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烈竞争的环境

  2014-09-27

企业投资前做商业计划时,市场通常是供不应求的,似乎是发现了一个“蓝海”,可能三五年就有望收回全部投资。然而随着该业务又有许多新企业的介入,原有企业努力扩大规模,造成了市场供求关系急剧变化,产品供大于求,竞争加剧,其销售价格不升反降,而原材料却又涨价了,随着大量的“鲨鱼”的进入,“蓝海”变成了“红海”,相关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甚至已经进入了无利润区。

为了提高利润,有些企业购买了更新型和更高效率的设备,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甚至引进了新的技术,希望能够通过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来获得更好的利润。不幸的是,其他企业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有的动作更大,有的成本更低,市场供大于求加剧,竞争更加激烈了。

为了能够驱除竞争者,找回原来的垄断利润,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少竞争者采用“让利不让市”的策略苦苦支撑已有市场,不惜进行无利润甚至亏损的竞争,希望能够将竞争者驱逐出去。然而,这目标一直无法达到,行业的竞争却在继续加剧,企业处在无利润的边缘,经营十分辛苦。

许多企业都有困惑:通过大量的市场促销活动使市场份额上升,可利润却在下降,营销效益低下。企业以产品市场份额为核心,追求高市场份额和销售增长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迅速分销、向客户提供服务、质量高度控制,可产品本身利润率低,缺乏差别性,仍然无法获得高额利润。——企业始终在红海中挣扎。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如果某家企业获得了成功,其他企业往往都会避开这个产品。而在中国,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会引发许多投资者都进入这个行业生产同类的产品,有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中国与欧洲和北美不同,具有庞大的13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很多在欧美国家只能容纳一两家专业产品企业的细分行业,在中国就能够至少容纳4~5家,因此发现某个企业经营某种产品有较高利润后率先跟进的企业有时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于是,该细分行业在欧美通常是垄断或垄断竞争的行业,到了中国就成为了彻底竞争的行业。例如,电视机生产企业,在欧美只有1~2家,商店里基本上销售的都是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产品,而且也只有少数几个品牌,而在中国,就有10多家生产企业,商店里也有10多个品牌在销售。市场竞争环境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中国的市场竞争环境,确定了创业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可能像铁路、电信那样形成垄断竞争的局面,也没有欧美那样的可以形成垄断竞争的环境,创业企业从一开始就不得不要适应行业内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能获得创业的最后成功。

在大多数的竞争行业中,一个行业都拥有成千上万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即使创业企业拥有了一些新技术,也不可能成为本行业的垄断者。创业企业也需要有自己的竞争战略和生存空间。竞争对手则是争夺相同的目标市场或推行相似战略的企业。不了解竞争对手就不知道对手的优势与弱点,就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比较优势。

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价格竞争是向相同的顾客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品牌竞争是以相似的价格向相同的顾客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竞争是向类似的顾客提供同类产品和服务;形式竞争是向类似的顾客提供可以做功能替代的类似产品和服务;通常竞争是向类似顾客提供功能相近的产品和服务,消耗顾客的消费能力。

市场竞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产品质量竞争、广告营销竞争、价格竞争、产品式样和花色品种竞争等。竞争的级别从高往低分别是:创新竞争,管理竞争,成本竞争和价格竞争。竞争的层次从高往低则分别是:第一是令到事情会发生,即主导事情的发展进程;第二是想到事情会发生,对于事情的发生过程有所预见;第三层次是观望事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能够进行分析并理解发生的原因;第四层次是惊讶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分析更不能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低的第五层次则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漠然无知,不知道已经发生了会影响到自己命运的事情,就如同迟钝到地震来了都不知道一样。不同的竞争层次也造成不同的影响深度和广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