人的罪行。敌人害怕面对张钦那双始终充满复仇怒火的眼睛,他们用燃香熏烤他的眼睛,生生地将双眼眼球烤熟。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张钦始终怒目冷对敌人。无计可施的许树声只得用起了他们对付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来折磨张钦,他们将张钦绑在凳子上,将脚抬起、往脚跟下一块块地垫砖,名曰坐“老虎凳”,随着脚跟不断的太高,双腿脚筋和骨头不断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张钦一次次的昏死过去,又一次次的醒了过来,每一次醒来都是凤凰涅槃的重生。敌人的恼羞成怒的嚎叫声、鞭打声、张钦义正言辞的斥责声、怒骂声…,惊动了朱家官庄的百姓,他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关押张钦住宅的周围。狡猾的敌人怕惹起民愤,在抓捕张钦的第四天晚上,他们秘密将他押解到了山东面有国民党五十军驻军的娄家湖村,关押在一处富人家的房屋内,继续严刑拷打。 由于迟迟不能撬开张钦的嘴角,从张钦的嘴里攫取有用的情报,穷凶极恶的特务们使出了更加毒辣的手段:他们将张钦反绑在太师椅上,用老虎钳一颗颗的将嘴里的牙齿拔掉,然后再用钳子撑开嘴往肚子里灌辣椒水,用脚将灌满之后胀的像皮球一样的肚子进行踩踏,把灌进肚子的辣椒水再踩出来,如此反复数次后,又利用同样的手段再灌煤油,张钦的三根肋骨被敌人踩断。敌人残酷的折磨和肉体的剧痛更加坚定了张钦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信念,在困难中他更加斗志昂扬,在苦难中他更加坚贞不屈,只要一缓过气来,就破口大骂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嘴脸;大骂许树声不守莒县城、迫害抗日军民和进步人士的滔天罪行;大骂特务们少爹无娘无教养,不是人,是狗、是狼。敌人看到在张钦身上实在捞不到什么,便又生一计,放出风给埠后张钦家人,只要能请张子平写出保状并交足赎金就能保释。张子平写的保状在送往娄家湖的路上被送信人打开,信上的内容竟然是“送信人与张钦同罪,应全部诛杀”。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敌人其实就是想利用送保状的机会与汉奸张子平再行勾结,继续抓捕张钦家的其他共产党员。党组织识破敌人的阴谋后,及时安排张钦的四弟张祥、五弟张吉两名共产党员先后变换身份,打入国民党朱信斋部,一方面是为隐蔽保护兄弟二人,一方面作为一颗隐藏在敌人内部的定时炸弹,随时准备引爆敌人。 在娄家湖,张钦被整整连续审讯了七天七夜,受尽了人间酷刑,这七天七夜的折磨,对张钦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炼狱。特务们累了,就将他用铁丝穿身捆绑,铁丝生生穿过肩胛骨、锁子骨后死死的勒进肉里,整个身体丝毫不敢动弹,一米八多高身躯竟然蜷缩的被扣在篓子下,上面压上石块,甚至连看管都不需要。特务们看到再也不能从张钦的嘴里掏出些什么,无计可施的他们只得如实向他们的顶头上司汇报,遭到上层特务机关的训斥和谩骂。特务机关只得将张钦秘密地押解到国民党大店区中队,决定由大店区中队转交国民党57军驻文町薄板台部队执行死刑。我党隐藏在国民党57军内部的一名内线(据考证:传递情报的内线系57军一名副官,名字不得而知)获取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以鸡毛信的形式向上级报告。上级党组织即可作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我党这名内线冒着被反动派识破的危险,向张钦做了传达,要其做好准备、等待营救。如果情况发生意外,他本人将拼死也要救出张钦。内线传达的营救意见被张钦断然拒绝,张钦让他转达党组织:“不要做无畏的牺牲,薄板台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加上57军防守严密,营救人员就是进的来也出不去。作为一名隐蔽战线的同志,你是党多年安插在敌人内部的一把尖刀,不到关键时刻决不能暴漏自己。我自入党就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我死后,请组织将我的遗体安放在埠后村东凤凰岭下。” 1941年4月,张钦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莒中县薄板台,时年33岁。 2012年5月2日,农历闰4月初7日,星期天。这日天气晴好,作者陪同张钦的孙子张成立、张成运、张成国、张成强驱程百公里,来到薄板台村,找到6位知情老人,揭开了那尘封了71年的秘密。 薄板台村现年84岁的老党员、退休干部葛作祥说:“那时俺父亲葛迎帮是庄长、地下党支部书记,知道事情的全部。听父亲说,国民党大店区中队转送来了一个共产党大干部到俺村,那时俺村驻有国民党57军一个加强连,接受任务处置一个姓张的共产党老村长。那时我13岁,记事了,随着父亲去看,那人被折磨得没人样了,浑身是血,被铁丝绑的结结实实,绑着的铁丝都是从肉里穿出来的。行刑是在村东北角一处大石盖子边,国民党找人挖了一个不到2米长、30来公分深的坑,给那人头上蒙着一条毛巾,几个国民党兵用攫头先砸断了那人的两条腿,后又把他的头砸碎了后埋的,现场非常恐怖,我都吓得捂着眼睛哭了。