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有幸收到了台湾女诗人涂静怡小姐自海峡彼岸寄赠的精美诗集《画梦》,时值春和景明,慢慢地品味着诗集中一首首意韵深邃的小诗,顿觉胸臆豁然,凭添了几分醑醺。所憾正当我准备动笔写篇心得的时候,俗务增多,不得不暂将此念耽搁了下来,一晃几近又是半年时间。 静怡小姐在大陆拥有着数以万计的读者,是继席慕容之后最受欢迎的一位台湾诗人。尤其是在江北各省区,传抄、传阅她的诗更是屡见不鲜,全国各地的诗人和读者们都从内心深处尊敬和爱戴着这位台湾诗坛的良师益友,以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支持着她继续实践其艺术领地的不息生命。 静怡小姐有过清贫的童年、色彩斑斓的多梦年龄和多情善思的青年时代。在她辛勤耕耘《秋水》诗刊的20年漫长岁月中,她把全身心的执着倾奉给了现代诗的创作与交流,倾奉给了与《秋水》共同成长的诗人群和广大读者。静怡小姐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为《秋水》所取得的斐然成就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亦是在《秋水》精神的激励下,静怡小姐不辍笔耕,潜心创作,出版了十余部个人作品集,在人生之旅为从多的中青年诗人作者树立了典范与楷模。 纵览静怡小姐诗集《画梦》,不难体味出其作品从始至终都被“爱”的主题贯穿着,尽管这种爱很多时候被另一种莫名的牵系羁绊和左右,但透过表层的无奈,姗姗来迟的眷恋越发的显得浓烈,越发的感人肺腑。 不敢回首/不敢去触碰那/隐隐作痛的伤口 曾经有约/要与你携手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浪掷笑语的/岁月 而一场凄风苦雨/竟缔造了此生也/无法弥补的/境遇 啊!/也曾试图要把这一切忘却/谁知 挣扎又挣扎/该忘的仍未忘 昨夜的一阵雨/又把万般情愁/牵起(《故事》) 从这首诗中,足以令人真切感悟到清人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与怨,爱与悔相互交替重叠的意境,静寂中埋藏着内心世界剧烈的躁动。整首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整体构思层层递进,并于历历在目的种种阵痛中,给人予强烈的心灵震撼。这类诗在《画梦》《灵感》《心窗》《中年心情》四辑中比比皆是,诗人通过对一脉情愫的细腻描绘,将对人生美好事物的怀想与憧憬跃然纸上,以平朴淡雅的语言,感召着读者热爱生活,珍惜美好光景的良知,动情之中充满着哀婉的祝福。 悄悄地/写下心语/许你领取/一朵深情的微笑/一叠殷殷的祝福 就在今夜/月光踱入我的小楼时/在我浅蓝色的/信笺上(《寄》) 相比之下,这首仅十行的小诗更加显得柔情似水,心意明达。诗中以虚拟的场面,描述了灯下伏案正用心语倾诉衷肠的情景,字里行间将相思的无奈烘托到了相当的力度。透过语言的表层,读者完全可以揣度到那颗滴血的心正在痉孪,渗流着万般苦楚。 也许静怡小姐是在力图以对爱情的钟贞和徬徨向世人倾吐着另一种存在的价值,生离死别的体味,是一首首动人的风歌,最易在灵与肉之间呼唤起人们的警幻。诗人以比常人破碎十倍乃至百倍的心去生活,去体验未知,往往能更加具有旗帜性,更能有效地把思索的空间留给读者。而静怡小姐的灵感之源,或许也就是来自于“而我/乃是人间的渡者/在暮色渐浓的海上/在人生的渡口/只想驾一叶扁舟/默默地渡向彼岸/怀一抹写意(《在暮色里》节选) 进入中年以后,诗人的思想更加凝重,对待事物的审视又有了新的角度和基点,她常常将自己喻为是“没有结局的故事”,对生命的缱绻更凭添了几分新愁。《中年心情》一辑,较多地触及了苦涩与忧郁。 不是为了重温旧梦/也不是想启开/尘封的往事/只想 只想静静地/在月圆之夜/闭上双目 再听一次/溪水流入心头的/淙淙声(《小木屋》节选) 最后一辑《花在荷兰》虽选入的都是游记诗篇,爱的主旨仍然贯穿始终,使即兴的意境溶入了淡淡的恬雅和浓浓的优柔,增强了作品丰富的意蕴。诗人并未着笔于身处异域的离愁别绪,而是将游历所至揉进自己的心谷间,涓涓渗流出婉转深沉的叹慕。 夜晚 依在窗口/在芬芳的月光下/再以满心的温柔/伴你入梦/与你厮守(《花在荷兰》) 静怡小姐笔下的抒情诗,笔墨简洁凝炼,意韵优美,情真意切,具有着较强的耐读性和流传性。她的创作基点平易近人,语言流畅,取材的平朴、自然中尤显主题升华之笔力。《画梦》一书所收录的诗,虽仅是静怡小姐近年内潜心创作的作品集成,但在创作的技法与技巧上,基本代表了她在抒情诗创作各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每首诗起笔落落大方,行文一波三折,结尾见好即收,谋篇布局的板有眼,流利酣畅,易于诵读;作品贴近生活,以讴歌人间的真情挚爱为主旋律,文辞清丽而谐和,较能深入读者的内心世界。以上这些,都是静怡小姐的诗创广受读者欢迎绝不偶然的重要条件。 谨此,我还要真心地祝愿静怡小姐继续以饱满的诗心,广博的爱心,早日实现梦中的缘系。 总想/把我们的故事/绘成一幅画/用我出尘的心(《留白》节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