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在1918年前是古诗(文言诗),其后新诗(白话诗)才兴起。在新诗占主导地位的近百年来,旧体诗(一般称现代诗歌,不称旧诗)依然有人在写。毛泽东先生虽然是旧体诗高手,但他却主张青少年多写白话诗。 新诗自诞生以来产生过许多社团或流派,提出过若干理论主张。但我们认为基本的可以分为新格律诗和自由诗,也有人分为朗诵诗(一听就懂)和阅读诗(反复读可能懂)。 下面我们来比较两首诗,然后加以说明: 荷 杨晓 经过坎坷的路 在污泥里提炼芬芳 一个奇想亮在心里 我的诗也和你一样…… 爱 胡圳 爸爸的爱 是太阳光 妈妈的爱 是月亮光 老师给了我 太阳光和月亮光 ——摘自《十三岁的梦》 《荷》是一首比较有规律的小诗:一是诗行比较整齐,没有太长或太短的句子;二是逢偶句押韵(芳、样);三是各行可划为三个顿位(节拍)。这三点是形式上的,其内在情绪也有抑扬顿挫。《爱》是一首没有规律可循的小诗,但在情绪节奏上它同样也有其抑扬顿挫。所以从广义上讲,学写诗的人,你写新格律诗或自由诗都行,只要有利于表达自己的健康情感或思想。(建议同学们多读点——反复读优秀诗歌,再写也不迟。) 但是,诗是文学中最为讲究的体裁。新诗除了在形式上要分行排列外,对语言要求特别高:精炼、含蓄、新颖。要达到精炼、含蓄、新颖,一时不易,我们不妨先从形式上入手,即先学写点新格律诗。在锤炼了语言之后,更有助于作文写作,当然写自由诗也就更得心应手了。那么,新格律诗就应有如下特点: 1.每首诗押韵有一定规律。或者逢偶句押韵,或者每节末押韵;每节还可转换押韵。但多为偶句押韵。 2.每首诗分节有一定规律。或者两行一节,或者三行一节,或者四行一节等等。但多为四行一节。 3.每节诗相同位置的诗行节拍数相同为上,每个节拍的字数以两字词居多。如第一节的一、三行为三个顿位(节拍),第二、四行为四个顿位(节拍),那么以后各节诗都最好作相同处理为上。 宽泛地说,每首诗自成一定规律,朗诵起来节奏感较强,就可以说是一首新格律诗了。新格律诗也是相对自由诗而言的,比起旧体诗来,新格律诗也算是自由诗了。 新格律诗的主张,闻一多先生坚持并实践了一生;何其芳先生在理论上有重要贡献,他力主新格律诗但也写了不少自由诗;诗人穆旦(即翻译家查良铮)翻译的普希金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比戈宝权译得好,因为他的译作符合新格律诗的特点,也更适合中国的读者传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原作 (中)查良铮 译作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