活埋了那个共产党后不长时间,国民党兵就撤走了,北乡来了他的四个家人起灵。父亲告诉他们先吃饭再去起灵,如果不先起灵,会好几天吃不进去饭的,他死的太惨了。饭后父亲又从俺村找了四个人帮忙给起的灵。” 现年88岁的老共产党员葛本祥说:“早年里俺村驻着国民党兵,杀害了一个共产党干部。那年是春天里,我在南山放羊,看俺村庙子后一些人,晚上回家才听说国民党在那儿活埋了一个共产党干部。”现年74岁的葛堂夏、72岁的葛堂坤、67岁的葛修连、葛修荣也都非常肯定地说,他们的老祖以前经常提起庙子后被国民党57军活埋的一个共产党员。现年67岁的魏茂彩老人说:“35年前俺婆婆(王张氏)亲口和俺说,庙子后里埋过共产党的一个大官。” 在现场,葛本祥等老人向我们指认了烈士牺牲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太高的小石山,离村约有400米,顶面有三亩,中间有个100多平方米的石板台,石板台东下六七米的地方有块小地,那就是张钦烈士牺牲和被埋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凭悼了张钦烈士。 临行,朴实的薄板台村民数十人临街相送,他们敬仰烈士,更欣慰烈士后继有人,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英雄的山村。 在烈士的家乡埠后村,多位老党员、老干部向作者如实地介绍了张钦烈士牺牲的前前后后,他们分别是90多岁的张英、80多岁的匡元章、张现泽、张恩泽、张茂泽等,张钦烈士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使人奋进,特别是如此壮烈的牺牲场面,又发生在如此高职务的烈士身上,怎么就没能留下其传略呢?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经查阅莒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和临沂地区原籍著名革命烈士名录,截至目前,莒县现有革命烈士2981人,牺牲官职最高的,恐怕除了团长王伯朋(马髻河西村人) ,就数滨海区情报站站长张钦了。 张钦的亲舅唐学斗,是1937年入党的老党员, 受其教育和影响,三个外甥于1938年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1938年莒县二区仅有的4名共产党员之一,一个外甥于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部成长为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这在中楼镇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我县乃至我省党史上也是不多见得。 张钦被捕牺牲后, 我地下党组织设法通知了埠后村,埠后村党组织安排张兴、张路、张田、张祥、张友、周文礼等负责处理张钦丧事。之后滨海军区追认其为优秀共产党员、追记二等功,并隆重地召开了追悼大会。 按照烈士生前的遗愿,张钦烈士墓就安置在埠后村东南凤凰岭下,2012年清明节,烈士遗魂由国家迁往莒县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并树碑纪念。 张钦烈士,永垂不朽! 在老一辈革命事迹的鞭策和激励下,张钦兄弟们的后代继续秉承先辈们的遗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儿辈先后有7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是张祥泽(建国前入党)、张余泽(部队入党)、张贞泽(工厂入党)、李成菊(张贞泽之妻,山东省劳动模范,娘家入党)、张亮泽、张乐泽、张传泽;孙辈先后有1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是张成平、张成立(工厂入党)、张成柏(工商所入党)、张成苗、张成田、张成伟(部队入党)、张成庄(丝绸公司入党)、张成国(党委入党)、张成宝(大学入党)、张成军、张成强(部队入党)、薛丽(张成国之妻、工商所入党)、张成聪等,多数都在外脱产;重孙辈上先后有3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是张荔华(大学入党)、尹晓凤(张荔华之妻,大学入党)、张洪立(部队入党)。 张钦烈士泉下有知,请安息吧! (作者:宋成泰)
注: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称鲁东南地区)的范围北起胶济铁路,南至陇海铁路,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大体包括今临沂地区的日照、莒县、莒南、临沭、临沂、郯城;潍坊市的诸城、五莲、高密;青岛市的胶南、胶州;江苏的赣榆、新浦、海州、东海等16个县、市、区。从1941年春起,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长期驻在滨海地区,滨海因此成为山东革命斗争的中心根据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