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误区1》54

 昵称19576045 2014-09-27

 

《冠心病误区》

心脏病专挑中老年人下手?心脏病偏好男性?肥胖无关心脏病?一旦患上心脏病,健康从此拉警报?尽管医学发达,治疗心脏病的手术和药物也不断进步,但仍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心脏病。除了生活紧张造成心脏负荷加重之外,心脏病发生率的增加,与一般人对心脏病的认识,有着种种错误观念密切相关。

一、认识误区:

误区1:只有中老年才得心脏病。

虽然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一些典型症状经常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但其根源是在儿童时期。

据医学界对2~3岁的儿童研究证实,他们大动脉上“脂肪纹理”的多少与日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是呈正比的。

另一项对死于战争和意外事故的年轻人尸体研究表明,他们当中有高达75%的人患有冠状动脉狭窄。

因此,帮助2岁以上的孩子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练,平衡膳食结构以及维持正常的体重,有助于降低他们将来患心脏病的危险。

 

误区2: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大多数人认为乳腺癌是女性的最大杀手。事实上,妇女患心脏病死亡的可能性比乳腺癌高6—10倍。男人可能在幼年时期首次发病,如胸痛和心力衰竭,但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上述症状。所以,无论是男人或是女人都应该警惕心脏病的危害。

每当谈到心脏疾病的时候,一般人大都以为妇女比男人的情况好得多,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对心脏起保护作用。但是,据不久以前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事实并不如此。一般来说,妇女在停经年龄之前,得心脏病的比率比男人低好几倍。而妇女在大约50岁左右,身体停止制造雌激素之后,得心脏疾病的机率就赶上了男人的得病机率了。

 

误区3:一旦患上心脏病,就不可能逆转。

许多人认为,一旦动脉粥样硬化就一定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其实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现代医学,如冠脉搭桥虽无法根治冠心病,却有助于控制心脏病的发展。最近10年的20项重大科研发现,平衡的低脂肪膳食、适当的体育活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等,能有效地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冠心病好转。

 

误区4:冠心病患者晨运好

运动对冠心病人来说,是极为必要的,因为运动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脏侧枝动脉的生长,从而让血液继续流向心脏,避免心脏受到损害减轻病情。不过在锻炼的时间选择上要慎重。

临床研究观察到冠心病患者呈现一些有趣的"时间节律"现象。早晨,虽然体力活动少,但却是一天中心绞痛发作次数最频繁、程度最剧烈的时间。

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都在觉醒后1~3小时发作最频繁。

但是变异性心绞痛病人却在凌晨2~4点发作最频繁。

上午6~12点是心肌梗塞、胸痛发作的高峰期,

而心原性猝死的高峰时间也在上午7~11点之间,

上午6~9点之间也是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繁的时间。

美国医学家曾经调查过4000名有冠心病史的病人,发现上9点钟冠心病发作的机率要比晚上11时高三倍,换句话说,冠心病上午发病的机率要多于晚上。研究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早上人体相对缺水,血液的凝结力增加,胰岛素分泌过多,加上因上午血压升高引起的粥样协脉硬化沉积物及结构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必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冠心病人上午最好莫运动,因为运动时人体血液总是流向运动器官,必然使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产生急性缺血,而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极易诱发心肌梗塞和心绞痛。为此,专家建议,冠心病人最好在晚上7-9时锻炼身体。如果仍想坚持晨练,不妨做些轻微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切忌快速和紧张运动,以免促进冠心病的发作。

 

误区5:胸部疼痛时可以忍着,等待疼痛消失。

心前区疼痛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忽视早期症状是很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赶紧送医院检查治疗,以防酿成大祸。心脏病早期发作的典型症状是:

(1)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的胸前区疼痛;

(2)疼痛放散到双肩、颈部或双臂;

(3)胸部不适,并伴随气短、轻微的头痛或恶心。

 

误区6:冠心病用药没有时间关系

一项关于心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揭示,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的发作,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的10~12小时,尤以第一个高峰更为明显。以往人们发现高血压也有这种双高峰规律,即早晨7~9点和下午3~5点时血压升高,以致脑中风在这两个时间段也呈高发现象。这个规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要是能在突发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猝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

专家们指出,要是能在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猝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此,专家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节律健康法,认为早起早睡,生活规律,能有效地降低这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通常服用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服后24小时左右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一天一次的药物应在早晨6点服用,一天两次的应在早晨6点和下午3点服用,一天三次的应在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5点服用。这样就有可能抑制双高峰的出现,减少猝发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危险。

根据冠心病发作的这种双高峰规律,冠心病患者的锻炼也需“拨误反正”,应将传统的晨练改为晚9时锻炼。有些人的心脏病突发就是因晨练不当所致。晚9时锻炼一方面避开了发病的高峰期,另一方面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发病隐患。冠心病患者的锻炼应适度,早起后可散散步,做做操,晚锻炼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时间约40分钟左右,但必须遵循在锻炼中和锻炼后无明显不适感的原则。病情较重的患者,锻炼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7:一旦患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注定要下降。

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当时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艾森豪威尔威尔威尔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有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误区8:肥胖与心脏病无关

事实上,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患心脏疾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高2倍。肥胖可与其它能够引起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因此,肥胖不单纯是外表问题,它会对心血管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因此,肥胖者要想不得心脏病必须从减肥做起。

 

误区9:无高血脂的人不易患冠心病

血脂高的人,容易患冠心病,而无高血脂的人呢?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些冠心病人虽无高脂血症,但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显著降低,由于它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其不足可以说明这种人清除动脉壁中胆固醇的能力较差,所以也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附:血脂正常值:

血清总胆固醇(Tch):2.8~6.0mmol/l(110~230mg/dl)

血清甘油三酯(TG):0.23~1.24mmol/l(20~110mg/dl)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0.78~2.2mmol/l(30.2~85.1mg/dl) 女0.86 ~2.0mmol/l(33.2~77.3mg/dl)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56~5.76mmol/l(60~221mg/dl

 

二、治疗误区:

误区10:冠心病诊断不会错误。

据了解,在许多地方医院,似是而非的症状,但凡年轻人便诊断为心肌炎,年老者就是冠心病。其实,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患的只是心脏神经官能症。造成这一情况,有医生的原因,也有患者自身的原因。

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办法首先是仔细问诊;对于无法确诊或有怀疑的病人,可先行运动试验,若运动试验为阳性,应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造)。“由于冠造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可以直观心脏血管狭窄的情况,所以可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严晓伟副主任这样介绍。据悉,国家二级医院一般都可以进行这项检查,但一些卫生站、卫生所可能就不具备这种条件了。

一个人总以为自己有某种大病,这种主观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那么,当你在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也许你该赶紧去条件好的大医院好好检查一次,没准儿你的“冠心病’;就是一例“冤假错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