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的天人关系

 杂货店伙计 2014-09-28

 

    现在谈道德,一般都是就社会关系而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这个道德浅薄了。吾族先圣谈道德,首先是就自然关系而言的,是人与天地之间的道和德。这个道德才深邃有根柢!明白了人活于天地之间就有个道有个德的问题,则无论与他人发生关系否,皆应惕厉慎独,涵蕴修养。至于社会道德自然延展开来,在其中了!所以,天人关系的道德就有宗教性。可以很好地完成宗教安排,甚至更具理性优势。只论社会道德就没有宗教性了。

 

    现代社会无论东西方,都把宗教形而上放置一边了,但没有很好解决人的终极问题。

 

    西方由于基督教在中世纪起过很坏的作用,于是宗教脱离开政治。而哲学对形而上的探究又难以有说服更多人的结果。最终西方哲学走向分析哲学和实用主义。其实,就是基本停留于感官和理性思维层面,更深入的探讨在那个文化体系没有多大可能了。这基本决定了西方的一种现实工具态度,科学实用,其他更深文化探究只能在小范围了,而不可能有社会普遍形而上理念。

 

    在中华,本来儒释道的探究是深邃伟大的,他们不像基督教那样残酷愚昧,三教相互争论,也互相融会,到宋元明儒释道都获得很丰富很深入的发展,儒家理学心学,道家内丹修真,佛家禅宗净土,真是三教争鸣各自完满圆通。尤其儒家兼具形上形下打通内外,成为既入世修行又建立世俗功业,既修养心性又开实学、民主思想的很好的法门。但是西学东渐以后,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在百年的道路探寻当中,由于现实残酷,功利主义遮挡了中国人的眼睛,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把西方学术引进来,把西方理念引进来,如西方近代科学和民主。但是把自己很多好的东西也丢弃一边了。蔡元培当民国教育总长,就把祀孔读经都给废除了。而道教佛教缺乏入世内容,更不能在现代社会发挥贯通作用。

 

    共和国建立以后,由于唯物论的特性,对一切超越感官的东西和文化都予以排斥,于是很多中华文化都被冠以迷信和唯心的帽子,不为国人正确认知!这样我们就把天道心性文化放置一边了,我们失去了深邃的有科学性的形而上,只剩下感官理性认知的科学,而且形成科学崇拜。至于社会层面,就只剩下社会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而失去了天人关系的道德。我们的文化不是更深了,而是变浅了!

 

    现在,我们必须把天人关系的文化找回来,否则我们就没有更好的宗教终极文化可用。我们不可能把基督教引进来成为普遍宗教,更不可能把伊斯兰教引进来。他们还不如儒释道有科学理性。在儒释道当中,佛教虽然精深,但出世性最强,怕只能是民间宗教文化了。道教有很多符箓术数等内容,与唯物辩证法更难融通一些。怕需要更长时间消化融会。而道家思想如道德经、庄子、列子、文子等,还应属于理性精神比较强的。尤其黄老道家如《管子》、《淮南子》等,有很多社会政治实用内容,汉朝也有过伟大实践。这部分内容应该首先复兴,以使国人认知我国文化的内外打通不止儒家一家。道儒不弃才是中华文化的完整的阴阳一体。至于儒家,入世精神最强,心性修养内容也精深,天人关系论述很完整,学之足以完成终极关怀和心灵安放,又不至于厌世弃世。所以,应该是最应加以复兴的。而儒家宋明时代的实学经世致用内容,儒家明代出现的反君权近代化民主思维,上承先秦,近启清末民国,自然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以贯通历史文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